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古县金堆铝土矿区北矿段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李凤浩1,霍彦萌2(1.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山西铝土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的铝土矿勘查矿区一共130多处,2018年又探明了8200万吨的铝土矿。

根据山西省现有铝土矿勘查的情况可知,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七个区域。

其中以兴县——交口区域的储存量最多,占全省57%以上,矿石品位最佳的是粗糙状铝土矿石,最高品位含量占80%以上。

本文将简要对每一个集中区的矿体进行分析,可从矿体特征、矿结构、构造、化学成分以及共生和伴生矿产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讨论,并根据矿石成分分析古地理环境特征。

关键词: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古地理环境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1-0095-2Analysis on genesis and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bauxite deposit in Shanxi ProvinceLI Feng-hao1, HUO yan-meng2(1.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Hebei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2.The nin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ebe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Xingtai 054000,China)Abstract: Shanxi is rich in bauxite resources. By the end of 2015, there were more than 130 bauxite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province, and 82 million tons of bauxite had been proved in 2018.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bauxite explor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auxit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even regions. Xingxian - Jiaokou area has the largest storag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7% of the province. The ore grade is the best coarse bauxite ore,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80%. In this paper, the ore bodies in each concentration area will be analyzed briefly, and th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structure, 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symbiotic and associated minerals and other aspects will be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ore composition.Keywords: Shanxi bauxite deposit genesis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1 山西铝土矿矿体特征分析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共将山西铝土矿集中区分成Ⅰ区到Ⅶ七个区域,其中Ⅰ区铝土矿集中区是保德—兴县,Ⅱ区是原平—宁武区,Ⅲ区是阳泉集中区,Ⅳ区是临县—交口区,Ⅴ区是沁源集中区,Ⅵ区是武乡集中区,Ⅶ区是平陆集中区[1]。

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勘查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勘查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张文旭: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勘查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31
积 1 721.13 km2。
该区共有查明资源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矿产地
10 处,分别是临县湍水头、离石区瓷窑
沟-临县后塔上、临县孙家塔、离石区
西属巴、柳林县兰家山、成家庄、中阳
县苏村、水泉沟、下枣林、冯家坡矿区,
保有资源储量8 949.01万吨。
2.1.4 交口-汾西-灵石铝土矿重点开
采区
交口-汾西-灵石铝土矿重点开采
区属于山西省铝工业发展的中部产业
集群,位于吕梁市交口、临汾市汾西
县、晋中市灵石县境内,北至孝义西辛
庄镇,南至霍州市僧念镇,东起灵石县
交口镇—汾西县城,西至灵石县王禹
镇,南北长 60.6 km,东西宽 56.5 km,
面积 1 688.39 km2。
该区共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在的问题,以期对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铝土矿含矿岩系;勘查研究;存在问题;山西
中图分类号:P618.45;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19)01-0030-08
中国铝土矿矿床类型按照现行规范,主要为沉 积型铝土矿、堆积型铝土矿以及红土型铝土矿[1],主 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其中山 西省铝土矿查明资源量占到了全国的 35.9%,是国内 重要铝工业生产基地[2]。山西铝土矿矿床类型为沉 积型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的中下部,分 布广泛并相对集中,资源储量丰富,全省累计查明资 源储量 14.84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 13.97 亿吨。
业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本文在总结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资源现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近年在山西铝土矿含矿岩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
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4):85-86. [4] 陆科地.某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认识[J].有色金属设计,
2019(3):75-76. [5] 周晓颖. 山西交口韩家沟一带铝土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
因探讨[J]. 华北自然资源, 2020, 96(3):36-38. [6] 覃清. 铝土矿地质与成因分析[J]. 有色金属文摘, 2018, 33202Biblioteka 年第 7 期西部探矿工程
175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
李月雷*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晋中 030602)
摘 要:铝土矿指的是可以在工业中进行使用,将一水铝石以及三水铝石等作为基本成分矿物的矿 石统称。对金属铝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铝土矿属于主要原料,同时这也属于其在应用方面的最佳领 域。就金属铝的生产而言,对铝土矿的使用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90%。尽管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 使用量较小,但其用途极其的宽泛。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以供参 考。 关键词: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7-0175-03
若是铝土岩所埋藏的深度不够深的时候,或直接 裸露在地表,因为长时间受到风化侵蚀,受地表水和雨 水的影响,进而导致酸性容易极易形成,在酸性溶液的
影响下,会导致粘土矿物产生脱硅的情况,雨水会冲走 经过溶解得到的 Fe(OH)3、Si02,由于化学性质较为稳 定,进而使得 Al2O3 被留在原来的地方,这便会提高矿 石质量,矿石结构也会更松,颜色也会变得更浅。
总而言之,在工业中铝土矿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 置,对此需要促进铝土矿勘察工作质量的提高,尽快开 发利用铝土矿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不破坏环 境,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开发的合理性和 科学性,有效借助矿产资源,促进资源利用率提升,为 地区经济良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以 及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

