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传播实证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亚运报道中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

亚运报道中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

亚运报道中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作者:梁雪梅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日报》在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期间涉及广州城市形象构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广州日报》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构建虽然呈现出广州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洁、高效的形象,呈现出良好的市民风貌,以及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却未能体现城市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内容分析一、选题背景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举行。

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整体风格等多方面要素在公众头脑中形成的总体形象。

①获得国际赛事主办权,对该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认知的重要契机。

例如北京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升了它的认知度和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

在获得亚运会举办权的广州市,《广州日报》最具影响力:是广东省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和传阅率第一的报纸,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报之一。

本文选取《广州日报》广州亚运会期间的亚运会新闻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广州日报》是如何利用亚运新闻报道来塑造广州城市形象,以及展现了什么样的广州城市形象。

最后,在本文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党报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突出特点。

本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1、《广州日报》广州亚运报道中塑造了怎样的广州城市形象?2、《广州日报》在亚运会报道中如何塑造广州城市形象的?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本文中,根据研究需要和资料获取条件来选择研究对象。

首先选择广州亚运会期间(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广州日报》有关亚运的新闻报道进行初选(只要文章中出现“亚运”等相关词语,则计入统计),其次将赛程报道(奖牌获奖情况、运动员介绍等)和有关亚运会赞助商的文章予以排除于初选样本之外后,根据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构建广州城市形象相关的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方面的10个议题的新闻报道予以内容分析。

基于城市形象建构下的体育赛事传播策略——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例

基于城市形象建构下的体育赛事传播策略——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例
— —
以2 1 0 0年 广 州 亚 运 会 为 例
夏 宝君 ( 南 大学 新 闻与 传 播 学 院 , 州 5 0 3 暨 广 16 2) 摘 要 城 市 形 象 是一 个城 市 整体 实 力 的体 现 , ' 体 育 赛 事 传播 城 市 形 象 , 4用 1 是提 升城 市 形 象 的 重要 途 径

t Asa c lu e a d u b n i iia i n p o ots p rs a s i a d p ri g o i n u t r n r a c v lz t , r m o e s o tm n h p n s o t c l r n ut e u

at c e i p r n e t ta h s m o t c o a
了 城 市 文化 生 活 的 内容 , 进 整 个城 市 体 育 产 业 的发 展 , 促 增 型经 济 、 化 、 育 活 动 具 有 很 大 的促 进 作 用 , 别 是 大 型体 强 城 市 承 办 大 型 活 动 方 面 的经 验 和 管 理 水 平 . 面推 进 城 f 文 体 特 全 H 育 赛 事 对 城 市 形 象 的 塑造 和 提 升 作 用 显 著 。 大 型 的 体 育 赛 建 设 的 步 伐 。 事 具 有 强 大 的 影 响 力 . 为 主办 城 市 带 来 巨大 的无 形 价 值 , 将 4 体 育赛 事 的举 办 有 利 于 稳 定 、 、 和谐 的城 市 文 明建 设 。 成 为推 进 城 市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 速 器 ” 也 是城 市展 示 自身 加 , 发 动市 民参 与体 育 赛 事 的 准 备 工 作 , 利 于 提 高 市 民的 有 形 象 、 升 核 心 竞 争 力 、 大 影 响 力 的机 会 。 许 多 城 市 将 举 文 化 素 质 和 城 市 的 文 明 程 度 , 强 市 民 的 集 体 荣 誉 感 , 强 提 扩 增 增 办 大 型 体 育 赛 事 看 作 是 发展 本地 区经 济 的 良机 。 政 府 治 理能 力 , 同 创 建 稳 定 、 谐 的 社 会 治 安状 况和 团结 、 共 和

广州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

广州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
会 ,为 全 面 提 升 和 优 化 广 州 城 市
形 象 提 供 了 历 史 性 的 契 机 ,这 是
4 0
/0 / 20 1
业务探讨 团
广州城 市形象传播 的华丽转 身 。
优化 整 合 对 外 报道
城 市 形 象 有 效 传 播 必 须 以 重 大 事 件 为 “ 头 ”整 合 利 用 各种 由 媒 体 形 式 和 传 播 渠 道 , 开 展 城 市
效 平 台 。 对 于 千 年 古 城 、国 家 中
心 城 市 广 州 而 言 ,举 办 2 1 0 0年
第 1 6届 亚 洲 运 动 会 为 广 州 城 市 形 象 对 外 传 播 提 差 ” “ 通 环 文 、 交
境 差 ”、“ 市 治 安 环 境 差 ” 这 些 城
扩 散 搭 建 了 一 个 立 体 传 播 平 台 和 超 级 聚 焦 看 台 ,以 提 高 城 市 的 凝
聚 力 、吸 引 力 和 辐 射 力 ,使 目标
群体对城市形象产生特定偏好。
因 此 ,通 过 承 办 大 型 体 育 赛 事 搭 建 的综 合性 展 示平 台 ,已经成 为
2 1年 广 州 亚 运会 会 徽 00
形象 的整合营 销传播活 动 。
就 亚 运 会 广 州城 市形 象传 播
而 言 ,广 州 市 需 要 承 担 媒 体 报 道
的 信 息 发 布 者 、议 程 设 置 者 和 事 件 定 义 者 三 重 角 色 ,整 合 各 种 传
播 手 段 与 资 源 是 提 升 城 市 形 象 的
有效 保障 。
第 一 。 坚 持 政 府 主 导 ,加 强
媒 体 运 作 ,奏 出 广 州 城 市 发 展 的

