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题专项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题专项训练
1、[2012·广东卷]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历史背景: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③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答:“旧工业”指:传统手工业。
1
历史关联:①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
②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
③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
②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历史原因:①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③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相形之下,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改变。
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2005年版)(1)清政府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经济发展措施体现了材料中所说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列举三个得益于这些措施的代表人物。
(10分)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函数关系,既是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基础的各种物品和资产变量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的互动过程。
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每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这一函数中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
——谈世中等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2002年版)(2)材料中“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如何体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用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12分
3
4
材料三
欧洲街头标语(2003年) 全球化监察网站首页
(3)材料三说明了人们对世界发展持什么样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持这种态度的理由。
(10分)
材料四 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力量——二十年里第五次严重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危机。
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没。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
(4)结合前三则材料,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你认为应如何应对材料中所说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的
状况?(8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5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
(6分)
答:特点:①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3分)
②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3分)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6分)
答:①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3分)
②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分)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
6
史。
”“‘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8分)
答:同:都认为宋代中国发生商业革命(2分);
区别:①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3分)
②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3分)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分)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7
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8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3)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分)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
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3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5分)
9
5、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0
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2分)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4分)答:特点:一大二公(2分)
主要启示:①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生产关掉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分)
材料二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
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3分)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
11
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
答:“改革模式”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过程:自发秘密政府肯定全国推广。
(3分)
积极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分)
材料三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
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
……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
(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3分)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答:特点: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3分)
观点:不是倒退。
新型合作经济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并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4分)
12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分)
答:基本特点: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③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3分)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
13
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答: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分)
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2分)
(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2分)
答:特点:①生产力迅速发展,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的征服,先进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②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
(2分)
14
材料三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4)概括说明材料三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2分)
答:图1:产生时期;图2:进一步发展时期(2分)
(5)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5分)
答:时期:一战期间(1分),
原因: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内因:(3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
15
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
精神的推动
7、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答: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
(答案完整给2分)
途径:①新航线的开辟;
②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2分)
16
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分)
答:条件: ①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1分)
②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2分)
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
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7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分)
答:现象:①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②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
④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答:史观:全球史观。
(1分)
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1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1)依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8分)
18
答:美国:①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
②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
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
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6分)
答: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
材料三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19
材料四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4)简要比较材料三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
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8分)
答:相似之处:①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②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就业机会。
新特点:①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以摆脱危机(或科教兴国);
②注意节能。
(4)据材料四,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8分)
答: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原因:①吸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20
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