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摘要:堆积型铝土矿作为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其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形成机理的分析,综述了评价和预测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各种方法的评价和预测流程框架,为开展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提供参考。

1.引言堆积型铝土矿是一种由氧化铝矿物组成的沉积矿床,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

该类矿床具有分布范围广、埋藏条件好、成矿物质丰富等特点,是中国优质铝土矿资源的重要来源。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需要对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和预测。

2.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堆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岸等地的沉积岩层中。

其特征包括矿体形态多样、含矿物种丰富、矿石品位较高等。

了解这些地质特征对于评价和预测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3.堆积型铝土矿的成矿条件和形成机理堆积型铝土矿的成矿条件包括构造条件、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铝土矿矿物通过沉积、溶解-沉淀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

了解成矿条件和形成机理对于评价和预测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4.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评价方法根据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可以采用矿山调查、野外地质调查、化探和地球物理勘查等方法,进行地质资源量的评价。

其中,矿山调查可以通过对矿床的开采情况和矿石品位的测定,初步评估矿床的资源量。

野外地质调查可以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的调查,综合评价矿床的资源量。

化探和地球物理勘查可以通过对矿床周围地壳物理场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调查,定量评估矿床的资源量。

5.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预测方法堆积型铝土矿地质资源量的预测是评价资源潜力和制定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球化学异常、数学预测模型和地质勘探技术等方法进行资源量预测。

关于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利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利用的几点思考

1 引言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且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不仅是能源大省,也是矿产资源大省。

截至2019年底共发现矿产120种,其中查明的矿产65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29种。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矿、耐火粘土、铁钒土、石灰岩矿等。

其[1]中,煤炭、铁矿、铝土矿为山西省优势矿种。

本文选择铝土矿作为研究对象,从全省铝土矿的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铝土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2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和开发利用基本情况山西的铝土矿分布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在宁武—原平、兴县—保德、阳泉、沁源、临县—中阳、孝义、交口、平陆等8个铝土矿矿集区。

截至2019年底,共有铝土矿勘查区131处,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量16.94亿t。

其中保有铝土矿资[1]源量15.57亿t,约占全国总量的28.48%,位居全国第一。

铝土矿为沉积型矿产,赋存于奥陶系灰岩古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以铁铝岩为主的地层中,一般称[2]之为铝土矿含矿岩系。

其形成过程主要为:山西陆台在中奥陶纪碳酸盐岩系沉积后整体上升遭受长达1.5亿年的风化剥蚀,至上石炭世早期自北东向南西的海侵将丰富的风化壳物质携带入奥陶系碳酸盐岩洼地内,在温暖湿润的条件和介质的作用下,在不同地区陆续沉积形成了绿泥石、菱铁矿、黄铁矿、铁质粘土岩(山西式铁矿)、铝土矿、粘土矿、硬质耐火粘土矿或粘土岩以及与其相伴生的稀有、稀土等矿产,形成了山西省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一套具有成[3]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

受奥陶系侵蚀面凹凸不平的影响,含矿层在垂向及横向、纵向变化都较大。

矿体与顶、底板之间为连续沉积的渐变过渡关系。

矿层底距奥陶系侵蚀面0.00-5.00m,矿层顶距上部最近一层稳定可采煤层38-58m,个别矿煤层底板下3-5m即为铝土矿层。

铝土矿矿体厚度一般0.80-10.00m,平均2.00m左右;主要化学成分为:Al O48.52%-79.58%,平均2372.61%;SiO1.04%-19.90 %,平均6.81%;A/S2.91-7.52,平2均5.3;矿石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品位中等;矿体的形态复杂,一般呈窝状、漏斗状,矿体规模无明显规律,往往在古[4]地貌低洼处沉积较厚,凸起处较薄甚至缺失。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与找矿前景预测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与找矿前景预测

