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章-------乐农
1.演一个情景剧:让一个同学当小记者,采访一下土地改革后农民和地主几个小问题。农民:1.请问你分到了几亩地?2.分地后的心情如何?3.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4.你是通过什么政策获得土地的?5.分地后你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
地主1.请问你分到土地了吗?2.土地改革后你的心情如何呢?3.你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材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四: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的生产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反思
“农民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4、师生一起观察两幅饼状图,你会发现什么?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农民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什么?你们不得不租重地主的土地,农民终年辛苦劳作,而沉重的租税让他们所剩无几。而地主却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样公平吗?对农民生活有影响吗?如果你是农民,你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第四篇章-----兴农
1.出示几幅图片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如果你是人大代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农民1.进行新的土地改革,应注意保障农民利益。
农民2.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农民3.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四、本课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国家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我们农村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富裕。(见幻灯片29)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第3课土地改革
1、必要性1.2.
2、概况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改
3.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
三、意义: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比较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伴随着一首美妙的音乐(播放音乐《解放区的天》)进入第三课《土地改革》的学习,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一定会问新解放区发生了什么喜事大事让人民如此高兴?土地改革。师: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就是土地改革。那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历史吧!
2017年秋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土地改革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能力目标
利用图片、照片、视频等历史资料,加深对土改的了解。
知识目标
了解土改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掌握土改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师:以上两则材料,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的国家也很穷)这一点,我们的领导人也认识到了,邓小平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农民才能生活的更好,国家政权才能巩固。
3.学生齐读一首诗《悯农》,思考: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
3、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展示一些图片)
4、师强调注意的问题ຫໍສະໝຸດ 1.本次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
2.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是怎样变化的?地主所有---农民个人所有
5.通过一个表格对比: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见幻灯片15)
(意图既加深了学生对土改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土改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
3.阅读四则材料,
材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5、师:因此我们进行土地改革很有必要,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土改的必要性?1)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第二篇章------惠农
1、那么,我们的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阅读材料(也是课本中的材料研读),回答: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阅读教材13-15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土地改革的时间、法律依据、结果?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悯农
1、学生看图《家徒四壁的农民》,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生活如何?
生活仍然贫困。
2.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结合上面的几则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吗?
第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第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第三: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第四: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