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化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相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打算: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诞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3、检查生字驾驭状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4、试读课文。
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老师范读。
8、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著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其次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状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凝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经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慢慢敏捷起来,似乎会说话,这说明白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最终”、“世界著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
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整。
练、注、神:左窄右宽。
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二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简洁明白。
一起先讲梅兰芳为什么勤学,然后是如何勤学,最终讲勤学的结果。
我在教学前对文本进行了钻研和细读,也读到了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首先读到了词语的背后,在“紧盯、经常、凝视”几个词的背后能懂得勤能补拙;其次读到了课文的背后,从梅兰芳苦练眼神,拓展到练唱功,练武功;再次读到了人物的背后,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不仅勤学,而且有艺德。
在此,我补充了一个梅兰芳在抗战时的故事,这也足以体现老师对文本把握深度,力透纸背。
我在教学过程中留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关键词,品读文本。
通过关键词句悟出文本的意思。
教学其次段,紧扣关键句“梅兰芳经常紧盯空中翱翔的鸽子,或者凝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绽开教学,层次分明,悟语言,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视察老师不断挥动的手指,体验梅兰芳的艰辛。
再通过一组拓展想象,这样就读中悟语,读中悟情。
还有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学生确定会产生疑问。
眼睛怎么会说话呢?我先请学生用眼神表示生气、兴奋、然后再回到文本中。
勤能补拙的道理悟出,词语教学就活了。
其次,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把课备厚了。
《梅兰芳学艺》这篇文章比较短,与学生生活有距离,老师如何丰富文本内
涵呢?一方面,丰富了人物的背景资料,和京剧的资料。
其次,挖空白点,设计想象点,如梅兰芳如何练眼神,如何苦练其他,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
第三,将词语读厚了。
如对大师的理解,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大师,我就补充梅兰芳在抗战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
同时,关注看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如老师组织学生拓展沟通梅兰芳勤学故事,另一方面,培育了学生倾听的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练习与人文精神结合。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篇三
梅兰芳学艺课文原文,苏教版二上语文课文,阅读中如发觉错漏敬请在本页底部“发表评论”中指出,我们将即时更正。
梅兰芳是的京剧大师。
他诞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爱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起先拜师学艺。
他学的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仿照女性。
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
他还没有学会。
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味道。
他下决心肯定要学会唱戏。
他专心思索,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最终练出了圆润甜蜜的嗓
子。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
而旦角的眼神特殊重要。
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翱翔的鸽子。
他还常常凝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慢慢地,他的双眼有神了。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经常紧盯空中翱翔的鸽子,或凝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慢慢敏捷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