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课后训练:专题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含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训练
1.下列关于制作果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利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酒精大量产生
B.发酵液逐渐澄清
C.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D.发酵液红色加深
3.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发酵罐接种酵母菌后,发现酒精产量明显减少,检查结果是发酵罐密封不严,试分析该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糖化淀粉的消耗量减少
B.酵母菌的数量减少
C.CO2的释放量增多,酵母菌数量和淀粉消耗量都增加
D.CO2的释放量减少
4.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首先要把秸秆用相应的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特定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酒精。

以下关于处理秸秆的酶、微生物种类和特定的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A.淀粉酶、乳酸菌、充足氧气
B.纤维素酶、酵母菌、密封
C.纤维素酶、甲烷杆菌、密封
D.脂肪酶、酵母菌、充足氧气
5.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

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
C.pH控制D.酶的控制
6.下图表示各种因素对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7.酵母菌是人类培养出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8.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
右侧管为排气管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操作步骤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1·浙江高考自选模块,17)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__①__酶。

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②__。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③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____④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⑤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__⑥__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酶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__⑦__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__⑧__。

A.甲罐的两倍B.与甲罐的相等
C.甲罐的一半D.几乎为零
(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该物质是__⑨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地通入O2;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在糖源、O2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答案:A
解析: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葡萄糖等有机物逐渐分解,发酵液逐渐澄清;色素溶解,发酵液红色加深。

虽然有酒精大量产生,但无法观察到。

3.答案:C
解析: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如果生产过程中密封不严,氧气进入发酵罐,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出比较多的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数量大量增加,消耗的糖化淀粉的数量也会增加。

4.答案:B
解析: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要把它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酵母菌利用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秸秆预处理用的酶应该是纤维素酶,而发酵产生酒精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氧气时,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要严格密封。

5.答案:D
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外界条件。

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外界发酵条件。

6.答案:C
解析:温度和pH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改变醋酸的产生速率,在最适温度时产生速率最大,高于或低于该点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随着溶氧量的增加(一定范围内),以及该菌生长繁殖速率的加快,醋酸的产生速率也会增加,但当溶氧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其他条件的限制,产生醋酸速率不可能继续增加。

醋酸产生速率在最初阶段可能不断加快,当活菌数目达到最多(稳定期)时,其产物总量会继续增加,而产生速率则不再明显加快。

7.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仍可进行较强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而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酒精产量逐渐降低,CO2释放量逐渐降低,ATP生成量逐渐减少,虽然这种情况下也有有氧呼吸,但有氧呼吸不旺盛,产生的ATP量不足以补偿由于无氧呼吸减弱而减少的ATP产生量,因而中间A TP量会有所下降,CO2量也有同样的趋势。

当氧气浓度足够时,有氧呼吸产生大量A TP,又会使ATP产生量增加,CO2量也有同样的趋势。

在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氧气充足时,酵母菌主要进行繁殖,种群会有S型增长。

8.答案:(1)酵母菌(2)葡萄糖乙醇CO2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葡萄醋(或果醋)葡萄酒(或果酒)葡萄酒(或果酒)
(4)未及时排气
解析:(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2)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3)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变酸,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排气时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甲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和丙中都能产生乙醇,所以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果醋、果酒、果酒;如果未及时排气,会导致发酵瓶中气压过大而冲开瓶塞。

9.答案:(1)①果胶②防止空气进入③气泡冒出
(2)④灭菌⑤醋酸⑥附着⑦流速
(3)⑧D
(4)⑨酒精
解析:(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水解细胞壁,提高出汁率。

酵母菌无氧发酵生成酒精,当发酵完毕后不再产生CO2,发酵罐液面不再有汽泡冒出。

(2)填充好木材刨花需经灭菌处理,制备杨梅醋的菌种是醋酸菌。

乙罐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量控制。

(3)由杨梅酒发酵生成杨梅醋的过程不产生CO2。

(4)在整个发酵中,先生成酒精,再由酒精生成醋,因此酒精的量先增多后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