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新人教版 必修一 学案 第17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学习难点1.重庆谈判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解疑】结合课本P79资料回放思考:何为外线战争?何为内线战争?外线——主力部队转向国民党统治区,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预学案】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重庆)(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阶段: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之路。
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巨大物质力量。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中国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建立了一条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以下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的是()A.和平建国B.召开政协会议C.保证人民权利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署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解放军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毅、粟裕C.林彪、聂荣臻D.朱德、彭德怀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二)能力提高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世人议论纷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指出中国在抗日中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在二战后期赢得了四大国的地位,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面临民族复兴的极好机遇。
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下面我们来学习解放战争这一课。
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新课标 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设计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学习目标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解放战争的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难点: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2)成果:签署《________》,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3)不足:对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____________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______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方式,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______和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______年9月打响,11月初________解放。
(2)淮海战役:中心是徐州,1949年1月结束。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__________共同作战,到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举行________,但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______主席、______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______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统治中国______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胜利: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享心得和感悟,提高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围绕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其次,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最后,我将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以一个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解放战争。”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环节,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述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主要战役和战争意义。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穿插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场景,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同时,我会运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新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2.认识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学法指导】①创设新材料和新情境,再认再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及各党派在转折时期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从而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国共两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刀兵相见的原因。
③结合国内和国际背景,探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培养学生深层次探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特点1.一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三种政治要求:①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力求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
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②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方针。
在美国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成果,妄图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准备发动内战来消灭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③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为,战后是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要求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政治民主。
但他们的主要政治倾向是要求和平、民主、统一建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
这些要求同中共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成为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政治基础。
3.革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①一方面,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苏联的更加强大,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瓦解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2.利用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生动展现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体变革的场景。
3.创设虚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政治势力的代表,亲身参与政体变革的探讨与实践。
4.结合现实案例,让学生思考我国现代政体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对政体变革的兴趣。
4.其他政体变革: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其他政体变革,如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光绪帝的戊戌变法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政体变革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总结所选政体变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及其影响。
3.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本案例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政治势力在近代政体变革中的角色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政体变革的优缺点,使学生认识到适合国情的政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戊戌变法: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变法的背景和原因。阐述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如废科举、兴学校、练新军等。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第17课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战争形势复杂多变,战略策略层出不穷,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深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爆发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斗争、战略决战、和平谈判及其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史论结合,以丰富的史料支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小组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17课解放战争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
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
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
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
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
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
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
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解放战争背景、过程、影响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内外形势。
2.讲解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战略,分析其意义。
3.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
4.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
5.观看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大决战》、《英雄儿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体现学生对电影情节、人物塑造、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6.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选取一首作品进行朗诵或演唱,录制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
4.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地图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放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开展小组合作,选取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人物传记,不少于800字。传记需涵盖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等方面,并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其对新时期的启示。
4.针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1000字。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照片包括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支前、战场上的激烈战斗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照片背后的历史吗?这段历史对新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解放战争这一章节,一起去探寻这段历史的奥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旨在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等。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解放战争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画面和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以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如“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①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_、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召开: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③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___”,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____________,保证人民权利等。
