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特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音的特性教案
【篇一: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庆中张秀金
一、课标要求
《科学》课程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着眼与科学的发展性,由此提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即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此目标贯穿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整个教学当中。

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重视发挥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
1、教学理念(新课程)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理论
突出科学探究,不只是为了满足外在的需要,更重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⑵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各是由什么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做有关乐音三个特征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⑴体验到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和响度
教学难点:
音色
教学用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陶笛演奏《枉凝眉》片段,像这样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不同,为了将它们区分开,我们就需要找出它们的特征。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乐音具有三大特征,通过这三大特征,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它们区分开了。

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三大特征吧。

二、新课教学:
(一)、音调
1、学生体验:键盘上音调的变化。

2、学生体验:音调素材
结论: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实验1】一位同学尽全力吹动短纸条,再尽全力吹动宽度一样的长纸条。

同桌仔细观察,纸条振动快慢与音调有什么关系?
【实验2】将一把刻度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尺振动快慢与音调有什么关系?
结论:音调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学生举例。

(二)、响度
1、学生体验:通过音箱的音量旋钮改变声音的响度。

结论:响度也叫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验一】请一位同学轻敲和重敲鼓面,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鼓面上纸屑的跳动幅度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实验说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然后将振动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变化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学生讨论:老师正在讲课,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我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结论:2、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游戏:猜猜我是谁?
游戏规则:
全班学生都闭上眼睛,老师用手点到哪位同学,哪位同学就说:“猜
猜我是谁?”其他同学来说出这位同学的名字。

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的物理知识就是乐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乐欣赏:音色带来的艺术效果。

学生举例。

(四)、学生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的收获。

(五)、课上练习
(六)、观察波形图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上给出的各种波形图。

(七)、家庭任务
(八)、板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发音体的性质
【篇二: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
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刻度尺,齿轮,音叉,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⑴播放两段声音的片段,其中两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

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有规律的,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无规律,难听的声音叫
做噪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
的声音,污染环境,也都属于噪音。


⑵提出问题:其中两端音乐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乐音,又有
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

同时,不同
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声源振动情况分别又什么样的关系?
2、过程展开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

提出问题: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又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一: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四分之一,伸出四分之三)
注意观察1、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
2、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刻度尺快慢音调
四分之一
提示学生自己总结四分之三
顺带复习频率的概念,以及单位。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而物体每秒钟振动的
次数称为频率。

振动得快则频率高。

单位:赫兹(hz)人的听音频
率范围 20hz~20000hz)在学生的自己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系统
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一般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同学的音调
比男同学的高。


书上一些声音的频率:由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
不同,而振动频率范围不同。

也就是物体的振动频率范围与本身有关。

自我探究:探究吉他弦线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弹拨时发出的音调高?(粗、细)(松、紧)(长、短)
让学生自己下去用橡皮筋模拟吉他弦。

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高。

⑵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提问:如果你想要听到更响的声音,你会怎么办?
那你觉得响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二: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长度
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

注意观察1、刻度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2、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学生活动三:老师敲击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差别。

结论:响度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总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等有关。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提出问题:比较牛与蚊子叫声区别?(由课件让同学们听一下两个
叫声,直观感受)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也不一定音调高
⑶音色:又叫音品,反应声音的品质。

由课件给同学们放几种不同的乐器的音频,并给出图片,让同学们
一一对应。

判断是哪种乐器发出的。

(含有钢琴,二胡,笛子,萨
克斯)
总结:①、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不同乐器材料和形状不同)
②、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音色与发声材料和结构有关。

根据上面的知识,带领学生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决定因素,听感表现。

⑷波形图:用示波器来研究声音,讲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显示出
与声波相应的图形。

波形图介绍:波峰、波谷。

频率:图形曲线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频率的高低。

(疏密程度)振幅:距离平衡位置的最远距离。

给几个例子让学生自己练习有关频率,振幅的波形图。

不同声源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示波器显示不同的波形图。

三、小结
1、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2、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的频率决定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四、板书设计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三、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
1.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hz) 1.不同人、乐器的音色不同
2.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2.音色与发生材料和结构有关
四、波形图
3.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越高
二.响度(音量):声音的大小(强弱)
1.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3.响度还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4.单位:分贝(db)
注: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
【篇三: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李郝霞】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课程】乐音的特性【教学时间】 40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教材地位与作用
《乐音的特性》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本章是初中声学内容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提出是学生在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对建立系统理论知识和概念的需要。

声现象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并逐步参考、系统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章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和学习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此外,声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理解好各种声现象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并且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教材有两大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材处理
教材中将声音的特性按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感觉到,比音调更好理解,因此
我将音调和响度的顺序调换,在排除响度干扰之后,相信音调也更
容易理解一些,使得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习本节的知识。

【学情分析】心理特点
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学生具有强烈
的好奇心,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动手的实验
探究为主。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并且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过程
中对使身边的物体产生声音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知困难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物理思想还是十分欠缺,对生活中的声
现象虽然有十分充足的感性认识,但没有进一步思考的习惯。

学生
平时缺乏有意观察和理论指导,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对音调、音色等内容的抽象思维不够。

此外,很多错误的前概念影响着学生
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本节课中学生往往将音调和响度的两个
概念混同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大特征;
2、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并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与相互协作的精神。

3、通过亲身感受声音的特性和音乐的天然联系,体会物理学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教学
难点:区分响度与音调。

【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讲授法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讲授法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熏陶学生的科学情感。


师通过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展能力的
方法。

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法直观性强,所观察的事物、现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生动的表象,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以后的爱
好和志趣。

采用实验法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实验条件和环境,指导学
生动手操作。

在这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
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
对比,得出结论,再让学生利用所总结的理论解释课前问题,进一
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过程,掌握分析此类问题
的一般方法。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
的教学方法。

在本节教学中采用此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使鼓面的振
动更加明显”、“为什么彩色琴上长短不一的铁片能发出高低不同的
音调”、“在不改变长度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吸管发出的音调”等问题,由浅入深,构建学习支架,使学生有了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二、学法观察体验
学生通过听课前的音乐,体验到原来平时习以为常的声音也会具有
各种不同特点;通过在实验中观看物体的振动情况,对比现象得出
结论;通过在实验中用相同力度使物体发声,体验控制变量的研究
方法;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杯子发声实验,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制
作小乐器。

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从而
知识、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积极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找到“放大鼓面振动”、“用相同力度使物体改变音调”
的方案;通过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找出“在不改变长度的情况下,改
变吸管发出的音调”的解决办法。

通过讨论有助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且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学会尊重
别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扇子、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彩色琴、吸管、剪
刀、杯子、水
学生:小鼓、钢尺、纸片、梳子、木锤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