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格庄水库防洪复核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市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威海市郭格庄水库
防洪复核报告
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证书名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证书编号:水利厅水文证乙字370413号
二〇〇七年五月
郭格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防洪复核报告
局长: 吕义明研究员
项目负责人:贺玉平研究员
技术负责人:钱玉香研究员
隋素丽高级工程师报告编写:隋素丽高级工程师
李文涛高级工程师
张明芳工程师
报告审核:钱玉香研究员
校核:张明芳李文涛
主要工作人员:隋素丽张明芳李文涛王建洲
目录
内容提要 (1)
1 基本情况 (5)
1.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5)
1.2水库工程概况 (5)
1.3上游水利工程概况 (9)
1.4暴雨特性 (9)
1.5水文资料概况 (9)
2 历次水文计算成果 (12)
2.1 1964年设计洪水成果 (12)
2.2 1973年设计洪水成果 (12)
2.3 1982年设计洪水成果 (13)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6)
3.1设计雨期的确定 (16)
3.2设计雨量的分析计算 (16)
3.3设计净雨的推求 (25)
3.4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32)
3.5计算成果的比较选定 (35)
4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7)
4.1成果合理性分析 (37)
4.2与历次洪水计算成果比较 (37)
5 水库调节计算及防洪安全复核 (39)
5.1洪水调节计算方法与洪水调节原则 (39)
5.2洪水调算结果 (40)
5.3水库防洪安全复核 (44)
5.4防洪标准核算 (49)
5.5防洪核算结论 (50)
内容提要
受威海市水利局委托,由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承担“郭格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防洪复核”分析计算工作。
工作中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等现行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由区域实测暴雨资料推求洪水的方法分析计算水库设计洪水。
1、水库工程指标
水库1960年3月建成蓄水,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组成。
1982 年省水利厅大中型水库《三查三定》核定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死水位为71.77m,死库容10万m3,兴利水位81.92m,兴利库容786万m3,设计洪水位83.97m,校核洪水位为85.60m,防洪库容684万m3,总库容1480万m3。
坝顶高程86.00m(2007年1月由省水科院实测坝顶高程为86.33m),粘土心墙顶高程85.80m,防浪墙顶高程87.00m(防浪墙位于心墙斜坡上,且基础砂浆不饱满,心墙与防浪墙结合不好)。
溢洪道净宽9.0m,堰顶高程81.92m。
2、执行标准
⑴ 洪水标准:执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
1
(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p=1%),增加五十年一遇、三十年一遇和二十年一遇标准洪水;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p=0.1%),增加五百年一遇、两千年一遇标准洪水。
⑵设计洪水计算:执行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⑶防洪安全核算:执行水电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3、设计洪水计算
水库建成以来曾进行过三次洪水核算,因各时期的基础资料不一致,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成果各有差异。
本次的设计洪水分析计算,系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采用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计算,其设计洪水成果为:二十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190 m3/s,相应洪水总量404万m3;三十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202 m3/s,相应洪水总量433万m3;五十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245 m3/s,相应洪水总量527万m3;百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286m3/s,相应洪水总量602万m3;五百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384m3/s,相应洪水总量831万m3;千年一遇设计入
2
库洪峰流量425m3/s,相应洪水总量922万m3;二千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468m3/s,相应洪水总量1010 万m3。
《三查三定》审定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76m3/s,洪水总量660万m3。
4、洪水调节计算结果
郭格庄水库正常溢洪道无闸门控制,水库水位按现状溢洪道底高程81.92m起调,调算结果:三十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3.76m,最大下泄流量35m3/s;五十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4.11m,最大下泄流量44m3/s;百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4.42m,最大下泄流量54m3/s;五百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5.11m,最大下泄流量77m3/s;千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5.38m,最大下泄流量87m3/s;二千年一遇设计入库洪水调洪最高水位85.65m,最大下泄流量97m3/s。
