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特别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薄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特别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瘦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白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

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

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特地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

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观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特别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瘦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特别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

在这一时期词人的笔下,它经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因为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薄命运,所以宋词中的“愁绪”都会通过对眉黛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调艳丽、形态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宋代词人就将其写入词作中借以
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考驾照
[美]安吉利卡•吉布斯
玛丽安去考驾照的那天下午,艾立克森太太陪她一起去。

这是六月里第一个热天,她们开上大公路时,发觉路上挤满了开往海滩的车辆。

艾立克森太太盯着玛丽安那双黑色、能干的手看,心里总是千百回地想着:家中没有勤快的她,真不知该怎么办,从前雇用好几个白人女子管家的那段日子是多么难熬,那些看法很随意的女人认为替人做家事是贬低身价,给人带小孩更是莫须有的羞辱。

“你开得好棒呵,玛丽安,”她说,“我跟你说,别去多想上一次的事。

那样的雨天,在那么陡的山坡上开,谁也会倾滑的。

”“出四项错误才不及格的,”玛丽安说,“我不记得路考官在我表格上划的×号都是我犯的错。

”车子停在路边一小行车队的后头,路考官还没到呢,剩下的事就是耐性苦等了。

两辆车门上喷了公家徽志的汽车在对街停了下来。

路考官飞速地跨出车来,一身整齐的制服显得精神饱满且颇有军人气概。

玛丽安的手抓紧了方向盘。

“那就是上次画掉我的那个。

”她低声地说,指着一个矮壮、趾高气扬的男人,他正对排在车队前头的一名应考者发号施令。

“别惊慌,玛丽安。

”艾立克森太太说。

她们默契地交换了个微笑。

与上次不同,来到她们车前的路考官是个温柔的中年男人,他翻看她们的证件时,咧开很宽的嘴笑着。

艾立克森太太踏出车外,路考官钻进汽车坐在玛丽安家边的座位上。

“在街角那儿右转,玛丽安。


艾立克森太太在路边上看着他们平稳地往街上驶去。

路考官在一个小黑本子上作记录。

“年龄?”他们往前开了不久,路考官问道。

“二十七。

”他用眼角瞄着玛丽安。

“该有一大群小黑毛头了吧,呃?”玛丽安没有回答。

路考官说:“停在那辆卡车跟绿色别克车中间。

”那两部车离得相当近,不过玛丽安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车挤进去了。

“以前开过车吗?”路考官问。

“开过,先生,我在宾西法尼亚州有过三年的驾照。


“你为什么想开车?”
“我雇主须要我开车接送她的孩子。


“你不是要在晚上溜出去跟小伙子约会吧?”路考官问。

玛丽安摇着头,他还在笑。

“你在下个街口左转,然后在下条街中心再转回头。

”路考官说。

他起先用口哨吹出《天鹅河》那首歌。

“有没有让你想起家乡来?”他问道。

玛丽安将手伸出车窗外,在街上有条不紊地掉了个头,然后往回驶。

“没有,”她说,“我生在宾州的斯克兰顿城。

”路考官故作惊异地说:“你不是南方佬?唉呀,可唬住我了,我还以为你准是从那边来的呢。


“不是,先生。

”玛丽安说。

“转上缅因大街,瞧瞧你在车多的路上开得如何。

”他们在缅因大街上跟在一条车龙后头行驶过好几条街,然后望见前面有一座水泥桥高高地跨在铁路上方。

“念念桥头的那个路况标识。

”路考官说。

“当心驾驶。

天雨路滑,危急。

”玛丽安念道。

“你念得还真不赖嘛。

”路考官惊羡了一句。

“你是怎么学的呢?”“我去年高校毕业。

”玛丽安说。

她的声音有些不太能抑制了。

车子爬上桥坡时,路考官大声笑了起来。

他笑得差不多连下面的指示都说不出来了。

“在这儿停下来,”说着他抹了抹笑出的眼泪,“然后再发动,高校毕业,真的吗?真想不到!”
玛丽安把车开到了路边,把排挡扳到空挡上,拉上了紧急刹车,等了半晌,然后又扳回排挡。