某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勘查方法概论二○○六年二月目录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1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12.石炭系、某组铁铝岩段沉积的构造古地理及环境23.含矿岩系的典型剖面序列、类型31) A序列42) B序列43) C序列4二、铝土矿的成矿及富集规律51.成矿于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52.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铝土矿成矿53.成矿盆地的斜坡越开缓越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64.成矿盆地旁侧的古陆规模越大越有利成矿75.铝土矿的富集规律7三、铝土矿分布区划及远景81.河东成矿盆地81)保德—兴县铝土矿集中区(Ⅰ区)92) 临县—中阳铝土矿集中区(Ⅱ区)92.霍西成矿盆地101) 孝义—交口铝土矿集中区(Ⅲ区)112) 灵石—霍州铝土矿集中区(Ⅳ区)123.某成矿盆地12某铝土矿集中区(Ⅴ区)134.宁武—静乐成矿盆地141) 朔州铝土矿集中区(Ⅵ区)142) 宁武—原平铝土矿集中区(Ⅶ区)143) 娄烦铝土矿集中区(Ⅷ区)145.五台天和成矿盆地15五台铝土矿集中区(Ⅸ区)156.某成矿盆地15某铝土矿集中区(Ⅹ区)157.豫西成矿盆地16平陆铝土矿集中区(Ⅺ区)168.沁源成矿盆地17沁源铝土矿集中区(Ⅻ区)17四、某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探讨171.铝土矿的产出特征171)矿体平面分布的连片性172)矿体厚度变化的双重性183)矿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双重性184)矿体隐伏剥蚀边界的难预测性195)矿石自然类型平面分布的杂乱性192.铝土矿体产出的形态分类231)依据矿体埋藏情况可分为3种242)依据矿体剖面形态和平面分布可分为5种243)依据故体剥蚀程度可分为2种254)依据矿体构造特征可分为3种253.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261)勘查手段选择262)勘查方法组合273)勘查工作程序294)矿床的合理控制304.无效工程及其产因371)无效工程种类372)无效工程增高的原因38五、结论401.关于铝土矿形成的构造古地理环境412.关于沉积基底及不同铝土矿石矿床的时空分布423.关于铝土矿沉积的地质时代及成因434.关于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435.关于古风化壳型稀有稀土矿446.关于某铝土矿勘查研究的经验教训457.铝土矿资源破坏严重,采富弃贫危急矿478.高铝矾土行业发展对铝工业的危害479.勘查程度偏低要加大勘查力度4810.加强资源保护政策的落实48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工作区从北部的某到南部的平陆,从西部的某至东部的某。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摘要: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然而,随着长期开采和利用,传统的铝土矿矿床逐渐枯竭,因此对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合地理、地质、环境和经济因素,解释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成机制,并评估其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潜力和可行性。

同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促进堆积型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1. 引言铝土矿是由铝氧化物、硅酸盐、水合物和杂质等构成的矿石,是重要的铝资源来源。

随着全球铝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矿床的资源逐渐枯竭,而堆积型铝土矿则成为新的开发热点。

因此,对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以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堆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地形,其地质特征包括矿床分布模式、矿石组成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于评估堆积型铝土矿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潜力至关重要。

3. 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成机制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成与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各个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其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堆积型铝土矿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评价本节将综合考虑地理、地质、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对堆积型铝土矿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进行评估。

评估工具可以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该矿床的资源量、质量和可采储量,以及开发与利用的限制因素和风险。

5. 堆积型铝土矿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策略本节将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堆积型铝土矿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措施,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6. 风险与挑战在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堆积型铝土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概况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概况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山西省铝土矿资源概况胥 瑾摘要:山西省铝土矿矿资源丰富,分布较集中,截至2020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18亿吨,列全国首位。

本文综合分析了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概况。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勘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矿山水工环保相关信息,揭示了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潜力。

关键词:山西省;铝土矿概况;地质勘查1 概况铝是轻金属之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国际上已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

由于它比重小,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导电性,耐酸碱、防锈,结构性能好,易于加工,能提供坚韧性强、强度高的合金,用途十分广泛,而主要用于军工、建筑、交通运输、包装、电力、轻工日用品六大行业中。

我国是世界上铝土矿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五位。

但过去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率很低,多年来所需铝金属近半数依靠进口解决。

人均铝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人均消费量的1/2,工业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10,美国人均消费量的2.9%。

我国又是一个缺铜的国家,以铝代铜势在必行。

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我国的铝工业。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丰富,其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40%。

山西省又是我国四大铝生产基地之一,山西河津铝厂是我国最大的氧化铝厂,经多次扩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并实现了煤电铝联营,晋北铝厂已在原平市动工兴建,山西省的铝工业,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1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约16亿吨。

2 铝土矿矿资源特点铝土矿是山西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现已查明的铝土矿区134个,其中规模大型的矿区37个,规模中型的53个,规模小型的44个。

我国铝土矿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堆积型铝土矿以及红土型铝土矿,我省保有铝土矿资源全部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矿床主要分布在宁武-原平、兴县-保德、阳泉、沁源、临县-中阳、孝义、交口、平陆等8个铝土矿矿集区内。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方法与技术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方法与技术研究

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方法与技术研究铝土矿作为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堆积型铝土矿是铝土矿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其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方法与技术是探明该矿床的含量和品位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地质综合调查是确定铝土矿床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的关键。

首先,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收集有关地质构造、岩性组合、岩矿化信息等的基础数据。

使用岩芯钻进和钻孔取样技术,获取矿床的垂直剖面和水平分布的地质样本,分析其矿石组成和特性。

此外,利用遥感和激光雷达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图和地形测量数据,对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潜在的铝土矿床。

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是评估铝土矿矿床规模和品位的重要方法。

根据目标矿床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重力法可以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识别出储层区的异常区域。

地电法则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变化,找出矿床的分布范围。

电磁法可以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反演信号,识别矿体所在的位置。

磁法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探测地下磁性物质的存在。

辐射法通过测量地表辐射强度的变化,判断地下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增加勘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堆积型铝土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处理方法。

在地球物理测量方面,利用了GPS、测量仪器和软件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地球物理勘查的精度和效率。