亚运后的广州调查报告

亚运后的广州调查报告

亚运后的广州调查报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大幕徐徐落下,作为中国体育的一次大练兵和大检阅,成绩不能被当成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在给本届亚运会画上句号的同时,我们心中还留有惊叹号和省略号。

在举办亚运会之前广州政府“亚运十大惠民项目”正式公布出台,此次惠民项目共有10项,包括发感谢信、增加放假、公共交通免费、旅游优惠、体育场馆和设施免费开放、赠票、向特殊群体发放补助等,既方便了市民,又可以参与亚运会,真是一举两得。

到处是志愿者的微笑和市民热情的欢迎,还有干净整洁的市容。

我们大改城市面貌,从不乱扔纸屑做起,市民们将热情地将拥有干净整洁市容和充满活力和文明的广州,展示给来自亚洲各国的人们。

让他们看看广州的风采!还有再为亚运会而工作的人们,一滴滴汗水往下滴,只为了展现亚运会最好的一面。

市民对各项的修正都很满意,特别是“穿衣戴帽”工程,大家都很赞同这个决定,特别满意。

在卫生方面,市场地面上明显干净,街上的落叶也扫得干净。

不断地赠票活动,使广大市民也融入到这场盛会中。

作为广州的一分子,真为此感到高兴。

在众多的优惠项目中,公交免费的优惠政策,引来最多的议论。

因为在亚运会的期间,搭公交或地铁是免费的,大家都想吃“免费的午餐”,所以都挤在地铁里,就连外地的朋友也专程来凑热闹。

地铁公交负担不起如此的客流量,只好宣布取消这项惠民活动,而补贴给市民。

虽然,这止住了洪水般的客流量,但150元的补贴并不能补贴上班一族的费用。

我觉得,政府在优惠政策出台之前,应该有“试用期”,譬如像私家车限行一样,演练几次,取保万无一失。

或者可以民生调查一下,看看是否可通过。

这样,就避免人挤人的现象发生,实行一些更好的政策。

作为市民,应不要抱有“贪小便宜”的心态。

应按照平时的时间出行,或错峰出行。

不要太过度去搭免费的公交,应符合自己的需求去乘坐。

在这件事上,市民和政府都有做的不完善的地方。

大家都需要更加的配合与明智的决定。

通过各方的努力,在2010年11月12日,亚运会顺利的开幕,让各国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广州推上世界的舞台。

体育观赛礼仪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广州2010年亚运会为例

体育观赛礼仪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广州2010年亚运会为例

对广州亚运弘扬 民族精神 , 提升城市软实力 , 塑造 良好 的城市形 象的研究很少。对此 , 本研究试通过分析体育观赛礼仪对广 州
2 1 亚 运 会 的现 实意 义 , 索 体 育观 赛 礼 仪 与提 升城 市 形 象 0 0年 探 的关系, 出培育 良好的体育观赛礼仪的策略, 提 对于塑造 广州 良 好 的城 市 形 象 , 升城 市 核 心 竞争 力有 重 要意 义 。 提 1 育观 赛 礼 仪 的界 定 体 体 育观 赛 礼 仪 是 体 育 文化 产 生 之 后 的下 位 概念 ,随 着体 育 文化 的发展而逐步丰富 ,同时礼仪的不断规范丰富着文化的内 容。体育观赛礼仪指观众在观赏体育比赛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 本礼仪和逐渐养成的 良好习惯 ,它是一般社交礼仪规则在体育 观 赏活 动 中 的具 体 运 用 和 体 现 , 是观 众在 体 育 赛 场 上有 意 识 地 按 照社 交 礼 仪 去规 范 、 束 自 己的言 行 , 助 于 观众 文 明而愉 快 约 有 地欣赏体育比赛 的全过程 ,平静接受公平竞赛所产生的胜负平 分比赛结果 。 从而获得 因观赏比赛带来的功利满足、 审美快感与 人生感悟 [ 。 2] 2 培 育 体 育观 赛 礼 仪 的现 实意 义 各种体育赛事的现场观赛礼仪体现 了各运动项 目在历史发 展过程 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 , 也反映 了现场观众的 文明素质和当地社会的文明程度 , 是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良好 的观 赛 礼仪 有 利 于可 以激 起 运 动 员 的运 动 热情 ,使 其更 好 地投入 比赛 。而缺乏相关赛场素养的观众的行为则会 打扰 、 阻 碍 运 动 员 的发 挥 甚 至 可能 使 整 个 比赛 无法 进 行 。 近年来 , 打造高水平 的体 育品牌赛事 , 成为城市 品牌营销的

