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素质
测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C液构成细胞外液B。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A液渗透压下降C。

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三种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淋巴和组织液多,C错误;3是组织细胞,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参与体液调节,D正确。

2。

下表是各种液体的pH比较表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液体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尿液B液
pH 7.35〜7.45 6。

00〜7.40 4.50〜8.00 0.80
A.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尿液、胃液等共同构成体液
B. 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
C。

细胞内液的pH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
D。

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根据表格分析,细胞外液的pH高于细胞内液,B液的pH很低,可能为胃液;胃液和尿液都不属于体液。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尿液和胃液都是体外环境,不属于体液,A错误;血浆pH为7。

35〜7。

45,接近中性偏一点碱性,B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细胞内液的pH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C正确;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D正确。

3。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和抗体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生成与回流
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C。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 【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抗体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因此神经递质和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组织液中的氧气来自于血浆,消耗与细胞内液,因此生成
与回流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不可能相等,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将发生改变,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4.当狗吃到食物和听到铃声时唾液分泌均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两个反射过程均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两个反射活动的效应器均是唾液腺
C. “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D. 两个过程中均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狗吃到食物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而当狗听到铃声时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狗吃到食物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两个反射的效应器都是唾液腺,B正确;“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C正确;两种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都有突触,都发生了“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5。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B. 敲击Ⅲ处,小腿抬起,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C。

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

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是感受器,Ι是传入神经,Ⅳ是神经中枢,Ⅲ是传出神经。

【详解】Ⅱ是感受器,Ι是传入神经,因此阻断Ⅰ处,敲击Ⅱ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导致小腿不能抬起,A正确;敲击Ⅲ处,小腿抬起,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B正确;刺激Ⅲ处,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传到传入神经,因此Ⅰ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用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有关
B。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主要与K+有关
C. Na+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D.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有关,A错误;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主要与Na+有关,B错误;Na+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7。

如图表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与作用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小泡避免乙酰胆碱被细胞内酶破坏
B。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C。

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引发离子通道的开放
D. 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避免乙酰胆碱被细胞内酶破坏,A 正确;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离开受体,回到突触间隙被相关酶分解,B错误;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引发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乙酰胆碱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D正确。

8.如图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c为刺激点。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未受刺激时,电表①或②测量值可代表静息电位
B。

刺激a点,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C. 刺激c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传导方向
D. 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
【答案】A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