在数据处理方面,运用了遥感技术、三维建模和人工智能等方法,提取和分析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加快了信息的识别和解释。

综合调查结果的解释和评价是调查的最后步骤。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的分析结果,绘制出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图件,通过图件上的异常区域进行综合研判,识别出矿床的分布。

根据异常区的大小、形态和强度,可以对矿床的规模和品位进行初步的评估。

此外,还需要进行对矿床的资源量、开采条件和经济盈利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山西省交口县铁金村铝土矿区岩体地质的初步认识

对山西省交口县铁金村铝土矿区岩体地质的初步认识

山西省交口县铁金村铝土矿区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f)、石21炭系中统本溪组(C 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C t )、古23近系渐新统(N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 )及全新统22+3(Q )。

基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内三条大沟谷两侧,中上更新4统黄土层广泛分布于山梁之上,全新统冲、洪积层及残坡积物主要分布于区内宝年沟底部。

1 地层1.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f)2为矿区铝土矿的基底岩层。

主要分布于区内沟谷的底部及其两侧,在矿区北东部则出露于山梁之上。

为一套深灰色中厚层致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淡黄色中薄层泥质灰岩、泥灰岩,出露厚度大于50m。

1.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b)2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矿区含矿地层。

主要出露于山梁的半山腰处和沟谷底部,局部出露于山梁上。

以硬质耐火粘土矿之上的石灰岩或砂岩底为界,划分为一12段(C b )和二段(C b )。

2211)一段(C b )即铝土矿含矿段2厚度为9-18m,平均15.0m。

比较稳定,下部:主要为紫红色铁质粘土岩及山西式铁矿。

中部:铝土矿(A )以碎屑1状为主,粗糙状和半粗糙状次之,少铁较高的粗糙状—半粗糙状杏黄色铝土矿。

矿层中夹有透镜状的粘土岩及铁质粘土岩。

局部受沉积环境的影响铝土矿相变为硬质耐火粘土矿或粘土岩。

顶部:灰色硬质耐火粘土矿或致密状粘土岩。

22)二段(C b )2自下而上为生物碎屑灰岩(相当于畔沟灰岩)、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泥岩。

本段厚度5.0-16.0m,平均7.0m。

1.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t)3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岩性由黑灰色页岩、石灰岩、煤层以及砂质页岩组成,沉积旋回极为明显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根据本组岩性、岩相及沉积旋回特征,分为三段,该组地层在本矿区保存不全,在矿区西部的Ⅰ矿体只残留太原组一段的部分地层,矿区东部的Ⅱ矿体残留有太原组二段的部分地层,叙述如下。

对山西省铝土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成矿区带划分

对山西省铝土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成矿区带划分

2 . 2铝土矿成矿 区带划分
根据 山西省 铝土矿 成矿 盆地古 地理特 征及其 分布 ,将
石 位于矿层的 中部 ,碎屑状 、豆鲕状矿石位 于矿层 的上 、下 山西省铝 土矿分布 区划分为 4个 Ⅳ级 、2个 V级成矿区带。 Ⅳ级 :与赋矿盆地 ( 赋矿带 )相当的成矿区 ( 带 ) 部 ,致 密状矿石位于矿层 的最上部 。其矿石 品位也 随四种类
关键词 :铝土矿 ;成矿规律 ;成矿 区带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7 4 8 7( 2 0 1 4 )0 4 — 7 3 — 2
1 铝 土矿成矿规律 总结
1 . 1铝土矿赋存层位
山西铝 土矿 矿床 赋存 于 中奥 陶 系碳 酸盐 岩古 风化 壳侵
矿区 ( 带)
为似层状 、透镜 状 ,矿体产状平缓 。
1 . 3铝土矿矿石 空间变化
铝 土矿化 学成 分 ,具有高 铝 、高硅 、含 铁 、低 硫 的基
本 特 征。组 成 矿石 的 四项 主要 成 分 :A 1 O 、S i O : 、F e O 、 T i O 2 总 和 约为 8 4 % 左 右 。A I 。 0 , 与 S i O 。 、F e 2 O 呈 负相 关 ,
石楼县 ,长 1 l O k m,宽 3 0 k m,已勘查铝 土矿矿床大型 2 处,
中 型 3处 ,小 型 1 处 。 另有 耐 火 粘 土 矿 矿 点 2处 。南 部 石 楼


霍 西 赋 矿 盆 地一 Ⅳ 汾 西成 矿亚 区 ( 类 属 于 Ⅲ ) 沁 水 赋 矿 盆 地一 Ⅳ 沁 水 成 矿 亚 Ⅸ ( 类 属 于 Ⅲ , )
对 山西省 铝土矿成矿规律 的 总结 和成 矿 区带划分