论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论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Ab ta tT eA in gme. hc U b odi u g Ii 01 wl dtrgle p o m t src : h sa a w ih ehl n G Ⅲl ol n2 0。 i ' od no p n y t e du ed v lp e to agh u.twU big l e o叩 e p t e eo m n fGu n zo I i r h n a otp st ead fr—rsa c ig i u c 1 a ghu’ oi c ,cn my,n utr ,n te rmoeGu gh u . en h i s no rc t , b u oii n a v eerhn  ̄ e e0 n 1Gu n zo 8plise o o t ad cl e ad h po t u n n a zo b igtef ti u  ̄nr r y t el emo e v in0 hewh l a d bc n lreitrain lct orai z dml ̄o 1 a 3t 0e. eo ̄ ag nen t a i n o y. Ke r : t gh ; lis e oo ;ut ̄ ; i a ;n u c y wods Gl z p ic ;c n my c ] o t u Asa sme if e e n ln
略 , 推进 改革 开放 和现代 化建 设 的重要 时期 , 加快 在这样 的
体育产业 已成为具 有 巨大经 济效 益 的“ 阳产 业” 朝 。面
背景下, 1 年亚运会无疑是推动广州经济、 20 0 社会实现快速 发展 , 推动加速实现广州现代化的动力。
13 提高广 州市民的整体素质 . 围绕着 申办 、 筹办 、 承办亚运会所 进行的 国际 主义 、 国 爱
对亚运会巨大的遇, 体育产业首当其冲, 最有希望跃上新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

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

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

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

”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一、举办大型国际赛事费用昂贵,警惕落人“亚运后经济”时期广州的经济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GDP连年增幅保持两位数,2003年高达3450亿元,人均超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人均将增至10000美元,跨入发达国家门槛。

而税收总额2003年超1000亿元,占全国的1/20。

按照初步估算,广州2010年亚运会将共投入约70多亿元用于场馆设施建设维修和组办比赛。

应该说承办亚运会、办好亚运会,广州有绝对的把握。

但是,投入的70多亿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这还是初步估计而且都是纳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探索有哪些?人的钱。

从马来西亚官员的话可以得知,举办亚运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城市的影响首当其冲是经济。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亚运会提供一切所需只为了这短短的几十天比赛,这无疑是最不划算的投资。

雅典奥运会,政府到最后得到了一张24亿美元的超支帐单,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将下降到9年来的最低点,为3.3%,希腊副财政长佩屈斯度卡斯明确表示经济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期”。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情况更严重。

为了21届奥运会,修建了豪华设施,耗费巨额财政,兴建的费用从28亿涨到58亿,组织费用也从原计划的6亿美元涨到实际的7.3亿美元。

居民在这些年的税款单上要格外增加一项税款,为奥运“埋单”。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特色重塑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特色重塑
经 济 社 会 乃 至城 市 文化 的发 展 。
节事活动则对城市特色的塑造和提升具有积
极作 用 。举 办 节 事 活 动使 人们 对 节 事 与 城
b n d v l p n . e , t n l z st e sau n a e e o me t Th n i a ay e h t t sa d p o lm so a g h u Sc a a trsi s a d d s r be f Gu n z o ’ h r ce i t n i — c
色是城市在形成发展 中所具有的风貌形态 文化
格调 历史底蕴 、景观形象 产业结构和功能特 征的凝炼 ,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积淀 .是城市
形 象 的客 观 展 示 与城 市 的魅 力所 在 。城 市 特 色 凸
【 关键 词 】 城 市 特 色 ;亚 运会 ;广 州
ABS TRACT: n lzn erlt n hpa o g Bya ay igt eai si m n h o
行 了解析 ,认 为 借助 节事 活 动整 合 城 市 各 方 面特 有 资 源 与优 势要 素 ,有 目的 地规 划 、建 设 和 营销
对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等各个领域嬗变带来
的挑 战 ,城 市 开始 突破 以资 源 开 发利 用为 主 的发
展路径 ,转而从经营 、管理 策划等方面寻找城
显了一个城市在市场中的差异化优势 会提升城 市的知名度和可信任 度 ,形成这个城市 自身的品 牌 通过城市品牌的扩展效应 、集聚效 应和持续 效应① 使城市在投资者 居住者 、 旅游者等心 目 中占据比其他城市更为优越的地位 .吸引到更多 更好的人才 、资金 、技术等资源 .从而促进城市
c a a t r t s t er —o mi g o r a h r ce i — h r c e si ,h e f r n f b n c a a trs i c u

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探析

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探析

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探析亚运会是当今世界影响较大而深远的一项国际性社会文化活动。

从某种意义讲,承办一届亚运会是一次全面检验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家综合实力的契机,获得主办权就意味着进一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信任和青睐,也是举办地扩大国际影响和迅速提升国际地位的良机。

承办2010年亚运会不仅对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其后续效应不可估量。

一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城市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利于塑造广州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广州城市知名度广州申亚成功,为广州、广东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是广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向全世界展示广州城市形象的难得机遇,更是全世界关注广州,了解广州的一座桥梁。

