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六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 (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 (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⑨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 (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⑩当心上小李的当! (祈使句)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 ——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 ——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 ——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 ——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 ——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 ——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 ——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⑥墙上挂着横幅。 ——横幅在墙上挂着。 ——横幅挂在墙上。 ——横幅被挂在墙上。
⑥(凡是)于小事忠实的|| [于大事][也]忠实。 (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⑦我所遇到的|| [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⑧篇章||└指的||是(由句子连接成篇)的语言体┓。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⑨银行法|| [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意义||重大┓。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⑩旧社会||逼得〈他没路可走〉。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1)多威风啊,||仪仗队! (变式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12)[在战争年代],人们|| [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 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3)[为了保护羊群],(英雄)的(小)姐妹——玉荣和龙梅|| [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英雄的姐妹”与“玉龙和龙梅”是同位语) (14)鲁迅先生||[小心地]翻阅着|(方志敏同志利用敌人要 他写“自白 书”的笔墨写成)的文稿:一篇 《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 (带宾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文稿”与“一篇《清贫》,一篇《可 爱的中国》”是同位语)。 (15)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 了。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要指出何处不合 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 ——战火烧尽了这个村的树木。 ——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 ——纸,我糊了窗户了。 ——纸让我糊了窗户了。 ⑨“非典”被我们战胜了。——我们战胜了“非典”。——我们把“非典”战 胜了。 ⑩他告诉我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 ——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是他告诉我的。 四、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 ①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②(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 有抱负)的知识青年 ||进入| 橡胶园。 (主谓句,兼语句) ③(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 我们||有|可能┇来┇理解| (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 (主谓句,兼语连谓连用句) ④(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 (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带宾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⑤(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水墨画┇高 兴得〈直鼓掌〉。 (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连谓句,用┇表示前后是谓词连用)
思考和练习六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 (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存现句) ②他给我们以武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 (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语句,存现句) (11)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2)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13)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 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 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 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 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 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 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 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 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11)你讲少两句好不好? 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 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12) 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成“你 去不去学校?”或“你去学校不?” (13)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 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 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 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 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 己辩护”。“而”字可删。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 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 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 书的权利了。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 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宇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 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 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 该加助词“了”。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 当务之急。 “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
(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 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5)别忘了带雨伞。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6)我,你还信不过吗?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7)当心油漆!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9)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20)天哪!(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 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是非问]语气) 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 (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 (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 (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 (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 (疑问句,正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