5、核算结论
本次洪水调算结果:P=5%的设计洪水位83.59m,核算的坝顶高程86.17m,低于现状坝顶0.16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83.99m,低于现状有效粘土心墙顶高程1.81m ;P=3.33%的设计洪水位83.76m,核算的坝顶高程86.34m,高于现状坝顶0.01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84.16m,低于现状有效粘土
3
心墙顶高程1.35m;P=2%的设计洪水位84.11m,核算的坝顶高程86.72m,高于现状坝顶0.39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84.51m,低于现状有效粘土心墙顶高程 1.29m;P=1%的设计洪水位84.42m,核算的坝顶高程87.06m,高于现状坝顶0.73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84.82m,低于现状有效心墙顶高程0.98m;P=0.2%的设计洪水位85.11m,核算的坝顶高程86.74m,高于现状坝顶0.41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低于现状有效心墙顶高程0.69m;P=0.1%的设计洪水位85.38m,核算的坝顶高程87.03m,高于现状坝顶0.70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低于现状有效心墙顶高程0.42m; P=0.05%的设计洪水位85.65m,核算的坝顶高程87.30m,高于现状坝顶0.97m,核算的心墙顶高程低于现状有效心墙顶高程0.15m。
本次洪水复核成果表明:郭格庄水库现状坝顶高程低于本次核算的设计坝顶高程, 现状有效心墙顶高程高于核算的设计心墙顶高程。
从防洪复核结果分析,郭格庄水库目前大坝防洪能力仅能达到二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
4
1 基本情况
1.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郭格庄水库位于威海市草庙子镇郭格庄村附近,水库上游发源于文登、威海两市交界的正棋山,属东母猪河上游。
流域面积15km2,总库容1480万m3,主河道长度5.7km,干流平均坡降0.0033m/m,流域地形主要是海拔100m至400m 的丘岭山区,流域形状为扇形,平均宽度2.63km,有5条支流直接入库。
流域内土壤主要为粘壤土,土层较薄,植被情况较好,水土流失较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水库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多雨少,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易旱,冬季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12.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34.4mm,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518.2mm,降水量年际、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最大降水量为1274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35.4mm(1980年),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6%以上。
昼夜温差较小,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3.8m/s。
1.2水库工程概况
郭格庄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3月建成蓄水,
5
1994年1月开始承担向威海市城市供水任务,是以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等综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库。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全长572m,坝顶高程86.33m,最大坝高18.33m,心墙顶高程85.80m,防浪墙顶高程87.00m。
溢洪道位于大坝南端,堰顶高程81.92 m,净宽9.0 m。
北放水洞于1962年5月建成,进口底高程74.27 m,断面直径2m,设计流量21 m3/s,闸门型式为平面钢闸门。
水库下游2.5公里处是青岛~威海公路,距文登市20公里,沿河两岸有村庄22个,1万亩耕地。
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是220m3/s,控制地点在距水库3公里的高格庄公路桥处。
水库工程主要指标见表1.2-1和表1.2-2。
6
郭格庄水库工程基本情况表
表1.2-1
7
郭格庄水库水位、库容、面积、泄量关系表
表1.2-2
8
1.3上游水利工程概况
郭格庄水库上游没有小㈠型、小㈡型水库等水利工程,流域内只有一座装机为50马力的扬水站工程。
1.4暴雨特性
郭格庄水库坝址位于威海市草庙子镇郭格庄村附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暴雨洪水多发生在夏季7~8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6%以上。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根据流域周围邻近雨量站实测暴雨资料分析,最大年降水量为1964年的1274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80年的335.4mm,丰枯比为3.8。
各站多年平均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在108.5mm~112.1mm之间,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实测最大值为1965年汪疃站的374.9mm,实测最小值为1980年温泉站的37.4mm,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0倍。