申办、筹办、承办亚运会的整个过程,将使广州成为国内、亚洲乃至国际各种媒体高强度的报道焦点,展现给世界的将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开放、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广州。

通过亚运会这扇窗口,外界可以领略到广州的城市面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化观念,这为广州树立和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韩国首尔由于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它的国际形象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的扩大,经济技术交流的加速发展,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韩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

当今世界城市间的形象之争,往往比经济、贸易之争更表面、更激烈。

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申办、筹办、承办不仅是经济实力、城市现代化设施等硬件的展示,还是申办城市的城市功能、城市文化氛围、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

举办亚运会将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推动力,是广州2200多年城建史上的一座新的重要里程碑。

一积极影响1.2010年亚运会将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不断完善广州各项社会事业广州有较好的体育运动基础,一直是全国的体育强市,拥有众多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体育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共夺得了110多项世界冠军。

近20年来广州先后举办了两届全运会和几十项国际、国内专项体育大赛,是全国举办国际和国内大赛最多的城市之一。

广州的群众体育运动在全国乃至全亚洲驰名,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近万个,群众体育场馆和活动场所1.8万个,体育人口占41.5%,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水平最高的体育盛会,2010年亚运会作为广州承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广州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

亚运会对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目前广州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已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生产体育用品企业达580多家,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超过1000间,2003年体育用品销售额约为35亿元,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

筹办亚运会将推动广州体育产业稳步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将由目前的1%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1.8%左右,绝对量将超过140亿元。

亚运会对广州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亚运会的筹办过程将是广州不断推进国际化的过程,是不断发展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与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亚运会将强化广州的凝聚力和开放度,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人文品位。

2.2010年亚运会将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广州人居环境大型运动会需要众多体育竞赛场馆和配套设施,需要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和优美环境,筹备大型国际运动会将显著提高主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游客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_基于事件举办前视角

游客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_基于事件举办前视角

第30卷 第5期热 带 地 理Vol.30,No.52010年9月TROPICAL GEOGRAPHYSept.,2010收稿日期:2010-06-24;修订日期:2010-08-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城市大型活动经济影响的时空扩散与结构演变研究”(4097107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项目“2010年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旅游形象评价研究”(08E-11)作者简介:罗秋菊(1968―),女,江西新余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会展产业、大型活动、旅游规划,(E-mail)bettyluoqiuju@。

游客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基于事件举办前视角罗秋菊a ,杨云露b(中山大学 a.旅游学院;b. 岭南学院,广州 510275)摘 要:针对亚运会举办前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的感知进行研究,619份问卷样本分析显示:①举办城市的本底形象是事件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要素和前提,事件活动将对城市旅游形象产生叠加效应;游客对事件的消极影响存有比较理性的认知;大型事件是目的地激活剂,游客推荐及重游意愿比较强烈。

②依据感知态度,游客可聚类为理性拥护者、悲观主义者和绝对支持者。

③游客对广州亚运会的了解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随着游客在广州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对亚运会的了解程度依次提高;广州在省外游客感知中形象鲜明,强吸引力强,但其对广州的友善和安全感知度低;境外游客对广州形象感知模糊,对亚运会支持和拥护程度相对低。

关键词:亚运会;广州;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10)05-0558-07大型事件活动具有有形和无形影响[1],在无形影响中,事件活动对举办地的形象影响最重要,它能使事件举办地产生较高的旅游效应和媒体覆盖率,赢得良好声誉[2]。

塑造和延伸形象、利用特定主题增强形象、扭转过去的负面影响是大型事件活动举办的主要目的之一 [3]。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传播实证分析研究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传播实证分析研究

亚悉尼奥运会 , 0 4 2 0 年希腊雅典奥运会 ,我们可看到 ,举办大型
体育 赛 事 既 可 以提 升 城 市 形 象 ,又 可 以 对经 济 产 生 推 动作 用 ,是
有 鉴于 此 ,广 州 市 有 关 方面 的领 导 提 出 了要 “ 成功 举 办 一 届 打造 城 市 品 牌 、促 进 举 办 城 市 发 展 实现 城 市 快 速 发 展 目标 的动 有 中 国特 色 、广 东 风 格 、广 州 风 采 ” 的亚 运 会 。即 便 如 此 , 只有 力 。但 对 于 如 何 借 助大 型 体 育 赛 事 来 建立 城 市 品 牌 ,却 是 一道 深 更 加 清 晰 和具 体 地 认 识 到 自身 的优 势 和 不 足 ,才能 对 症下 药 ,因 奥的 课 题 。亚 运 会 是 继 奥 运 会之 后 世 界 上 规 模最 大 的 综 合性 运 动 地 制 宜 ,取 长 补 短 。 会 。随 着 北京 第 2 届奥 林 匹 克 运 动 会 的成 功 举 办 ,中 国人 民 、亚 9 会——亚运会有所期待。 1值 得 研 究 的 一 个 课 题 . 综 合 反 映 , 城 市 的 自然资 源 、 文环 境 、历 史传 统 、经 济 发 展 、 是 人 科 教 文化 、建 筑景 观 、整体 风 貌 等 多 方 面要 素 在 公 众 头脑 中形 成
的总 体 印 象 。
为 此 ,本人 设 计 了一 份 关于 广 州 城 市形 象 的 调 查 问卷 ,以广 城 市 形 象 的优 势 和 不 足 ,以 便 为 相关 领 导 决 策提 供 依 据 ,在办 好 亚 运 会 的 同时 提 升 广 州 的城 市 形 象 。所 有 问卷 采取 匿名 的 形式 进
广 州 。对 于 广 州 来说 ,这 是 一次 绝 好 的 机遇 。而 如何 抓 住 这 次 机 足 、举 办亚 运会 所 带 来 的机 会 以及 威 胁 等 内容 ,下 面 根 据 问卷 内

