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 了解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

3.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
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制作血涂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了解血细胞的分布情况,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蒸馏水、瑞氏染液、生理盐水、吸管、滴管等。

2. 试剂:生理盐水、瑞氏染液。

四、实验步骤
1. 采血:用采血针对指腹进行采血,注意采血时动作轻柔,避免出血过多。

2. 制备血涂片:
a. 取载玻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b. 将载玻片倾斜45°角,用滴管吸取少量生理盐水;
c. 将采血针插入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使血液自然流出;
d. 待血液流出后,将载玻片放平,使血液在载玻片上形成一薄层;
e.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血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f. 轻轻推动盖玻片,使血液均匀分布。

3. 固定与染色:
a.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固定液(瑞氏染液)中浸泡5-10分钟;
b. 取出血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c. 将血涂片放入染色液中染色,染色时间为30分钟;
d. 取出血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 观察与记录:
a. 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b. 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分布;
c.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数量最多,分布均匀。

2. 白细胞:白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细胞核。

在显微镜下观察,白
细胞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

3. 血小板: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数量较多。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
分布均匀。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涂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数量较少,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较多,无细胞核。

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血液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采血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出血过多。

2. 制备血涂片时,注意血液的均匀分布。

3. 染色过程中,避免将血涂片浸入染色液中过长时间,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4. 观察时,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便清晰地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八、实验拓展
1. 通过观察血涂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疾病。

2. 学习更多关于血液学知识,了解血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