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读课文情境驱动式课件 第2单元《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最后一次写到看花时,加了一句母亲曾经 说过的话“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好好儿活” 内涵是什么?
“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 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 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 时乐对风霜。
2.作者后来有没有做到母亲殷切期望的“好好儿活”呢? 结合下面的拓展资料,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从作者其它作品中的文字和后来的成 就看,作者有做到母亲交代的“好好儿 活”。觉醒后的史铁生一边与疾病顽强抗 争,一边专注于写作,用他的文笔写出了 当代文学史上最绚烂的一笔,他也获得了 无数人最诚挚的敬仰和赞叹。
3.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回顾课文的标题, “秋天的怀念”仅仅是怀念母亲吗?你怎么看?
5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 视角转换,发现“他”的成长
学习任务四 手写卡片,解读“他”的怀念
任务三:视角转换,发现“他”的成长
1.母亲给了史铁生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 是意外后陪伴他获得新生。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 并用课文原句说一说,“我”是如何“回报”母 亲的呢?
表达与交流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 田地。”(只关注自己)
3.在《秋天的怀念》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当年的 “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事视角交替转换使用, 阅读第3段,分别分析 “我”两种视角不同的心情和母 亲的情感,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1岁时“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 30岁时“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 母亲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母亲离世时的史铁生,既有双腿瘫痪带来的痛苦, 又有母亲离世带来的悔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导 安抚史铁生,使他走出人生的困境呢?解开史铁生 心结的钥匙就藏在第7段。
请同学们细读第7段,思考问题:
(1)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 中正开得烂漫”?
作者着重写了花的颜色与品性,还写了花的姿态。 黄色,白色,紫红色,这些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带给 人一种活泼与明朗的感觉。作者写花“淡雅”“高 洁”“热烈而深沉”,其实是在写母亲的淡雅、高洁, 写母亲对我的爱热烈而深沉,写母亲面对哪怕是再艰难 的生活,都心怀热爱与感恩,都爱得热烈而深沉。
读者:××× 日期:×××
示例:
史铁生先生: 我理解你21岁瘫痪之初暴怒、绝望、痛苦的心情,
我也懂得你30岁写作《秋天的怀念》时悔恨、悲痛的 心情。但我相信你已经明白母亲对你的爱与期望,对 离世的母亲最好的祭奠就是好好儿活着,在困境中活 出生命的坚强。祝愿你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惧病魔 的侵扰,绽放人生的光彩!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 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 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 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阅读这两则助读材料后,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里的“我”是30岁的“我”。文章 中流露出的是成年后的“我”对母亲深沉 的怀念和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悔恨。30岁的 “我”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开始理解母亲 的辛苦和不易,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 付出。因此,文章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 对过去行为的悔恨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 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 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 褥疮,一连数曰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 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 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 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21岁时“我”的心情:忧郁痛苦,不耐烦, 但是逐渐开始冷静接受现实。
30岁时“我”的心情:深切怀念愧疚,深 情回忆着母爱的点滴。
母亲的情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的情 绪,渴望让儿子走出痛苦。
了解了情感以后,请同学们尝试读出这种感情。 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演练,然后各小组分次进行展示。
角色分配:A同学读“我”的语言,读出21岁 时“我”的情感;B同学读旁白,读出30岁时“我” 的情感;C同学读母亲的语言,读出母亲的情感。
“我”
“母亲”
旁白
4.请全班同学共同酝酿情感,齐声朗读文章的4至 6段。在这些段落中,作者的觉醒和对母亲深深的 悔恨之情达到了高潮。通过我们的朗读,希望能够 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悔恨和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让我们的声音充满感情的起伏,以表达作者内心的 波澜和对母爱的珍视。
任务四:手写卡片,解读“他”的怀念
①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 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②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 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 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 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 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 时,我的第一篇小说 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 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 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合欢树》
三十岁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爱情的命运》发表,此 后陆续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往事》《山顶 上的传说》《插队的故事》《礼拜日》等,散文、随笔集 《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妄想电影》等 。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死神少女》《边走边唱》等。他 的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青年文学奖”“上 海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鲁 迅文学奖”等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4.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同学们对本文作者史铁生的生 活近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格式,亲 手为史铁生写下一张充满真挚情感的慰问卡。
史铁生先生: 我理解你21岁瘫痪之初___________的心情 ,我也
懂得你30岁写作《秋天的怀念》时________的心情。但 我相信你已经明白________________。祝愿你_________ 。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痛苦和悔恨)
(3)“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对母亲的病 不了解,对母亲的离开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4)“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 的诀别。(对母亲缺少关心的追悔莫及)
2.你认为文中的“我”是21岁的“我”,还是30岁 的“我”?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又蕴藏着怎样的感 情?和同桌讨论并给出你的看法。
读者:××× 日期:×××
本课小结 感谢同学们对史铁生的关怀、祝福和鼓励。事实
上史铁生已经于2010年去世了,他在生前没有被双 腿瘫痪的困境所击溃,而是带着母亲的爱和期待,顽 强地和病魔作斗争,真正活出了生命的精彩。贺卡既 是写给史铁生,也是写给我们身边可能身处困境的朋 友,更是写给幸运与困难交织的自己。祝愿所有同学 都能直面未来人生的困境,活出生命的精彩!
2.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配乐朗诵《秋天的怀念》,上 传到班级群中。
提示: 可以根据下面提供的本文
写作背景和作者其它的作品文 段来尝试解读。
本文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 那年史铁生30岁。史铁生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 。1972年,史铁生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 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 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 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 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 ,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 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课后任务
1.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值得怀念的人,试着根据下面的 句式,写一段话,把这一份“怀念”用文字表达出来。
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季节),____________(景色 描写),___________(怀念之人),我怀念您(你)!我忘不 了_______________ (一段往事细节)。___________(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