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物理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物理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之一。
在力的平衡下,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根据平行
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常用的分
解方法有正交分解法和平行分解法。
二、平衡条件
物体在力的平衡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合力为零:物体所受合力的矢量和为零;
2. 转矩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
三、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与支持面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由静摩擦系数和垂直于支持面的压力共同决定。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相对滑动状态下,与支持面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继续滑动的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系数和垂直于支持面的压力共同决定。
第二节:运动学方程
一、匀加速直线运动
1. 位移和位移方向: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矢量差,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
3. 加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二、直线自由落体运动
1. 加速度与重力: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方向为竖直向下。
2. 下落时间和下落位移: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可以通过
运动学方程求得,其中初速度通常为零。
第三节:力学能
一、功与功率
1.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所导致的能量转移或变化的度量,功的大
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位移的大小。
2.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功率的大小等于做功的
大小除以所用时间。
二、势能和动能
1.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所处的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
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等于物体
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第四节: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
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该物体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
B对物体A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五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
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正交分解法和平行分解法,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第六节:一维弹性碰撞
一、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动量守恒的碰撞,碰撞前后物体不发生形变和能量损失。
二、碰撞类型
碰撞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守恒;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不守恒。
第七节:圆周运动
一、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圆弧路径运动的运动方式,圆心称为转动中心,转动中心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称为半径。
二、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角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率。
三、向心力和离心力
向心力是指物体向圆心的力,离心力是指物体远离圆心的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八节:力与能量的转化
一、重力势能
物体在高度为h的位置上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以及高度的乘积。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当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第九节:线性动量守恒
一、动量的定义
动量是指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二、动量守恒定律
当物体系统的外力为零时,物体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第十节: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只受到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下。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可以根据运动学方程求得物体的时间、位移和速
度等。
本文总结了大一物理十一章的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运动学
方程、力学能、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一维弹性碰撞、圆周运动、力与能量的转化、线性动量守恒和自由落体运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
理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