山西古县某低品位铝土矿浮选脱硅实验研究

山西古县某低品位铝土矿浮选脱硅实验研究

图 1 浮选脱硅实验流程 Fig. 1 Flow chart of single-factor parameter test for flotation
desilication
2.1 磨矿细度实验
磨矿细度决定着矿物的单体解离程度,从而
影响目的矿物浮出效果,磨矿细度的较佳值主要取
决于有用矿物及脉石矿物的嵌布粒度。
关键词:低品位;铝土矿;浮选脱硅 doi:10.3969/j.issn.1000-6532.2021.03.014
中图分类号:TD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532 (2021) 03-0088-05
铝土是重要化工原料,铝产品在世界的消耗 量仅次于钢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铝土矿的 需求量日渐增加,国内铝土矿资源整体存在资源 保障度低、开发难度大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 铝土矿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的铝土矿资源 分布比较集中,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四省占 全国总查明储量的 90% 以上,其中山西省至 2008 年的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的 40% 左右,山西省丰 富的铝土矿资源,为铝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但铝土矿普遍硅含量高,资源品位低,低 品位资源占 80% 以上,这部分资源不能直接开发 利用,限制了铝工业的发展 [1-6]。加之大部分铝土 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普遍存在采富弃贫现象, 进一步导致铝土矿品位的急剧下降。
无机调整剂主要起调整矿浆 pH 值、改变矿物 表面电位、分散矿物和活化目的矿物等作用。常 用的无机调整剂有碳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对山西 等地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浮选脱硅研究的结果认 为在 pH 值为 9 左右时六偏磷酸钠对 -10 μm 高岭 石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9],而碳酸钠能保证较好的 稳定性,故本次实验研究的调整剂为碳酸钠,浮 选 pH 值为 9。实验流程见图 1。

古县北部铝土矿和石英砂岩矿等赋存特征

古县北部铝土矿和石英砂岩矿等赋存特征

在山西省古县北部岳阳北平一带,北起北平镇崖湾村,南至岳阳镇大峪村,西起大南坪林场,东至北平镇千佛沟。

面积约300km 的范围内,除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有优质的铝土矿、石英砂岩矿、白云岩矿等分布。

通过工作查明了该区范围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情况;查明了该区范围内成矿地质条件和铝土矿、石英砂岩矿、白云岩矿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查明了该区内矿体赋存层位及及空间展布,矿石类型和物理化学特征等情况。

估算了区内铝土矿、石英砂岩矿、白云岩等矿产资源量。

矿区分布地层自老至新有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峰峰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第四系。

下马家沟组厚100~110m ,底部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钙质泥岩、不纯灰岩组,向上为深灰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灰绿色、黄褐色泥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泥灰岩。

上马家沟组厚245~260m ,下部为淡黄色、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中部为灰黑色厚层豹皮状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及灰黄、灰色白云质泥灰岩互层产出,以中厚层白云质泥灰岩为主。

峰峰组厚50~60m ,灰绿色、灰色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互层及深灰色厚层状灰岩。

本溪组厚15~20m ,由灰、浅灰色粘土质泥岩、砂岩、薄层灰岩及煤层、煤线和铝质岩(铝土矿)山西式铁矿等组成。

太原组厚95~100m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沉积,主要由灰、灰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质泥岩、炭质泥岩、砂岩、灰黑色灰岩及煤层、煤线等组成。

山西组厚35~40m ,深灰色、灰色泥岩、沥青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及煤层、煤线。

第四系厚3~20m ,主要由浅土黄色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部地层中,形态单元,呈波状起伏的层状、似层状或规模大小不等的扁豆产出。

相同矿层在不同地段可以相变为粘土矿或粘土岩;在矿层内部铝土矿和粘土岩共生,并且互相消长关系。

专题报告—金堆城钼矿

专题报告—金堆城钼矿

一座花园式矿山——金堆城钼矿1.金堆城露天矿简介金堆城露天矿位于陕西华县境内,为我国最大的镏业生产基地。

金堆城矿床采用露天分期开采方式,其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为“小北露天哼南露天斗全露天”的开采顺序,矿山服务年限达100年。

目前,正在开采的小北露天采矿场1966年正式投产,设计采矿场上口尺寸:长1200m,宽800m,垂直深度306m;封闭圈标高1140m;最高开采标高为1290m,现已采至1056m标高;台阶高度:1200m 标高以上为lOm,1200m标高以下为12m;台阶宽度;安全平台宽5m,清扫平台宽lOm,运输线路宽25~35m;实际台阶拔面角一般为690,破碎带及表土为60。

,最终边坡角一般为42。

~45。

,破碎带及表土为32。

~360。

小北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达到设计出矿能力,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工艺设备装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小北露天矿现年采剥总量保持在1700万t 左右,供矿量近1000万t(图1)。

图1 正在开采的小北露天矿金堆城露天矿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震旦系的火山岩系一安山玢岩和凝灰质板岩,其次为中震旦系的石英岩;侵入岩贝『J以燕山期的花岗斑岩为主。

矿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次之,其主要构造线的延伸近于东西。

由于矿区节理裂隙普遍发育,使矿区形成南东一北西的破碎带,为花岗岩的侵入和矿体的形成造成了有利的空间。

2.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基本情况金堆城小北露天矿设计最高开采标高为1290m,现已采至1056m标高,形成的北部边坡体垂高已达230多米,因为边坡体的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矿岩比较松软,稳定性较差,原设计边坡角为42。