如何借助亚运会塑造与传播广州市的品牌形象

如何借助亚运会塑造与传播广州市的品牌形象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个地区、城市都已认识到发展城市
营 销的重 要 性。单 纯 的城市 推销 是 无法 为城市 的持 续发展 提供 条 件 的 。只有 把城 市看 作市 场 中的资 本或 商 品 ,以营销 的 角度 来经 营 、
1 . 会 开幕前 亚运
这 一阶段 特指 从 申办亚 运会 开始 到 亚运会 正式 开幕 这一 时 间。 在 此 时间 段 内想 要借 助 举 办亚 运 会 的优 势 , 造 、传 播 广 州市 的 品 塑
晶 牌 战 略
如何借助亚运会塑造 与传播 广州市的品牌形 象
I谌 楠 I I 杨建华 暨南大学 管理学 院
[ 要 ] 市 品牌化 作 为城 市营销 的一部 分 能够使 得城 市 的形 象更加 生动 、具体 、独特 , 目 已经越 来越 受到城 市发展 规 划者 的重 摘 城 前 视 。大 型体 育赛事 的举 办则通 常是 实现城 市品 牌化 的 大好 机遇 ,会 带动 更 多的人 关注城 市。本 文主 要研 究 了广 州市如何利 用亚 运会 召开 的 契机 ,开展城 市 营销 ,打 造广 州市的城 市品牌 。 [ 关键词 ] 市品牌 化 亚运会 城

个拥 有 2 0 多年 的 历史 的历 史 文化 名城 ,同 洛 阳 、西 安一 样 有 20
城 市 中居住 的人 的素质 也 是影 响城市 的牌 形象 塑造 的一个 重要
发 展它 才能 为城市 吸 引更 多的投 资和 关注 。对 于一 件商 品来说 ,品 牌形 象 就需 要从 申办 的 口号 、方 针 、主题 等开 始做 起 ,从一开 始就 牌化 可 以为其 带来 更 多的 附加价值 ,帮助 它吸 引新 顾客 ,保 留老顾 与 广 州市 想 要 成 为有 着独 特 文化 底 蕴 的 现代 化 国 际 大都 市 保 持一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注:第二届全国体育产业大会专题报告论文收稿日期:2006Ο10Ο29作者简介:王武生(1969Ο),男,四川通江县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王武生1 曾小武2 黄为根2(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 要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继广岛、釜山之后第3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将迎来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广州城市发展将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全方位地向国际大都市接轨,城市形象和城市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关键词 广州市;亚运会;城市发展;城市形象中图分类号:G 811.23/2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Ο1300(2007)01Ο0017Ο032010Asian G ame ’s Influences on the Im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u angzhou CityWAN G Wu Οsheng 1 ZEN G Xiao Οwu 2 HUAN G Wei Οgen 2(mercial College ,Center &S 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2.PLA Institute of Ph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Guangzhou had get the power of holding the 16th Asia sports games successfully in J uly 1,2004.Guangzhou is the third non -capital city following besides the Guangdao ,Japan and Fushan ,K orea S.,which had held the Asia sports games.The games holding in Guangzhou will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ty ,economy ,culture ,city ’s structure -building and image -building of Guangzhou.In the opportunity of holding the Asia sports game ,it will develop the city of Guangzhou rapidly.Guangzhou will contact to the international city all -around and im 2prove the image and status of the city greatly.K ey w ords :Guangzhou ;Asian G ames ;city development ;city image1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北京成功夺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迎来了迈向国际化和确立城市竞争优势的空前机遇,城市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大大加快了北京跻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探析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探析

广州城市国际形象探析一、城市国际形象的内涵城市国际形象是指国际社会对城市的总体感知印象和综合评价,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城市国际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仅折射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城市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海外投资和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有力途径。

城市国际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城市国际知名度、总体特征和国际形象定位等。

国际知名度是指一个城市被国际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城市国际形象的基本指标。

城市国际形象的总体特征是指城市最为显著的、能代表城市整体情况的特征,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外在特征,以及城市文化、市民精神等内在特征,是国际社会对城市的总体性及概括性认识。

