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p59】
夯实基础
核心考点突破
二、垂直分异规律
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若为不同纬度的两地,主要考虑气温;若为位于同纬度的两地或某山地的两侧,主要考虑降水的因素。
2.高山林线及其影响因素
高山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针叶林)的上界,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地形等。
林线高度与温度呈正比,从全球总体来看,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从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递减,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表现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同一纬度上,从沿海到内陆一般随着降水减少,山地降水带的海拔升高,林线的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
3.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的分布
山地垂直自然带与其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如下图所示)。
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其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庐山。
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量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量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低。
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因为在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
真题演练
例1(2018·江苏)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B)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B)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解析】(1)根据材料,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上图,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而降水量最大的2500~3400 m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
故B项正确。
例2(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__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__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__(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__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__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__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__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__
【解析】(1)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由图可知,图中阴坡存在单峰变化的规律,而阳坡没有这个规律,说明阳坡受到干扰。
在2000~2300米的高度,阴坡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多,而阳坡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该苔原带在这一高度范围受到干扰。
(2)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300米左右,而图示这一高度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由此可以推断阴坡植物多样性较阳坡高。
(3)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
(4)2300~2600米,随海拔升高,山地阳坡和阴坡的面积逐渐缩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
样性的影响减弱,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作用增强,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考点2陆地自然带【p61】
夯实基础
1.根据__植物群落__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__热量__和__水分__条件的制约。
2.世界主要自然带
(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__湿润和半湿润__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地球自赤道向两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带、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__带、__温带落叶阔叶林__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__半湿润、半干旱__的内陆地区,随__纬度__增加和__热量__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__热带草原__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__干旱__地区,因__纬度和热量__条件不同,可分为__热带荒漠__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核心考点突破
冰雪裸地
真题演练
例1(2018·天津)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C)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解析】图1所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该区域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图2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选A。
(2)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据此选C。
例2(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
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D)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1)由材料“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考点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p62】
夯实基础
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__苔原__带和__针叶林__带。
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西侧为__森林__,东侧是__荒漠__。
河流——沙漠中的绿洲。
核心考点突破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真题演练
例题(2017·江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__。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__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
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__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温带海洋性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__。
【解析】(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知识拓展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
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
(l)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坡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坡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考点集训【p245】
一、选择题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D)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7月多年平均气温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较高,可知南坡为阳坡,则北坡为阴坡;再根据雪线的高度可知,南坡雪线低于北坡,故南坡应为迎风坡。
2.图中甲、乙间分布最广的自然带可能为(A)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甲、乙间7月多年平均气温大约为3~7.2℃,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虽低,但可生长较低等的植物,最有可能为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通常出现在降水极少、年均气
温大约为-10~-8℃的环境条件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则需要较好的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 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 m、4 m、8 m、12 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人类活动B.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D.坡面朝向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A。
4.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D) A.0 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4 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8 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 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解析】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 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 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
故选D。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
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6.7℃的等温线。
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读中国林线高度等
值线图(单位:m),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解析】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
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6.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
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B)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解析】材料中“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因此选B。
决定森林上线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和降水,因此,C、D错。
(18·一中·4)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
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B)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D.山地灌木林带
【解析】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为温带荒漠带。
8.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D)
A.南坡2000 m左右
B.南坡2500 m左右
C.北坡1500 m左右
D.北坡2500 m左右
【解析】北坡2500米左右有森林带分布。
9.影响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C)
A.地壳抬升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D.植被减少
【解析】气温上升或者降水减少会导致雪线上升。
(18·附中·4)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图甲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800 m左右,图乙为图甲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C)
①海拔高度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解析】读图,根据密支那的位置和图乙中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海拔高度较低,夏季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且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类型是热带季雨林,C对。
季风环流影响,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②错。
A、B、D错。
1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甲中的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C)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
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解析】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甲中的高黎贡山,Q点是在河谷中,受南北向山脉阻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干热河谷,景观是③干暖灌丛。
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形成①常绿阔叶林景观。
海拔再升高,气温
下降,出现②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到山顶,海拔3374米,景观是④针叶林。
根据材料,海拔4800米是雪线,该山脉没有⑤高山草甸和⑥高山冰雪景观。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③①②④,C对。
A、B、D错。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东南部有一片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雨林(如图),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铁杉和云杉,林下是苔藓铺就的厚厚地毯;林间1.4万条河流为鲑鱼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鲑鱼在逆流而上产卵的过程中,会被它的天敌棕熊捕捉后带回森林。
在鲑鱼较多的时候,棕熊在8小时内可以带回40多条鲑鱼,熊一般只会吃掉比较容易积蓄脂肪的部位而不吃身体。
在温带雨林附近的海域,磷虾和鲱鱼云集;每年夏季,大量座头鲸从夏威夷海岸迁徙到这里。
1950年以来,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温带雨林被大规模“清场伐木”(即将砍伐地带内的树木全部砍伐)。
未被砍伐的森林里有各种树龄的树木,大树衰老倒下的地方,太阳光可以射进森林内部,小树可以茁壮成长;但在清场砍伐再统一栽种树木一段时间之后,林下无法生长苔藓、灌木,如同荒地;河里的鲑鱼也大量减少。
要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至少需要200年。
(1)分析阿拉斯加东南部温带雨林区降水量多的原因。
__位于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位于(海岸)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__
(2)在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云杉的生长速度要比没有鲑鱼的河流沿岸的云杉快3倍,请分析其原因。
__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棕熊出没多,棕熊的排泄物多,棕熊吃剩的鲑鱼身体腐烂分解为森林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__
(3)分析阿拉斯加东南部温带森林附近的海域磷虾、鲱鱼云集的原因,并说明每年夏季大量座头鲸从夏威夷海岸迁徙到这里的原因。
__磷虾、鲱鱼云集的原因:流经阿拉斯加东南部的众多河流,从温带森林携带丰富的养分注入大海,这些养分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孕育了大量的磷虾等动物,磷虾又将鲱鱼吸引到此。
鲸鱼大量集聚的原因:这里丰富的磷虾、鲱鱼吸引座头鲸来觅食,该海域所处纬度较高,夏季水温较凉爽。
__
(4)分析清场砍伐再统一栽种树木一段时间之后,林下难以生长苔藓、灌木的原因。
__清场砍伐后统一栽种的树木一起均等地接受阳光照射,并以相同的速度生长,繁茂的枝叶阻挡了照射到森林内部的阳光;清场伐木后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和泥土流进河流,鲑鱼产下的卵被埋进河底的泥沙中,作为森林肥料的鲑鱼大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__
13.(18·一中·8)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
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
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
__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荒漠植被生长提供水源;降低风速,防风固沙,维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为大量动物植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
__
(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
__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减少,降水较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同海拔降水越少,则热量条件越好,所以云杉林分布位置越高。
__
(3)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其原因。
__(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提高生产力。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