她的面孔板了起来。

松开刹车时,她的脚滑离了离合器踏板,引擎熄了火。

“唉,唉,玛丽安小姐,”路考官说,“别忘了你有高校文凭啊。


“去你的!”玛丽安大吼了一声。

她猛地开动车子,车身摇摆了一下。

霎时间路考官收起了他的兴致勃勃。

“请驶回我们动身的地点。

”说着,他在玛丽安的申请表格中胡乱地打了四个黑黑的×号。

艾立克森太太在原处等着他们。

玛丽安把车停下之后,路考官跳了出来,在艾立克森太太面前粗鲁地拂过,满脸涨得紫红。

“怎么回事?”艾立克森太太问,脸色惊惶地跟在他后面看。

玛丽安低头注视着方向盘,嘴唇在颤抖。

“啊呀,玛丽安,又没通过?”艾立克森太太说。

玛丽安点了点头。

“只是方式有点不同。

”她说着将身子移向了右边的车座。

(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干的黑人女佣玛丽安不像白人女管家那样看低女佣这份工作,这让艾立克森太太对她很满足,评价颇高,关切地陪着她去考驾照。

B.玛丽安看到路考官跨出车来,她抓紧方向盘低声说“那就是上次画掉我的那个”,表现了玛丽安的惊慌担心。

C.为了缓解玛丽安考试的惊慌心情,路考官始终温柔地与她闲聊,笑着跟她闲谈家常,还用口哨吹出《天鹅河》那首歌,让她放松。

D.小说略写第一次路考,详写其次次路考,让读者了解了玛丽安考驾照的过程,对玛丽安两次没有通过路考的缘由产生思索,深化了主题。

5.作品中的玛丽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6.玛丽安两次“考驾照”都没有通过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靠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最终发生了变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须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简单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呈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最终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特别关键。

信任在将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当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肯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验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也许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起先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细致。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淌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阅历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育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的确是须要一种耐性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峻过剩的状况下,仍旧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实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旧须要进口。

这都须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实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应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心提出要进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缘由。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很多专家一样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峻紧缺。

良好素养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驾驭制造技术,而且还应当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育和运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殊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峻缺
失。

明显,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留意人才培育,特殊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育,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变更,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靠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须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肯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敬播,蒲州河东
..人也。

贞观初,举进士。

俄有诏诣秘书内省佐颜师古、孔颖达修《隋史》,寻授太子校书。

史成,迁著作郎,兼修国史。

与给事中许敬宗撰《高祖》《太宗实录》,自
创业至于贞观十四年,凡四十卷。

奏之,赐物五百段。

太宗之破高丽
..,名所战六山为驻跸,播谓人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德,山名驻跸,此盖以銮舆不复更东矣。

”卒如所言。

时梁国公房玄龄深称播有良史之才,曰:“陈寿之流也。

”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
..》,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

寻以撰实录功,迁太子司议郎。

时初置此官,极为清望。

中书令马周叹曰:“所恨资品妄高,不获历居此职。

”参撰《晋书》,播与令狐德棻、阳仁卿、李严等四人总其类。

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播议曰:“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

生有异室之文,死有别宗之义。

今有高官重爵,本廕唯逮子孙;祚土锡珪,余光不及昆季。

岂有不沾其廕,辄受其辜,背礼违情,殊为太甚!必期反兹春令,踵彼秋荼,创次骨于道德之辰,建深文于措刑之日,臣将以为不行。

”诏从之。

永徽初,拜著作郎
...。

与许敬宗等撰《西域图》。

后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并照旧兼修国史。

又撰《太宗实录》,从贞观十五年至二十三年,为二十卷。

奏之,赐帛三百段。

后坐事出为越州都督府长史。

龙朔三年,卒官。

播又著《隋略》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B.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C.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D.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发生于此。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都城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相当于今日朝鲜半岛中南部。

C.《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隋史》《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著作郎,官名,在东汉时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

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间曾改称司文郎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播富有文学才华。

他不仅辅佐颜师古、孔颖达修撰《隋史》,而且和给事中许敬宗一起撰写共四十卷的《高祖》《太宗实录》,并得到皇帝奖赏。

B.敬播深受他人赏识。

梁国公房玄龄极赞敬播有良史的才能,认为他有“陈寿的史才”,不久因撰写实录有功,升任极负清高名望的太子司议郎。

C.敬播敢于提出异议。

面对刑部上奏,他觉得高官重爵的后代应当沾荫庇之惠,而非受牵累获罪,否则会背礼违情,最终皇帝接受了他的看法。

D.敬播仕途一帆风顺。

无论是最初的太子校书,还是后来的著作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以及越州都督府长史,可谓一步登天,最终他逝世于任所。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

(5分)
(2)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6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覆盖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白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四周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荒芜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远望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威猛。

15.诗歌的七到十句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师说》中,韩愈明确提出择师标准,不应看身份的凹凸贵贱,也不应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那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对初春干脆赞美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

第II卷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________________的。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

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有阶层的宠儿。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________________。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

大家都惊奇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

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________________,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

中国古代工匠________________,( ),创建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曾侯乙编钟超群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凳子”,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如今,敬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