城市国际形象定位是指城市在国际社会中的特定位置,是国际公众对城市形象评价的主要方面。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近年来,广州经济活力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日渐优化,文化底蕴彰显,城市个性升华,城市综合功能日益增强。

特别是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国际形象。

1993年,广州首次提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2011年确定“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发展定位,广州的城市形象历经了“花城商都”、“千年羊城”、“美食之都”、“购物天堂”等不同宣传重点的演变,不同学者也从构建评价指标[1]、城市形象规划[2]、重大节事与城市形象设计关系探讨[3]、城市形象元素[4]等不同视角,对广州城市形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探讨。

然而,直到目前,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究竟如何这一问题仍未给出清晰的答案,特别是针对国际公众对广州城市形象认知的实证研究尤显缺乏。

随着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竞争逐渐由综合实力转向城市个性魅力,城市国际形象已成为城市参与全球竞合、集聚国际化发展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明晰国际视域中的广州城市形象,了解国际公众对广州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成为明确广州城市国际形象定位、实施城市营销和对外推介、提升城市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首要问题。

以城市事件触媒的视角探析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以城市事件触媒的视角探析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t n l p r v n y Gu n z o st ec t o t g As n Ga s2 s r v d d wi mp r n a i g i n i a o t e e t a g h u a i h si i me 0 i o i e t i o t t o s s b h y n a 1 0 p h a me nn a d n i f e c n b o t g t e i t r ci e d v l p n f t d t n lc l r s a d e o i c l r s i c e s g t e c r n u n e o o si h n ea t e e o me to a i o a u t e n x t u t e , n r a i h o e l n v r i u c u n
广 州 文 化软 实 力 的影 响
梁伟 ,徐 成 立 2 ,梁柱 平 。
( . 大 学 体 育 部 ,广 东 广 州 1 暨南 5 0 3 ;2华 中师 范 大 学 体育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162 . 407 ; 30 9
3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 院,厂 西 桂林 .
5 10 ) 4 0 4
v leo “ e peo inae ”ct u tr, s la nihn n efcigct g n utr. au f p o l r ttd i c l e a l se rc iga dp re t i i e y u we n y ma ea dc l e u
Ke r s s o o i l g y wo d : p r s c o o y: c l r l o te g h i aay t Gu n z o in Ga s t u t a f sr n t s t c tl s ; u st cy a g h u Asa me

2010年的广州——亚运城市

2010年的广州——亚运城市

t to
b e t h e p la
u o
g fo
t ha
rm w
r a n s
A s ia
n
Ga
d
a
m e s
’ ’
it y
s
d t
i m p le
o
m e n
t th e
w
t a b lis h e d
c re a
p la
g
s c
m e s
he

Ac
c o r d in
g ly t h e G
u a n
维普资讯
P la
n n
in g W
o r
ld
2 0 1 O年 的广 州
G
u a n
亚 运城市

gz ho
g
u
in 2 0 1 0
-A H o
s
t C it y
o
f t h e A s ia
n
G
a m e s
袁奇 峰
Y U A N Q if e
n
摘 要 由于 广 州 现 有城 市 体 育 设 施 已 经 基 本 满 足 亚 运 会 的 比 赛 要 求
d
o u
ilit ie
s
d is t r ib u t e d i n d iff e
n n in
re n
‘ '
it ie
f the
a n
ib

Th e
re
fo
the
p la
e s
n n in
g f O r 廿1e A s ia
u rb a n a n v in

关于广州城市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

关于广州城市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

关于广州城市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以服务广州2010年亚运会为目的,通过数据客观地分析了各种群体对广州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建议,以期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负责亚运会筹办工作的相关部门制定亚运会服务筹备、形象推广策略提供实证和理论的支持。

关键词:城市形象感知亚运会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广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千年名城,南国明珠”的美誉。

改革开放30年,广州GDP增长45倍,成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

2010年亚运会是推进广州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绝佳机遇,也是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陈建华,2004)。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广州城市形象进行了研究,如徐君亮(2000)通过旅游产品的界定模式研究了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设;余国杨(1999)提出广州城市形象建设体系包括旅游形象定位、形象项目确定、形象项目建设三个组成部分;陈建华(2004)分析了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彭高峰(2005)提出广州城市发展将借亚运契机,整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亚运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

但大多数学者依赖于广州城市形象的定性分析,缺乏对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因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广州市居民、国内游客、国外游客三个群体在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对城市服务项目的感知和预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城市形象认知主体的感知和需求。

基于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研究方法为了解广州市民和游客对广州城市形象感知情况,笔者在广州北京路、天河城、陈家祠、火车东站、地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80份,回收149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9份,有效回收率达92.97%,其中包括国外问卷144份。

学科竞赛-2010年亚运会调研报告

学科竞赛-2010年亚运会调研报告

2010年亚运会调研报告2010年亚运会调研报告信管091吴文秋张雨晨刘怡洁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广州拉开序幕.为此,我针对广州居民展开调研,旨在了解他们对亚运会进程的关心度,参与度。