1.5水文资料概况
郭格庄水库于1960年3月建成蓄水,流域内没有国家雨量站,本次计算选用流域周边申格庄、文登、汪疃、温泉4处国家雨量站,申格庄站设立于1965年6月,文登站设立于1952年6月,汪疃站设立于1953年1月,温泉站设立于1965年6月。
各选用的雨量站均有自设立之年至2005年连续实测
9
雨量资料。
本次计算采用各站自设立年至2005年系列雨量资料,通过单站频率计算后,用于绘制地区综合频率曲线,进而求出郭格庄水库流域设计面雨量,流域概况及雨量站情况见图1.5。
10
图1.5
11
2 历次水文计算成果
水库自1960年建库以来,分别于1964年、1973年、1982年进行过防洪能力核算。
2.1 1964年设计洪水成果
由文登市水利局组织,根据山东省水利厅工管局印发的“水库防洪能力核算方法”和“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由山东省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降雨等值线图及Cv等值线图(资料截至1963年)查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雨量110mm,Cv 值0.45,求得百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277mm,设计洪峰流量232m3/s,设计洪水总量332万m3,最高库水位82.68m,最大泄量8m3/s;三百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335mm,洪峰流量308m3/s,洪水总量422万m3,最高库水位83.14m,最大泄量14m3/s。
2.2 1973年设计洪水成果
1973年8月,由烟台地区水利局统一组织的大中型水库工程全面大检查立案报告,净雨的计算采用相应频率的6小时最大降雨量等值线图(资料统计至1970年底)。
计算百年一遇6小时最大面雨量为200mm,设计洪峰流量226m3/s,最大泄量44.2 m3/s,调洪最高水位83.44m,三百年一遇6小
12
时最大面雨量为280mm,洪峰流量350 m3/s,最大泄量77 m3/s,调洪最高水位84.39m。
2.3 1982年设计洪水成果
1982年由文登市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对郭格庄水库防洪安全进行复核,设计洪水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暴雨计算采用查“山东省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暴雨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查得最大24小时点雨量为120mm,Cv=0.65,Cs=3.5Cv。
百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为412.8mm,3日面雨量为515.6mm,产流计算采用水文图集中的降雨径流关系2号线,汇流计算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算(水位~泄量关系中的泄量包括溢洪道与北放水洞),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276m3/s,设计洪水总量为660万m3,设计最高洪水位为83.97m,最大泄量60 m3/s;三百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为506.4mm,3日面雨量为633mm,洪峰流量为349m3/s,洪水总量为825万m3,最高洪水位为84.47m,最大泄量76m3/s;五千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为747.6mm,3日面雨量为934.5mm,洪峰流量539m3/s,洪水总量为1250万m3,核算最高静水位85.60m,最大泄量119 m3/s。
该成果经山东省水利厅审核,将其编入《山东省水利工程三查三定资料汇编》(中型水库)。
13
历次水文计算成果见表2.3。
14
郭格庄水库历次水文计算成果表
表2.3
15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郭格庄水库流域内无实测雨量资料,本次计算在郭格庄水库流域周边地区选取的4处国家雨量站,采用地区综合频率法推求设计面雨量,用查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法作对比分析。
3.1设计雨期的确定
设计雨期的确定应以满足水库防洪安全要求为原则,郭格庄水库流域面积为15km2,属小流域。
根据我省其它相似流域的洪水过程分析,洪水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从水库安全考虑,本次计算设计雨期确定为3日,计算控制时段为24小时和3日。
3.2设计雨量的分析计算
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采用地区综合频率法;另一种是查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法。
3.2.1地区综合频率法推求设计暴雨
3.2.1.1统计参数分析
设计暴雨的计算采用数理统计法,用经验适线法拟定曲线,确定参数。
16
17
⑴ 经验频率计算采用公式
1
+=
n m
P m n m ,
......,2,1= (3.2.2-1)
式中: m ------- 实测暴雨由大到小排列的序号;
n -------- 实测暴雨系列的项数; P m ------- 实测系列第m 项的经验频率。
⑵ 均值x 、变差系数Cv 计算公式
∑==n
i i x n x 11 (3.2.2-2) 21
)(111∑=--=n
i i v x x n x C (3.2.2-3) 式中: x i -------- 实测暴雨。
3.2.1.2系列可靠性、代表性分析
本次计算采用郭格庄水库流域周边的4处国家雨量站资料,资料系列为各站自建站至2005年41年以上的雨量资料,其观测资料均严格按照国家“降水量观测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观测和整编,其资料精度均达到规范要求,因此资料系列可靠。
为分析资料系列代表性,采用邻近雨量站长系列降雨资料进行分析。
在郭格庄水库西南方向二百公里处青岛雨量站有1898~2005年104年(1914年、1915年、1937年、1946
年缺测)的降雨系列资料,从同期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看,两站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变差系数Cv 值相近,故以青岛雨量站降水量长、短系列资料分析其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
