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1回头练4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C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④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2.2017年11月30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号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该结果或有助于增进科学家对主宰宇宙的暗物质的理解。

这说明( D )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悟空”号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或有助于增进科学家对主宰宇宙的暗物质的理解。

这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正确地认识世界,①④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说法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解析:
3.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 A )
①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②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④劳动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①②③符合题意。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

“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稳中求进”蕴含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A项说法错误;“稳中求进”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项与题意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本题答案选D。

5.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这主要表明( B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的运动都是遵循其固有规律的
C.思维活动可以不遵循规律
D.世界是一个充满规律而无矛盾的世界
解析: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这主要表明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规律是普遍的,思维活动也要遵循规律,C项说法错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6.经过科技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努力,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

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
探索宇宙奥秘。

材料说明( C )
①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发现宇宙的奥秘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科学家的努力是获得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通过太空望远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

这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7.下列与“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B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强调事物的发展,排除;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也是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入选;C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排除;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错误在于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性,排除;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错误在于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不是夸大人
的主观能动性,排除;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克拉底鲁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入选;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静止,而不是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9.《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启示我们( C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材料中的意思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从事生产活动,才能获得粮食丰收,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排除B、D两项。

故本题答案选C。

1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当我们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生物钟之间存在暂时的不匹配时,比如当我们穿越几个时区遇到“时差”时就会发生“状况”。

可有效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题目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当我们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生物钟之间存在暂时的不匹配时,比如当我们穿越几个时区遇到“时差”时就会发生“状况”。

可有效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项入选;B项属于唯心主义;C、D两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A。

11.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

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

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D )
①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③只要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
④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作用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改变规律;③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美国科学家建立的这个“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这为以后宇航员的食物解决了后顾之忧,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植物生长有规律可循,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作用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②④入选。

故本题答案选D。

12.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B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④人们有可能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活动,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让蓝天白云永驻,愿绿水青山长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结合“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请回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
解析: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

原因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故本题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以及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分别加以阐述即可。

答案: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自觉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某县是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2018年该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尊重原住民,遵循它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环保技术等复活传统村落的整村风貌。

这种保持着原味古朴历史感的传统村落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县是如何成功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材料中,“该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尊重原住民,遵循它的发展规律”,故考生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按客观规律办事情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该县在遵
循规律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充分利用生态环保技术等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村落,可以从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传统村落的保存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该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尊重原住民,遵循它的发展规律。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该县在遵循规律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充分利用生态环保技术等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村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