~45。

,破碎带和表土为36。

,大小粱山一侧为420,1998年受洪水的影响,北部边帮发生大范围的变形破坏,严重影晌了安全生产。

为此,将北帮1140m水平以上边坡角降低到32。

2001~2003年,北帮又发生几次大范围的变形破坏,1152m水平队上台阶及上部七个山头均有不同程度的严重断裂、下沉和滑塌。

浅谈铝土矿地质普查工作实践——以井窑沟铝土矿为例

浅谈铝土矿地质普查工作实践——以井窑沟铝土矿为例

铝土矿区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城北35公里的井窑沟村一带,其地质普查工作主要是以地质填图、物探、钻探、槽探、浅井工程等有效技术手段和方法,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初步了解区内铝土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

1 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

矿区构造较简单,为倾向南西西的平缓单斜构造。

上古生界地层近南北向展布,奥陶系灰岩顶部剥蚀面呈波状起伏。

矿区内几条较大断裂控制了地层、矿体的分布规模和范围。

2 普查方法首先进行1/2千地质剖面测量和1/万地质草测,初步了解地表铝土矿层位的分布,采用山地工程(槽探、浅井) 揭露,然后采用深部钻探工程进行控制。

3 工作布置原则区内地形切割较强烈,铝土矿层多位于山脊中上部,产状呈舒缓波状。

根据地层产状总体西倾的特点和地表出露形态,遵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依据勘查工作规范布置工程。

4 技术要点4.1 测量工程1)控制测量。

作业区范围及附近区域,经实地勘寻,有国家Ⅳ等三角点“石洼庄”、 “红洼里”和“全王山”点标石目前尚保存完好且资料齐全。

利用这3个控制点在测区布设11个E 级GPS 点组成E 级GPS 网。

选用已知点及布设未知控制点时,均将点位选布在视野开阔、地面基础稳定的地方。

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距大功率电视台或微波站不小于300m,距高压线大于100m。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高斯投影6°带投影,中央子午线111°00′00″,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2)1/万地质草测。

1/万地质图手图采用1/万地形图为底图。

首先进行1/2千地质剖面测量,确定填图单位从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到第四系,剖面从上马家沟灰岩面开始,切过峰峰组、本溪组铝土矿层位、太原组、山西组、第四系等。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析摘要:铝土矿是我国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我国铝土矿资源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特点,形成条件复杂。

根据铝土矿所涉及的地质、矿床特征,对铝土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促进铝土矿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1铝土矿概述我国的铝土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河南、广西,占全国总储量的91%。

其中山西占41.6%、贵州占17.1%、河南占16.7%、广西占15.5%,其余地区占全国资源的9.1%。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国内铝土矿的成矿条件与国外相似,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大。

然而,我国铝土矿仍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点。

比如,在国外以红土型铝土矿为主,占全国铝土矿总量的83%。

此外,还有16%的沉积铝土矿,而堆积型的铝土矿含量低于0.5%。

国内具有90%的沉积铝土矿、2%的新生代红土铝土矿,堆积型约占8%。

2浅铝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2.1矿源层我国沉积地层发育,厚度巨大,累积厚度超过10000米。

汝阳群的陆相碎屑岩至寒武纪、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陆相碎屑岩,显示了两个大型的沉积旋回,其成因多样。

石炭系和二叠系的铝煤岩系呈近东、西向分布,长度超过140公里。

这种天然地质条件使矿石品质差异大,且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具有规律性。

矿体的大小、厚度、形态等都与石炭系上部的古冲蚀面有关,总体上,地凸矿较薄,地凹矿较厚;在凹凸不平的区域,矿体以分层形式存在。

矿源层矿体的分布、质量、规模等因素对其成矿有一定的影响,即矿源层的存在是形成铝土矿的先决条件。

2.2古构造我国三组断层纵横交错,穹隆与向斜被切割成断块状,并在扣门、龙潭沟断裂带之间形成三个地垒型扇形断块,它们是控制铝土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

由于地层断裂、褶皱等原因,暴露于地表,加之风化作用对矿源层的冲刷,加快了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成。

同时,褶皱层还控制了矿源层的分布,这种影响使找矿的有利部位主要集中在背斜的内侧或外侧。

简述古县大南坪铝土矿储量估算的方法及依据

简述古县大南坪铝土矿储量估算的方法及依据

1 矿区地理位置矿区位于古县城区29°方向直距22km 处,地处古县古阳镇大南坪-安吉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古阳镇管辖。

区内有古县-沁源柏油公路穿过,该公路经古县县城至洪洞县城可达108国道和大运高速公路,西部距南同蒲铁路洪洞火车站约55km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内基岩出露较多,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第四系全新统。

现分述如下:2.1.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f)2该组地层是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基底,广泛分布于矿区内沟谷中,岩性为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等。