计算青岛雨量站一日降水量1898~2005年、1965~2005年长、短两个系列均值和Cv值,求得设计频率为2%、1%、0.1%、0.05%的一日降水量,详见表3.2.1-1。
青岛雨量站1日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成果表
(单位:mm)表3.2.1-1
由表可看出,青岛雨量站一日降水量长、短系列丰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长、短系列各设计频率一日降水量差值均在3.1%以下。
由此可推断本次计算选用的4处国家雨量站短系列降雨资料不存在明显偏丰、偏枯现象,短系列(样本)对于长系列(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3.2.1.3设计暴雨推求
选定的郭格庄水库流域周边的申格庄、文登、汪疃、温
18
泉4处雨量站,资料系列为各站自建站之年至2005年连续雨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法得到各站历年最大24小时、3日暴雨系列,对各站暴雨系列分别进行频率计算,用P-Ⅲ型曲线适线,取Cs=3.5Cv。
具体方法是:首先求得各站各时段年最大暴雨系列均值和Cv值(见表3.2.1-2),然后将各站经验频率点据点绘于同一张机率格纸上,采用经验适线法,估计一组参数作为初值,通过经验判断调整参数,选定一条与经验点据拟合良好的频率曲线,适线时尽可能照顾点群的趋势,重点考虑中上部点据,以上包线为控制条件,确定流域Cv值。
均值(x)的取值原则为:在选用的4处雨量站中,重点考虑最靠近本流域的雨量站中较大值,汪疃、温泉两站位于流域的上游,申格庄、文登两站位于流域下游,4站的平均值分别为最大24小时111.6mm、最大3日130.6mm。
综合考虑确定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点雨量为114mm,最大3日点雨量为132mm。
该值作为郭格庄水库流域点暴雨量,再查点面换算系数,将其转化为面暴雨量,查P-Ⅲ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Kp值表,得各设计频率的Kp值,据此可求出各设计频率的设计面雨量。
各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最大3日面雨量成果详见表 3.2.1-3。
配线图详见图 3.2.1-1~图3.2.1-2。
19
20
郭格庄水库地区综合频率法单站统计参数表
(地区综合法) 表3.2.1-2
郭格庄水库各设计频率面雨量成果表
Cs
=3.5(地区综合法) 表3.2.1-3 为对比分析,本次收集到郭格庄水库1988~2006年共19年实测降雨报汛资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法得到历年最大24小时暴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用P-Ⅲ型曲线进行适线(详见图3.2.1-3),取Cs =3.5Cv ,适线结果:年最大24小时暴雨系列均值为103.6mm ,Cv =0.48。
与地区综合频率法对比,
均值偏小9%,Cv值偏小22.6%。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郭格庄水库站的报汛雨量资料系列较短,比地区综合频率法系列偏短22年以上,因资料系列短,计算的结果缺乏代表性,因而出现了均值及Cv值都比地区综合法偏小的结果。
通过计算对比看出,采用地区综合频率法推求的设计暴雨完全能够代表本水库流域的设计暴雨,因而采用地区综合频率法计算结果合理可靠。
21
22
23
24
3.2.2查等值线图法计算设计面雨
用查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法计算面雨,系用暴雨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点雨量,再根据流域面积查算点面折减系数后进行面雨量计算。
本次采用2000年《中国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资料截至1997年)中编制的短历时暴雨等值线图,分别查得郭格庄水库流域中心处最大24小时及最大3日多年平均点雨量和Cv值。
点面换算系数采用《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点面换算系数,经点面换算后求得郭格庄水库流域面雨均值及不同频率设计面雨量,详见表3.2.2。
郭格庄水库不同历时点面雨量成果表
3.3设计净雨的推求
3.3.1降雨径流关系线的确定
郭格庄水库流域内无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本次计算采用西母猪河流域上中游的米山水文站,实测降雨径流关系与《山
25
东省水文图集》中降雨径流关系(2号线),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本次产流计算的降雨径流关系线。
首先从米山水文站建站以来1961~2005年实测暴雨洪水资料中选取了58场暴雨洪水进行地区产流分析计算,建立降雨径流关系线,然后与《山东省水文图集》中降雨径流关系(2号)线做比较,并绘于同一张图(见图 3.3.1),从图中可看出:《山东省水文图集》2号线比米山站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分析的降雨径流关系线偏大。
考虑到米山站所选58场实测大洪水其前期影响雨量P a值大多数在60mm 以上,而本次计算设计P a值按《办法》规定第一天取40mm,若采用米山站降雨径流关系线,则设计净雨有偏小的可能,此外,2号线是胶东地区上百次洪水资料分析的结果,其成果经过多年的验证,应用广泛。
因此,本次计算采用省水文图集2号线作为产流计算的降雨径流关系线。
26
27
米山站降雨径流关系对比图 图3.3.1
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R(mm)
P+Pa(mm)
3.3.2产流计算
产流计算即设计净雨计算,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选用山东省降雨径流关系2号线,即胶东半岛山丘区、流域面积小于300km2暴雨径流关系线,查算各设计频率净雨量,设计前期影响雨量第一天取40mm,第二天、第三天用计算值,分别求得由实测暴雨地区综合频率法和等值线图法两种不同方案的不同时段设计净雨总量,计算结果见表3.3.2。
郭格庄水库不同时段设计净雨量表
表3.3.2
3.3.3设计净雨时程分配
净雨时程分配,采用《办法》中胶东地区1小时雨型表,逐日时程分配过程详见表3.3.3-1。
根据逐日时程分配,求得各设计时段净雨过程,详见表3.3.3-2~表3.3.3-3。
28
胶东地区一小时雨型表
表3.3.3-1
29
郭格庄水库各不同频率H24时段净雨分配表
(实测暴雨地区综合法)
表3.3.3-2
30