一.调查的目标及意义通过在珠江边随即采访路人,了解群众对亚运的关注程度和对亚运的参与度。

真实了解社会对亚运会会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和期待值。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此次调查对象为以珠江边散步路人为主以及随机挑选的市民,以现场采访问答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

本次调研总共随即采访二十个路人,其中遭拒三次。

如此顺利的采访工作和市民的配合态度,充分体现了亚运在即,市民较高的关注和期望值。

通过对随机挑选的市民进行亚运基本知识和各种宣传方式的知晓度等方式,内容涉及对亚运会的了解、为亚运做出的努力以及如何做好亚运志愿者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1.受访者对亚运会以及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50%的市民对于即将开幕在广州的亚运会的相关知识有基本正确的了解,有不到45%的市民对亚运会相关知识不了解,但是通过本次调查,也已有进一步的认识。

可见,民众对本届亚运会有一定的热情与高度的关注,而各界媒体在对亚运会宣传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需提高的空间。

社会媒体需通过深入市民阶层将亚运精神进一步发扬传播,而不仅停留在表层的文字宣传。

2.关于受访者对担任亚运会志愿者态度与举办亚运会感触的调查分析在对市民是否能切身的体会到志愿者服务带来的方便的调查中发现有75%的人回答“是”并表示“非常满意”并且对我国举办亚运会感到“极为自豪”,但仍有25%的市民选择了“否”认为有无志愿者都一样;对举办亚运会“无所谓,与自己没有关系”,可见,志愿者的在亚运前的服务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也明显的提高3.关于受访者认为举办亚运会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的调查分析1)参加亚运志愿活动对个人的影响只有不到5%的市民认为没有影响,参加志愿活动只是打发时间,而超过95%的市民认为在提高个人沟通能力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增加社会经验,学习礼仪知识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亚运会期间广州旅游形象的文化传播

亚运会期间广州旅游形象的文化传播

文化/素养● 卢和萍亚运会期间广州旅游形象的文化传播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无疑给广州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作为一场重大的体育赛事,它也带动着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广州区域旅游形象的树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文化是塑造旅游形象的重要手段,但从哪些方面传播旅游文化才能塑造正面的旅游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勾勒城市意象意象是旅游者认识旅游地的路径图,塑造旅游地形象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化传播帮助旅游者勾勒出清晰的路径图。

城市的意象是由环境意象、历史文化与制度意象、生活方式意象和发展地位意象四者相互作用形成的。

①文化传播旨在编织一张纵横交错的认知网络,因此,文化传播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应该兼备横向整体性与纵向深入性。

横向的整体性有两层含义,地理上的整体性和情感上的整体性。

体育赛事的文化传播容易陷入一个分割性的误区,即围绕场馆所在地进行有限辐射的传播,实际上亚运是文化传播的铺垫,但混为一谈则容易导致文化传播沦为亚运期间的广州旅游指南。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认为城市因人而存在,对城市意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传播城市形象时应将城与人相结合。

在2008年8月9日美国MSNBC的奥运报道中,7条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专题中,有两条是关于北京小吃和三轮车游览的,可见世界对北京奥运感兴趣的除了赛场和奖牌,就是北京最具生活化的文化内容了。

②生活方式意象应该作为文化传播的基点,用于联接环境、历史和发展现状,从“潜意识文化”获得文化认同。

纵向的深入传播则是把多个点、多种面貌有机联系起来,现在“广州印象”也多来源于商业贸易,其中广交会一直充当着联系广州与世界的纽带。

这种印象缘于广州作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被放大,与其历史脉络发生了阻隔,因此展现广州古今发展面貌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挖掘,作为岭南文化的一支——广府文化的“海洋性”应该得到有效传播,广府文化在海外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与文化市场,可谓海外华侨华人的世界性文化,所以必须加强广府文化的宣传与交流,从而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传扬海外,增强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对祖籍地的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传播实证分析研究陈尚君(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外联部项目副主管广州510620)[摘要]:本文通过回收的广州城市形象的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将迎来迈向国际化,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提高广州的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城市形象和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关键词]:2010年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实证分析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折射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旅游者的“金字招牌”,可以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

因此,世界上许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宣传,注重开发利用这笔无形资产。

一、广州将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我们可看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既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又可以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是打造城市品牌、促进举办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目标的动力。

但对于如何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来建立城市品牌,却是一道深奥的课题。

亚运会是继奥运会之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

随着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人民、亚洲人民、甚至是世界各国都对中国举办的下一个综合性大型运动会——亚运会有所期待。

1.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整体风貌等多方面要素在公众头脑中形成的总体印象。

而广州在2004年7月1日成功获得了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届时,预计将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500名国际和亚洲体育单项组织的官员,10000名境内外媒体人员,2000多名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云集广州。

对于广州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遇。

而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形象,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①2.理性地研究广州亚运会1①本论文是本人在中山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缩写。

“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这是广州亚运会的目标。

然而,上届亚运会——2006多哈亚运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人们对广州亚运会的期望更高了,无疑也为广州亚运会定下了无形的高标准。