④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①召开: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②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____。
(2)结果: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______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以及对陕北和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预习评价】1.(判断)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2.(判断)内战爆发具有必然性。
()3.(思考)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答: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1)条件:1948年秋,__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预习评价】1.(判断)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战略决战。
()2.(判断)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 3.(思考)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
”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什么?有何意义?试答:知识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________”声明。
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2)结果:国共两党代表达成《_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高中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合作探究1]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学习专用
第17课解放战争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出现了下图的镜头。
仔细观察,你认为当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谈话?双方谈话围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
和平建国。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概况:①为争取________,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
②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规定:________,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________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________的政协协议。
二、解放战争1.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1)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__方式,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________,八个月歼敌70多万,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很快被人民解放军所粉碎。
3.战略反攻1947年6月,________、邓小平率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1)概况: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解放军首先攻占______,接着解放____。
11月初,解放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_为中心,先后歼灭了黄百韬、黄维兵团和________部,于1949年1月发起总攻,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③________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
在攻克________和天津以后,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________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考点: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争取和平建国反对内战的斗争(1945.8——1946.6):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二、全面内战阶段(1946.6——1949.10)1.战略防御全面进攻: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人民军队采用运动战防御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序幕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4.21)、解放南京(4.23):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4.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国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者爱国统一战线:1981年正式提出,反对分裂中国的行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元旦-3月,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7.7,代表大地主国民政府:1927.7-1949.4.2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买办中国近代史分期:1840-1919.5.4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0.1-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注: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天然地落到了革命性更彻底的中国无产阶级身上,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可以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而从1949年至1956年这一时期,主要有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考纲课标解读】重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考点概括梳理】1争取和平民主(1)重庆谈判①原因:蒋介石采取“”的策略。
②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最终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
2解放战争(1)开始:1946年6月.周目党军队进攻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对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率军队挺进大别山。
(5)战略决战:从1948年秋开始,先后发动、、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战争胜利①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②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3胜利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的胜利【重点难点突破】南京,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许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材料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阅读下面三幅图:请回答:图一图二图三(1)上图中在南京发布的是,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图二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年的时代最强音,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呐喊。
这个共同的理想是什么?(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
请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阅读下图(4)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四(5) 影片《南京南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于什么时候?【考点强化训练】1、“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无关的是 A、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提出 B、参加重庆谈判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拒绝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编2、某同学用下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作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主题应为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C、国民党政权被推翻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3.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其中的转折点指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蒋介石的哪一个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B.“不抵抗政策”C.“和平建国”D.“假和平、真备战”6.右图是《挺进大别山》海报。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 .进行平津战役7.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全在于共党。
”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8、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高考真题再现】1、2007年高考广东卷)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可判断当时全国人民渴盼和平,反对内战,和平建国。
【答案】A2、(2009年潍坊模拟)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其真实用意是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蒋介石一方面叫嚣消灭共产党,一方面又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之所以出现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就在于其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既定,但由于内战准备不足,所以走出了这步缓兵之计。
【答案】A3、(2009年合肥模拟)“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作战地点、占领地区、战役影响等即可判断为渡江战役。
【答案】 D4.(09泰州期末)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力挽狂澜”指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灯塔指引”指的是在延安的党中央对中国革命的指引,其时间为1936——1949年,党中央迁往西柏坡前;“进京赶考”指的是1949年中共中央迁往北平。
【答案】 C5.(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9月考)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 B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答案【考点概括梳理】【答案】1.(1)假和平、真内战;(2)双十协定;重庆;2、(1)中原;(2)运动战(3)陕北、山东;(4)邓小平;(5)辽沈、淮海、平津(6)国内和平协定;南京;3、(1)新中国(2)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重点难点突破】【答案】(1)《资政新篇》、洪仁玕、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 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坚定的信念、革命英雄主义等。
(4)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覆灭。
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考点强化训练】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抗战胜利后,中共顺应民意,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在此会谈中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要求,并积极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因此,中共赢得了民心。
在重庆谈判上,中共同意在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上改变全国军队,但为国民党所拒绝。
【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研究能力。
此图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答案】C3、【解析】本题不能只看到材料中几次出现的“转折点”三个字,那样似乎所有选项都有道理,而应该把“转折点”的意思搞清楚,“转折”不是结束,而是从什么变为什么。
再细细看材料,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往近处看,过去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被国民党蒋介石围剿、封锁、进攻,在总体上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什么时候这个局面开始发生变化,那就是在“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后;往远处看,既然蒋介石集团与美英等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攸关,那么“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就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更何况1928年-1947年正好是二十年,就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时期。
【答案】D4、【解析】三个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的大决战。
从材料中的“西柏坡”也可以联系到七届二中全会,那样也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5.【解析】漫画中的人物,一方面拿着和平法案作幌子,一方面磨刀霍霍,可以看出这是“假和平、真备战”的政策【答案】D6、【解析】综合“1947年”“大别山”等材料信息,可知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答案】A7、【答案】B。
8、(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五四远动》;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