郭格庄水库各不同频率H24时段净雨分配表
(等值线图法)
表3.3.3-3
31
3.4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由于郭格庄水库无实测洪水资料,无法分析其流域经验单位线。
选用与郭格庄水库流域相邻的西母猪河流域米山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进行洪水单位线分析计算,推求的洪水成果误差偏大,代表性差。
因此,本次计算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分析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3.4.1瞬时单位线法
采用《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办法》中瞬时单位线法,根据公式:
式中:F ------- 集水面积(km2);
J -------- 河道干流平均坡度;
R -------- 设计净雨(mm);
tc -------- 有效净雨历时(h)。
由M1查《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办法》中的单位线表,经面积换算后即可求得汇流计算所需的时段单位线。
根据设计净雨和瞬时单位线转化的时段单位线,即可求出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成果详见表 3.4.1及表3.5。
32
郭格庄水库设计洪水过程表
(地区综合法、瞬时单位线法)表3.4.1
33
郭格庄水库设计洪水过程表
(地区综合法、瞬时单位线法)续表3.4.1
34
3.5计算成果的比较选定
本次推算设计洪水过程中,设计暴雨计算采用实测暴雨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和等值线图法,汇流计算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算。
从设计暴雨计算成果看,查等值线图法设计值较大,实测暴雨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设计值较小。
从成果可靠性分析,实测暴雨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采用了41年以上实测降水量,资料系列长,资料可靠,且系列中包含了1965年、1975年、1985年、1992年、1997年、2004年等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年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等值线图法采用资料年限偏短,且查算的点雨量、点面关系转换等环节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设计暴雨计算采用实测暴雨地区综合法计算的成果。
在汇流计算中,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算设计洪水成果,设计洪水成果综合比较见表3.5。
35
郭格庄水库设计洪水成果综合比较表
表3.5
36
4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4.1成果合理性分析
本次设计洪水计算采用了大量实测暴雨资料,所用资料系列为各站自建站以来至2005年连续实测雨量资料,资料可靠,系列较长,代表性好。
设计暴雨计算分别采用了实测暴雨地区综合法和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法进行计算,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分析选定,确保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产流计算采用水文图集中降雨径流关系线与米山水文站实测降雨径流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选用水文图集2号线。
汇流计算采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的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由暴雨资料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合理可靠。
4.2与历次洪水计算成果比较
郭格庄水库自1960年建库以来,分别于1964年、1973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设计洪水核算。
与本次计算成果比较,P=1%时,1964年和1973年的设计洪峰流量偏小19%~21%,1982年的偏小3%;1964年和1973年的洪水总量偏小36%~44%,1982年的偏大9%;1964年的设计洪水位低1.74m,1973年的低0.98m,1982年的低0.45m(水位~泄
37
量关系不同)。
其它频率的计算成果由于计算的频率不同,不能直接比较。
详见表2-3。
本次核算成果与1982年“三查三定”成果比较:本次计算的设计面雨量比“三查三定”偏小9%,推求的洪峰流量比“三查三定”偏大3.6%,洪水总量比“三查三定”偏小8.8%,最高水位偏高0.45m,最大泄量偏小10%。
其主要原因有:第一,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本次采用地区综合法推求流域设计雨量及Cv值,而“三查三定”采用查降雨等值线图法推求设计雨量及Cv值。
第二,在进行调洪演算时,所使用的水位~泄量关系有所不同,本次核算使用的水位~泄量关系中的泄量不包括北放水洞的流量,而1982年的计算成果,调洪演算所使用的水位~泄量关系中,泄量值为正常溢洪道加北放水洞的流量,因而出现了泄量偏小水位偏高的现象。
通过分析对比可得出,本次核算成果是合理的。
38
39
5 水库调节计算及防洪安全复核
5.1洪水调节计算方法与洪水调节原则 5.1.1洪水调节计算方法
采用水量平衡方程逐时段调算水库下泄流量及蓄水变化过程,基本公式为:
122
1212
2V V t q q t Q Q -=+-+△△ (5.1.1-1)
)(V f q =
(5.1.1-2)
式中: Q 1、q 1------时段初入库、出库流量;
Q 2、q 2------时段末入库、出库流量;
V 1、V 2------时段初、末水库蓄水量;
△t------计算时段,取1小时。
q = f (V ) 为水库蓄水量与泄量关系,本次调算采用《三查三定》汇编成果中的资料。
5.1.2洪水调节原则
郭格庄水库现状溢洪道为无闸门控制,堰顶高程为81.92m ,当水位高于溢洪道底时自由泄洪。
采用破时段调洪演算,对无闸溢洪道,当最高洪水位出现在泄流量与入库流量相等时,按Q
入=q 出破时段求出最高洪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