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4.《灯笼》教案【精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4.《灯笼》教案【精编】
一. 教材分析
《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节
日元宵节时,人们挂灯笼、放灯笼以表达祝福和祈愿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传统文化知识,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还需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突破策略:通过图片展示、动手制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元宵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辅助教学。

2.灯笼材料:准备制作灯笼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3.相关文化资料:收集关于灯笼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元宵节挂灯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过年的喜庆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灯笼的来历、种类和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灯笼在人们心中的寓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
教师分享灯笼制作的文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灯笼在不同地区的特色。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灯笼文化,拓展视野。

6.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个灯笼,并写一篇关于灯笼的小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8.板书(随教学进行)
板书关键词:灯笼、元宵节、传统文化、制作过程、寓意、情感。

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分享灯笼文化的机会较少,可以适当延长该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和感受灯笼文化。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下语文《灯笼》教案精编
教案标题:八年级下语文《灯笼》教案精编
一. 教材分析
《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节
日元宵节时,人们挂灯笼、放灯笼以表达祝福和祈愿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传统文化知识,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还需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突破策略:通过图片展示、动手制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元宵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辅助教学。

2.灯笼材料:准备制作灯笼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3.相关文化资料:收集关于灯笼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元宵节挂灯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过年的喜庆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灯笼的来历、种类和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灯笼在人们心中的寓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
教师分享灯笼制作的文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灯笼在不同地区的特色。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灯笼文化,拓展视野。

6.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个灯笼,并写一篇关于灯笼的小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8.板书(随教学进行)
板书关键词:灯笼、元宵节、传统文化、制作过程、寓意、情感。

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分享灯笼文化的机会较少,可
以适当延长该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和感受灯笼文化。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下语文《灯笼》教案精编
教案标题:八年级下语文《灯笼》教案精编
一. 教材分析
《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节
日元宵节时,人们挂灯笼、放灯笼以表达祝福和祈愿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传统文化知识,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还需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灯笼的制作工艺、寓意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突破策略:通过图片展示、动手制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元宵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辅助教学。

2.灯笼材料:准备制作灯笼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3.相关文化资料:收集关于灯笼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元宵节挂灯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过年的喜庆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灯笼的来历、种类和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灯笼在人们心中的寓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
教师分享灯笼制作的文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灯笼在不同地区的特色。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灯笼文化,拓展视野。

6.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个灯笼,并写一篇关于灯笼的小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8.板书(随教学进行)
板书关键词:灯笼、元宵节、传统文化、制作过程、寓意、情感。

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灯笼的来历、种类、制作过程以及挂灯笼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分享灯笼文化的机会较少,可以适当延长该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和感受灯笼文化。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