出露最大厚度105m。

2.1.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b)2该组地层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上,是铝土矿的含矿岩层,在矿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主要为铁质粘土岩、铝土矿、硬质耐火粘土矿、粘土岩、石灰岩及煤线等,底部局部夹有窝子状铁矿,本组地层最大厚度25.67 m ,最小厚度2.06m,平均厚度18.91 m。

以硬质耐火粘土矿或相当层位的粘土岩上部的石灰岩(或砂岩)的底为界分为二段:1一段(C b )2岩性自下而上有山西式铁矿、铁质粘土岩、铝土矿、粘土岩和硬质耐火粘土矿。

山西式铁矿:杏黄、褐红、褐黄、紫红等杂色,致密状结构,块状及蜂窝状构造;铁质粘土岩:褐红、褐黄色,致密状、粘土质结构,块状、层纹状构造;铝土矿:浅灰、灰白,半粗糙状、碎屑状、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夹有粘土岩或铁质粘土岩;硬质耐火粘土矿:灰白、浅灰色,致密状、碎屑状结构,块状构造,本段厚度平均8.45m。

2二段(C b )2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粘土岩、石灰岩、泥岩及煤线。

石灰岩一般为一层,少数有二层,局部缺失,本段厚度平均10.46m。

2.1.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t)3本组地层在区内大部分地段出露不全,唯有郭家山东部的山梁上出露较全,该组地层厚约102.08m。

山西矿产资源

山西矿产资源

山西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

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矿藏储量的首位。

金红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

还有钾长石、钛铁、石灰石等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芒硝、镁盐和池盐集中分布在运城盐池,是山西历史悠久的著名化工原料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之一。

...山西的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也有少量的钛、锰、铬、钒等矿藏。

铁矿是山西的主要矿种之一,2003年保有储量38.2亿吨,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铁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五台山区(占44.6%)和岚县(占43.7%),矿床类型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太原狐堰山、临汾塔儿山和二峰山、平顺县的西安里等地储量较多,矿床类型为大冶式(接触交代式)铁矿,为山西的主要富矿。

此外,在阳泉、孝义、晋城、灵石、陵川等地,有少量的其他类型的铁矿分布。

钛铁矿有4处,其中金红石矿1处,分布在黎城、左权、代县;锰铁矿有3处,分布在阳泉市常家山、长治市屯留和晋城市上村。

铬铁矿和钒铁矿各有1处,分别在左权桐峪矿区和代县黑山洞矿区。

山西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铜、铝为主,还有铅、锌、钴、钼、镍、镓、锗等。

铜矿储量较丰富,95%分布在垣曲一带的中条山区,但其品位较低,贫矿占83%。

铜矿中含有黄金、钴、钼、硫等,可以综合利用。

铝土矿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分布广、易开采的特点,是山西的第二大矿种,预测储量为23亿吨,保有储量达7.78亿吨,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

