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说课稿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说课稿优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下面我
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
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泊秦淮》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杜牧夜
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
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
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诗歌语言精炼含蓄,意境深邃,感情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怀,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
的大意。
但对于诗歌的深层内涵、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诵读品味法: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一段关于晚唐社会状况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泊秦淮》。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的含义。
(四)赏析诗歌
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
3、探讨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忧国忧民的诗句。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忧国忧民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杜牧的其他诗歌,加深对诗人的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2、以“我眼中的杜牧”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情、讽喻)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