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四)(新课标)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四)(新课标)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范围扩大,“狂士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来达到与势统沟通的目的”错误。
依据“在魏晋之前,历史上也不乏‘狂士’,但他们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达到沟通道统与势统的目的”可知,选项将“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改成了“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所以该项错误。
B项,正确。
C项,强加因果,“……因此他……”错误。
文中写“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垒块”是“不平”的意思,并非痛苦;依据“如果留心,可以发现这些文人的个性表现在反礼教的同时很注意不因之致祸。
可以设想这种“至慎”,需要多少酒精的麻醉,是以多少痛苦为代价所作出的忍耐,这对他们的个性,又是何等严酷的戕害!”可知,心中“不平”却要“至慎”“忍耐”所以才“痛苦”,才借助酒精来麻醉自己。
“阮籍的狂放行为更具有反礼教的社会批判意义”同样是因为他心中的“不平”,所以“阮籍的狂放行为更具有反礼教的社会批判意义”与“他的内心极度痛苦,‘须酒浇之’”并非因果关系。
该项错误。
D项,因果倒置,依据“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
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可知,“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是“精神上的极度痛苦”的根源。
该项错误。
故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B项,“是为了证明‘魏晋文人的真性情’”错,依据“孔融和嵇康均以违反礼教的罪名获罪致死。
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
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他们愈是痛苦就愈是以酒浇愁,从而愈能显示出个性。
政治上的绝望,把刘伶带入醉的境界;而酒精的刺激,又使他把自己視为世界的异己,使他“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
他那篇传世名文《酒德颂》,更是集中表现了他的做岸绝俗的个性精神”可知,文章举孔融和嵇康之例,是为了与刘伶和阮籍形成对比,说明魏晋文人痛苦、借酒浇愁、举止狂放的原因。
故选B。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导致‘狂放’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错,依据“到了魏晋,由于门阀士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
‘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可知,魏晋门阀士族经济实力的增强,导致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而“狂放”是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所以不能说“进一步导致‘狂放’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
故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选“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中说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无害化’”理解有误。
材料三中说“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
量”“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我国目前只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根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还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
故选B。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对分析。
本题C项不正确,“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不能得出“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结论。
而且材料三中说“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
故选C。
6.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梳理层次关系,再把握关键语句,具体辨别,从而抓住主要信息。
作答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根据题干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材料四中。
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精细化管理举措,抓住关键句“德国……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80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
……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
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日本每户家庭……每个社区……如果乱丢垃圾,……”进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
7.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B 项,“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错,此处应该是为了刻画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故选B项。
8.第一处:午后天空阴沉,天气预报说有风雪,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因为这场风雪,筱燕秋感染风寒而去医院就诊;因为在医院睡过头而失去了“嫦娥”这个角色。
第二处:天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
第三处:路灯下,雪花飞舞,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凄凉,也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的作用,这是具体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中(景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
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作用”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要先找到三处有关描写“风雪”的句子或语段,看它的上下文的情节故事是什么,人物有哪些表现或变化,再分析与小说的主题是否有暗示的作用。
第一处这样说“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
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
”接着交代了筱燕秋浑身乏力,发了高烧。
筱燕秋突然生病,势必会影响演出,而“嫦娥”的角色将易主,这对她该诗多大的打击。
故该处的景色描写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第二处这样说“天已经黑了。
雪花却纷扬起来。
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这是筱燕秋挂完水后的景色描写,接着因为“风雪”的缘故,她打不到车,故此处的景色描写突出了天气恶劣,回剧院的路途艰难,主要是烘托了筱燕秋焦急的心情。
第三处出现在小说的结尾,这样说“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
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
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此时,雪花飞舞,筱燕秋以“风雪”为背景,独自在演出,这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
本题应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性格的塑造
等方面分析概括。
9.①“嫦娥”是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
②“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
③“嫦娥”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④“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⑤“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的能力。
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好处”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题干已经提示说本文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就表明在就够上,“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
在内容上,“嫦娥”是“奔月”这场戏的主角,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
“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从主题上说,“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
综上,本题用该结合小说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和主题的揭示等方分析“嫦娥”在小说中的好处,尤其要分析“嫦娥”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然后分点回答。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11.A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
谥号被尊为‘文’。
故选A。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
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威慑东胡”错误。
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故选C。
13.(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消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
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l)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杀。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
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
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
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
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
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
”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
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
”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
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
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这不是虚夸之言
呀。
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
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
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
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4.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理解错误,应是词人自言自家境况,暗示门庭冷落,宾客很少。
故选C。
15.①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遭朝廷废弃,壮志未酬之悲愤。
①对卢国华寄予兴邦立国的赞许、期待之情。
①对无所作为的投降派的蔑视憎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足诗歌阅读中最常见的一道主观题,需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风格、词人的人生经历等等。
另外,要特别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的是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直接抒情要分析诗句的内涵。
从词题来看,这是一首和词,和的对象是卢国华,再根据注释“时任福建提刑使”这一身份介绍以及词上阕开篇对卢国华出行隆重场面的介绍来看,卢国华的仕途应
该是显赫的,对此,词人流露出的是歆羡之情;从把卢国华比作闽地的福星来看,词人希望卢国华能够给闽的百姓带来福泽,这里流露出的是期待之情;从下阕“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这四句可以看出,词人由卢国华想到自己的仕途不顺,“空有恨”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愤;“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一个“厌”字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
考生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分析概括。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的关键字有:术业、天涯、沦落、瀚海、阑干、惨淡。
17.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有: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七、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八、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A项,第一组,深沉,沉着持重;深邃,深奥,多形容道理。
语境是说灰色具有“沉着持重” 的品格,而且能与并列词语“优雅”契合,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故选“深沉”。
第二组,辉煌,强调光辉灿烂;恢宏,强调宽阔,广大。
根据语境,修饰气魄用“恢宏壮丽”更好,而且“辉煌”与灰色调矛盾。
第三组,根据前文“庭院深深深几许”,具有幽深僻远的私密性,又与后文“草坪上的建筑”的开放性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四合院的“私密性”。
第四组,调和,①形容词,配合得适当;①动词,掺和并搅拌。
协调,形容词,一般形容人配合得适当。
语境需要动词,再结合语境对象为物,故选“调和”。
故选A。
18.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
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
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
把握关联词语。
A项,“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强调“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而根据后语境应该强调“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
排除。
B项,前半句“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作主语导致与上文的“色彩”衔接不紧,应该把“这种色彩”放前面作主语,一是强调,二是与上文联系紧密。
后半句使用被动句,陈述重点“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不突出。
排除。
D项,“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问题同B项。
排除。
C项,前半句承接前文,陈述对象保持一致,以“这种色彩属性”为主语;后半句亦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为主语,与下文紧密相接。
正确。
故选C。
19.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
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新时代”应放在“人民”之前;二是成分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具有”和“新景观”。
A项,“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语序不当造成的;缺少与“具有”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
B项,语序不当造成“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且“具有表现……特征”两个谓语动词共同搭配“特征”导致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一个动词,或者在“特色”后添加“的”,改为“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特征”,让“忽略”搭配“建筑色彩”,“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征”,“表现”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色”。
C项,正确。
D项,结构混乱、成分赘余、不合逻辑,既要……更不能……,连接的分句结构应该一致,“新景观”删去;“建筑色彩新景观”表述不合逻辑。
故选C。
20.①为患病者带来福音①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①尽管尚无定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
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第一个空是“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的下一句,可知此空应该填出为患病者带来的益处;从“但是”一词以及下文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可知第二空应联系人类对自然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