碱布范围达6.7万平方千米,储量集中分布在吕梁市(占47.9%)、运城市(占12.7%)、忻州市(占17.7%)和阳泉市(占9.5%)。

钴矿有11处,分布在闻喜、绛县、垣曲等县。

钼矿7处,分布在忻州、运城2市。

铅锌矿3处,分布在交城、繁峙、洪洞3县,均为金、银、铅、锌、铜共生矿。

山西的贵重金属矿产有金和银。

金矿已探明列入矿产储量表的有21处,分布在运城市(8处)、忻州市(6处)、大同市(4处)和临汾市(3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石 炭 系中 统 本 溪 组 地 层平 行 不 整 合 于 奥 陶 2 矿体 地质 特征
系中 统峰 峰 组地 层上 , 是铝 土矿 的含 矿 岩层 , 以 硬 质耐 火黏 土 矿或 相当 层 位的 黏土 岩上 部 的石 灰 岩的 底为界分为二段。一段 岩性自下而上 有山西式铁 矿、 铁质 黏 土岩 、铝 土 矿、 黏土 岩和 硬 质耐 火 黏土 矿。 山 西式 铁矿 为褐 红 、褐 黄、 紫 红等 杂色 , 致 密 状 结构 , 块 状及 蜂 窝 状 构 造 ; 铁 质 黏 土 岩 为 褐 红、
出露 不全 , 唯 有 郭家 山 东部 的 山梁 上 出露 较 全 , 该 段地 层厚 度 90 m。 底部 以灰 白 色晋 祠砂 岩与 本 溪组 地层 整合 接 触。 其岩 性 主要 由 砂岩 、 泥 岩、 粉 砂质 泥岩 、含 燧石 团块生 物碎 屑灰 岩和 煤层 等组 成。
4) 第 四 系 中 上 更 新 统 主要 为 褐 红 色 亚 黏 土 和
由 6 个 拐 点 坐标 连 线 而成 。 矿 区 面积 4.83 km2, 构 造位 置处 于 吕梁 太行 断 块之 沁水 块坳 的 郭道 安 泽近 南北 向 褶带 的中 西部 和 太岳 山坳 缘 翘起 带的 衔 接部 位, 总体走向为北北东 向, 向南东缓 倾的单斜构
土岩; 硬质耐 火黏土岩矿为灰 白、浅灰色 , 致密 状、 碎 屑状 结 构, 块 状构 造 。本 段 平均 厚 度 5.5 m。 二段 岩性 主要 为 砂岩 、 砂质 黏 土岩 、 石灰 岩 、泥 岩 及煤 线。 石灰 岩 一般 为 一层 , 少数 有 两层 , 局部 有
2.1 矿 体形 态及 规模 矿体主要 分布于矿 区中部沟 谷侧, 连 续性一
般, 埋 深 0~110 m, 矿体 底 板标 高 1120.69~1400.35 m, 矿 体呈 似 层 状、 透 镜 状 赋存 于 含 矿 层 中, 一 般 为一 层, 局部 为 二层 , 个别 为 三层 , 中间 夹 有铝 土 岩, 受 奥 陶 系 侵 蚀 面起 伏 变 化 和 沉 积 环 境 的影 响 ,
出现 了铝 土 矿局 部加 厚 或变 薄 甚至 尖 灭现 象 , 矿体
收稿日期: 2008- 02- 14; 修回日期: 2008- 03- 14 作者简介: 韩月池( 1972- ) , 女, 河北北戴河人。2001 年 7 月
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 助理工程师。
厚度 为 0.5~5.08 m, 平 均厚 度为 11.47 m。 2.2 矿 石品 位
造, 断裂 构 造不 甚发 育 。石 炭系 中统 本 溪组 一 段是 本区 的 含 矿 地层 , 地 层厚 度 为 4.08~25.35 m, 平 均
缺失 。本 段厚度 6.28 m。 3) 石 炭 系 上 统 太 原 组 地层 在 区 内 大 部 分 地 段
厚 度为 11.12 m, 由 铁 质 黏土 岩 、 铝 土 矿 、 硬 质 耐 火黏 土矿 、 黏土 岩及 窝 子状 山西 式铁 矿 组成 。 下面 根据 本 区本 溪组 一段 含 矿地 层的 沉 积特 征对 其 成矿 环境 和矿 体特 征进 行分 析。 1 地层 构造
1) 奥陶 系中 统峰 峰 组为 中- 厚 层状 灰岩 、 白云 质灰 岩 、泥 灰岩 、白 云 质角 砾状 泥灰 岩 、泥 质 白云 岩等 , 出 露最 大厚 度为 130 m。
1.2 构造 矿区 内构 造 总体 上 与区 域 构造 一 致, 岩 层走 向
为北 东向 , 倾 向 南东 , 为单 斜 构造 , 地层 倾 角一 般 为 2°~13°, 局 部地 段 倾 角 可 达 20°以 上 , 区内 未 见 断层 , 构 造属简 单型 。
太 原 科 技 2008 年 第 4 期 T AIYU AN S C I- T E CH 文章编号: 1006- 4877( 2008) 04- 0071- 02
应 用技术
浅谈山西(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 要: 分析了古县金堆 铝土矿的矿体形态 及规模、矿石品位 、矿石自然类型、矿 石资源量等, 从 地层构 造、矿体地 质特征、 矿床成因、 矿床开采 技术条件等 方面探讨 了古县金 堆铝土 矿的成矿 环 境 、 矿 体 特 征及 工 业 意 义 。 关键词: 铝土矿床; 本溪组; 金堆铝土矿; 古县 中图分类号: P548 文献标志码: A
铝 土 矿 全 区 平 均 品 位 为 AL2O3 62.91% , SiO2
·71·
应用技术
太 原 科 技 2008 年 第 4 期 T AIYU AN S C I- T E CH
13.19% , Fe2O3 5.68% , TiO2 2.79%, A/S 4.77, 富铝 土 矿 全 区 品 位 为 Al2O3 67.93% , SiO2 8.08% , Fe2O3 4.96% , TiO2 3.04%, A/S 8.41。 矿 区内 富 矿 石 的 分 布 范围 较小 , 平面 上连 续性 差。 2.3 矿石 自然 类型
1.1 地层
浅黄 色亚 砂土, 柱状 节理 发育 , 厚度 为 0~25 m, 沿
矿区 内基 岩 出露 较多 的 地层 由老 到 新有 : 奥 陶 山梁 和坡 度较小 的山 坡大 面积 分布 。
系 中统 峰 峰 组、 石 炭 系 中 统 本溪 组 、 上 统 太 原 组、 第四 系中 上更 新统 。
山西省古县金 堆铝土矿区位 于古县县 城东北 20°方 向 , 直 距 约 25 km 处 , 地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112°01′00″~112°03′00″, 北 纬 36°28′30″~36°29′30″,
褐黄色, 质密 状、黏土质结构 , 块状、层 纹状构 造; 铝 土 矿 为 浅 灰 、灰 白 色 , 半 粗 糙 状 、 碎屑 状 、 致密 状结 构, 块 状构 造 , 局 部 加有 黏 土岩 或 铁质 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