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 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重点词语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把握好节奏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述内容及情感,并分析以下问题:
1、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提示:全诗共分两节……
2、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总结: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课时计划
课题
2我爱这土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重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
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1、重点字音
嘶哑(sī)腐烂(fǔ)撕裂(sī)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5、总结诗中“土地”的形象
6、诗的一二节在结构上的联系探究
7、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总结: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关键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3、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4、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总结: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5、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总结: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
6、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分析回答:
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
讨论后发言:
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
学生分析回答:
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自由朗读,理解内容
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分析诗歌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3、分析作者选取意象的原因
4、分析诗中“鸟”的形象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2、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划分段落层次
6、找出全诗主旨句
7、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深沉”一词。
领悟情感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3、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以组为单位,互读互考,共同识记生字
积累词语
认真倾听,把握节奏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把握好节奏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述内容及情感,并分析以下问题:
1、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提示:全诗共分两节……
2、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总结: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课时计划
课题
2我爱这土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重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
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1、重点字音
嘶哑(sī)腐烂(fǔ)撕裂(sī)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5、总结诗中“土地”的形象
6、诗的一二节在结构上的联系探究
7、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总结: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关键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3、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4、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总结: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5、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总结: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
6、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分析回答:
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
讨论后发言:
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
学生分析回答:
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自由朗读,理解内容
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分析诗歌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3、分析作者选取意象的原因
4、分析诗中“鸟”的形象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2、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划分段落层次
6、找出全诗主旨句
7、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深沉”一词。
领悟情感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3、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以组为单位,互读互考,共同识记生字
积累词语
认真倾听,把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