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阅读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类阅读
一、考点提示
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考纲明确规定“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筛选信息”。

所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的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可能不理解某一部分内容,甚至难以理解全篇文章。

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加以概括。

论述类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是作者的观点。

如果是辨析驳斥类的文章,还有对方的或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二、考查形式
以客观题为主
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息的归纳、对比。

三、高分策略
(一)要树立5个意识
1.要树立题型意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等考查方式。

树立题型意识可以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可以少走弯路。

2.要树立语境意识。

试题中虽然大都是选择题,但是,对于每个选项正误的辨析,仍然需要语境意识,把选项还原到文本中,联系语境,确定其正误。

切不可离开语境凭想当然。

3.要树立概念意识。

基于文本特点,对于概念的考查便成了重中之重。

对此,在正是做题前的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就要有所关注,未雨绸缪。

4.要树立逻辑意识。

论述类文章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试题的要对此进行重点考查。

因此,在选项中,要特别关注诸如“大约”“将要”“可能”“已经”等限定性副词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

[中教网]
5.要树立联系意识。

整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试题所设计的诸多选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有机整体分析或判断。

因此,这就必然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一联系,采用求异法选出答案。

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
二、命题内容及形式:
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
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
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三、解题方法:
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
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
题干与题枝比较
题枝与题枝比较
④题枝与文本比较
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

思考方向大体如下:
①或然还是必然
②将然还是已然
③个别还是一般
④部分还是整体
⑤是否强加因果
⑥是否无中生有
⑦是否张冠李戴
科技文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试题特点:
1、选文的新颖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表达的明晰性
4、难度的适中性
常见的误区设置: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

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

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5.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1)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2)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变相对为绝对
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6.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
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7.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8.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有效信息句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9.答非所问
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科技文阅读之做题步骤
一读读文本晓大意
二读审题目做标记定范围细筛选抓关键确答案回归原文验答案
三、明确五个步骤。

第一步,读文本晓大意
通读全文。

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审题目做标记
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并用符号标识出来。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定范围细筛选
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先求同后求异),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步,抓关键确答案
第五步,验答案看整体。

即复位验证法。

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词义连贯,意思准确即为正确。

事理分析法
在科技文事理说明中,常会遇到整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

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的考题中,命题者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先排除两项,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小结
总之,认真读文,仔细比较,小心求证则是准确解答此题的根本。

首先,快速阅读、准确阅读的能力。

对文章总体把握,对作者倾向的把握。

这是解题基础。

其次,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能预感某处是关键,是重要信息,并随手作出标记。

第三,咬文嚼字,一个句子顺读、倒读、替换信息都能读明白;一个词语的含义、语境义一读就清楚。

第四,联想想象。

思路开阔,能应变,会拐弯,合理合情,有度有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