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小学)-推荐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小学)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A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儿童关于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观念,是发展到下列哪一阶段才具有的(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小明的认
知方式属于( D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深思型
D、冲动型
5、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B )
A、异物进入喉咙,引起咳嗽
B、从不会操作电脑到会操作电脑
C、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6、一年级学生小明,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或认可崦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求知欲
7、小红因完成了作业,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小红看电视的禁令。
家长采用的这种强化措施属
于(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这一目标是( B )。
A、情感目标
B、行为目标
C、动机目标
D、态度目标
9、从迁移的方向看,小学儿童运用已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属
于( D )。
A、负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已经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再学习“马”这一概念,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整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下列归因中,归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D )。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称为( B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红砖的用途,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 )。
A、发展思维
B、辐合思维
C、经验思维
D、理论思维
14、根据遗忘的干扰说,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 C )。
①准备律;②效果律;③练习律。
3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特征;②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
39、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形式。
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40、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①依从;②认同;③内化。
四、论述题:
41、论述正例、反例在知识概括学习中的主要作用。
①解释含义。
正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的例证;
反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部分特征,但不包含本质特征的例证。
②主要作用。
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42、试用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强化观,对下面案例中的进行分析。
小玲很想能引起老师对她的关注,一直难以如愿。
这天上课时,小玲在教室里吵闹,老是影响上课,老师非常生气地训斥她:“不要吵!你在干扰别人的学习!”但她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变本加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化观认为,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在此例中,教师的本意是要给予小玲惩罚,但训斥的效果却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因这让小玲发现,干扰课堂是能引起教师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
所以,这种行为在受到了教师的训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
案
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 C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京师大学堂
C、废科举兴学校
D、北洋大学的创
立 3. 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 )
A、杜威
B、陶行知
C、陈鹤琴
D、福禄贝尔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 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
B、“以儿童为中心”的放任型师生关系
C、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6. 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D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7.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C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斯宾塞的《教育论》
8. 制约课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 A )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政治、经济和文化
C、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知识、能力和需要
9.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句
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
则
11.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
们积
极向上。
这体现了德育的( A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2.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 案例一: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游
着一只“鸭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鸭子”,“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
学生感到惊奇。
教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教师就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
接着,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两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
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将设计方案制作出来。
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磁铁”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答:(1)综合有效地运用了一下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
(2)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谈话法等。
(说明)
42.案例二:李老师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学教四年级的语文课。
李老师的事业心极强,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几乎将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语文课,因而语文课由每周9节变成了14节,且周周如此。
上课时,他将自己认为简单的、没意思的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干脆删掉,另补充一些自己欣赏的名篇名段,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大讲特讲。
你认为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运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动机虽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并不正确。
(1)没有严格按现行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课,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随意增加或削减教学内容,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3)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使学生的学习没有依据,这种脱离课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