然而,多哈亚运会的奢华和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广州亚运会难以复制或借鉴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性地对广州亚运会进行定位,是决定广州亚运会成败的关键因素。

3.广州亚运会定位有鉴于此,广州市有关方面的领导提出了要“成功举办一届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亚运会。

即便如此,只有更加清晰和具体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为此,本人设计了一份关于广州城市形象的调查问卷,以广州亚组委和广州市政府外事部门为对象进行调查,旨在更清楚地了解对于举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为相关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办好亚运会的同时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

所有问卷采取匿名的形式进行发放。

二、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与操作此次调研共发放约305份问卷,回收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51份。

问卷回收率为85.2%(问卷回收率=实际收回问卷数/发出问卷数)。

问卷有效率为82.3%(问卷有效率(度)=(实际收回树-无效回答数)/实际回收问卷数)。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所涵盖的内容包括:通过SWOT分析法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对广州举办亚运会形象的优势、不足、举办亚运会所带来的机会以及威胁等内容,下面根据问卷内容逐题进行分析。

1.举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的实力和优势图1 广州城市形象实力和优势概况调查对象对于广州所存在的实力和优势都是非常清楚和认同的,对“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开放性和包容性”、“海外华人华侨众多”、“大众体育基础好”、“市民的支持”等各项因素“完全认同”的比例均达近30%或以上,其中“开放性和包容性”更是达到54.8%,可见岭南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深入人心。

各项要素“比较认同”及以上的比例均达近70%或以上,其中“地理位置优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数据都超过了90%。

2.举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表2 广州城市形象弱点和不足图2 广州城市形象弱点和不足概况调查对象对于广州形象所存在的弱点和不足的认识相对比较明确,但是在某些要素上又存在较大的分歧。

如对于交通、治安、环境、旧城改造、市民文明和国际视野方面的意见是较为统一,“比较认同”或以上的意见占了超过60%,其中“交通状况严峻”一项最为突出,达85%。

而对于“城市知名度低”和“基础建设设施不足”两项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比较认同”或以上的意见分别占了44.5%和45.6%,而“比较不认同”和“完全不认同”的意见合共分别占了45.4%以及40.4%。

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基于不同的区域而作出的判断,如调查对象A以广州的B地区的情况为主而作出判断,而调查对象C则对广州D地区的情况为主而作出判断;又如调查对象有可能以广州在国内的知名度或国外的知名度情况作出判断。

3.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提升的机会图3 亚运会对广州提升城市形象带来的机会概况从各项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于亚运会对广州提升城市形象带来的机会也是十分明确的,对广州亚运会的规模、人们对它的期待、媒体的关注、城市硬件设施的提高以及市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颇为认同,各项要素“比较认同”或以上的比例都超过了68%,其中对于城市硬件和市民素质的提高达到95%左右。

4.举办亚运会将带来广州城市形象的潜在威胁图4 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带来的潜在威胁调查对象对于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带来的潜在威胁的意见可以归纳为在明确中带有一定的分歧。

如媒体潜在的负面报道、其它赛事的影响以及上届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影响三个要素,“比较认同”或以上的意见所占的比例都超过60%,但同时“比较不认同”或“完全不认同”的总比例人数也在20%-25%。

分歧较大的要数市民对政府政策的反应,认同率为46.8%,不认同率为28.1%。

这可能是部分调查对象对市民的支持比乐观,他们将谅解政府为亚运会所采取的特殊政策。

三、举办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1.调查对象的观点与意见您对于如何利用举办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形象有何对策和建议?此部分为开放式的问题,调查对象对如何利用举办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形象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意见,有些意见比较宏观,站在全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的意见则十分具体,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见解,而更多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

在所提出的约80条的意见和建议当中,约有24条与亚运会的宣传推广有关,其中,明确提到要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有10条,如“加大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宣传力度,提升广州的亚运城市形象”;明确提到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的意见有6条,如“对广州亚运会的宣传不够,很多外省人并不知道2010年广州有亚运会”;其它为具体做法,如“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借助亚运会形成统一的宣传,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市民,旅客,潜在客户提供信息,并吸收各方人才前来发展”。

可见调查对象普遍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认为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工作。

2.调查后的建议与结论通过回收的广州城市形象的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将迎来迈向国际化,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提高广州的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同时,广州城市形象全方位地向国际大都市接轨和传播,城市形象和城市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2010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City on the Disseminationof Empirical Analysis of ImageChen Shangjun(Guangzhou Asian Games Organizing Committee,Guangzhou,Guangdong 51062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covery of Guangzhou city's imag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concluded that: in 2010 successfully held th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will be th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ity's image, and so far-reaching impact, Canton will usher in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enhance the city image and Canton visibilit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Guangzhou city in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he image and status of the city will also be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2010 Asian Game's Canton city image Empirical Analysis[参考文献]:1.雷选沛.论体育运营城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2.李虹.论网络营销及其发展趋势[J].市场论坛,2004年第12期.3.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 2004年08月.4.LIU Yuan, CHEN Chong. The effects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on city image desig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2007年第2期第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