2021年怀集县塘岗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怀集县塘岗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
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⑴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⑴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⑴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⑴“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⑴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⑴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⑴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 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 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 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 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

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流露出孤寂悲凉的心境。

B. 用“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作为故都人的代表,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同时这也是郁达夫这个“都市闲人”的生活写照。

C. “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仅属于郁达夫一人。

D. 《故都的秋》是以“清”“静”“悲凉”为文眼的抒情散文,文章用北国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景的淡色、浅味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3. 几种颜色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并要求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
为陪衬。

4. 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关于“写秋诗文的议论”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

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本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

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

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

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

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

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

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

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

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

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

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

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

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

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

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

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

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

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

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

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

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

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

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晴,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

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

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
家伙”就自己上山了。

“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

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

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

“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

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

“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

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

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

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

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

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

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刪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军旅生活的眷恋。

B. 上等兵一点没犹豫,兴奋地给驮水的驴取了“黑家伙”的名字,表达了他对驴的喜爱,己将驴看作了连队的一员、自己的战友。

C. 小说第八段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也为平淡和孤独的边关军旅生活增添了一丝点缀。

D. 小说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情形虽不同,上等兵的心情却相同,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与关心。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上等兵与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当代军人的人性美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B.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的设计,明线是写上等兵将驴驯服的过程,暗线写上等兵的进步与成长。

C. 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D. 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暗示他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士兵。

7. 小说的主人公“上等兵”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生产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

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近年已在国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

当前,我国进入了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阶段,市场价格下挫,农民增收缓慢。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填饱肚子过度到重视营养和健康,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常严格,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到验收生产基地。

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不顾产品质量的老路子已走不通。

目前,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有关人士指出,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扶持农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使之成为一项有益社会、造福于民的大产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
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日前联合举行了创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5个生产基地和7个销售专柜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为了保证试点单位蔬菜的质量,有关方面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

在生产基地方面,从5月下旬开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联合对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全面的农药残毒检测,并对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销售时,除了生产经营单位自检后再上市销售外,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对专柜的蔬菜进行了数次抽查。

检查结果表明:选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专柜的农药残毒合格率均在95%左右,高于市场平均合格率20多个百分点,有的生产基地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

为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并将北京市列入试点城市。

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力争在两年内真正建立起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摘编自《北京晚报》)材料三:
2017年9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监局共抽检468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样品16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56%,其中不合格产品中食用农产品是重灾区,占一半以上。

附图:
(资料食品伙伴网)材料四: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和监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将加快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

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5月,农业部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等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发现22%样品不合格。

据了解,农业部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

通过贯彻《农药管理条例》等措施,有效减少高毒农药产品的比例,鼓励研制和生产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品种,积极发展生物农药,从根本上解决因滥用高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中毒事故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食品科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在国内已形成较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B. “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目的是保证市场销售蔬菜质量,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C. 当前我国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D. 食药监局抽检结果反映出当下我国食用农产品仍存在问题,应重视绿色食品产业。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加入WTO提出的挑战。

B. 严格的抽检制度和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C. 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的建立并不断完善,将会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确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D. “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中抽检的市场普通蔬菜合格率远低于绿色蔬菜,说明当前绿色食品生产的必要性。

10. 从材料来看,当前绿色食品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
报隙。

勋曰:“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

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怨之如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

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

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

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及昌檄文到,勋即率兵救昌。

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

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

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

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

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表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B.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C.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D.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科目之一。

B. 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此处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 表,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言事的一种奏章,多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旧时“京”单用,亦可指国都。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勋公私分明,深明大义。

盖勋不因私仇对苏正和落井下石,反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虽因公务遭到左昌打击报复,但左昌有难,盖勋立刻率兵救援。

B. 盖勋忠义勇猛,誓死不屈。

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盖勋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阵地,虽被抓获,但叛军被其义勇打动,将他送回汉阳。

C. 盖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盖勋拒绝贵戚说情,将案情上报朝廷,奉诏彻查,威震首都。

D. 盖勋唯贤是举,刚直不阿。

盖勋不怕得罪太子、蹇硕、高望三个有权势的人,坚持为国选材,非贤不举的原则,坚决拒绝了他们的非分要求。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怨之如初。

(2)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15. 盖勋为何劝谏梁鹄不杀苏正和?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陪严郑公①摩诃池泛舟节
杜甫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②低。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注】①严郑公:指杜甫好友严武,曾封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作此诗时,杜甫在其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有倦怠之意。

②翡翠:鸟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入题,写泛舟之情状。

“湍驶”写出了水流之急与船行速之快,故风大致酒醒。

B.颈联写池中所见。

船行之处,或见鸳鸯飞起,或见翡翠低翔,呈现一派怡人的景象。

C.尾联意在表达诗人对白鹭的关爱,希望不会惊扰到它们,得以与之相伴,安宿清溪。

D.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圆融,上下相应,对仗工稳,用笔极其讲究,足见杜律之精。

17.本诗写晚秋之景语出皆奇,于起笔落笔间前后相承,彼此回应。

请结合这一特点对颔联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

《阿房宫赋》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对孙权极为推崇,其《南乡子》中曾引用曹操之语“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其《永遇乐》中也有提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诗云:“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此与韩愈《马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疫情期间,扬州一包姓老太太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

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她想送一面锦旗。

以下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锦旗内容的是()
A. 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痛。

B.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C. 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

D. 今日杏坛风似鲁,向来铁砚志如桑。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适合“情境”,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一段50字以内文字,致敬科比。

北京时间1月27日清晨四点,科比·布莱恩特乘坐的私人直升飞机因天气原因失事,一代篮球巨星连同他最爱的二女儿,包括机上其他成员共9人罹难……人间少了“小飞侠”,世上再无“黑曼巴”!
四、写作(60分)
21.作文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这样一则故事: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荆人弓箭被荆人捡到,肥水没流外人田,按照亲疏远近做判断是人之常情;乙同学认为,孔子看重事物的工具理性,只要物尽其用,不必拘泥于荆人或外邦;丙同学认为,老子把弓箭看做是从天地中来的,最终还要到天地中间去,是哲学中的“物自体”理念。

这三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A项,这是段写景文字,理解正确。

B项,'“感情热烈明快”理解错误,联系上下文看,这段文字流露出的是悲凉的感受。

C项,“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表达有误。

从文中看没有使读者忘记悲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