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感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实验激发兴趣问题突破难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感悟
作者/ 李兰芳
我省进入新课改,使用新课标教材刚好一轮,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课改的参入者。

在新课改中,如何协调探究与有效课堂之间的关系,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近几年的教研教学活动中,我也亲身经历了不少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协调有效课堂与探究性学习,我有些许体会,想就“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这堂课谈谈我的体会。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验电器等知识和概念初中都已学过,因而我把重点放在静电感应中,静电感应对学生是个全新的东西,不能
想象,理解上有难度,更别说把它和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归于一类。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一、做好静电感应实验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
一定要做好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受太多天气及空气湿度的影响,考虑到这些,我对这个实验条件进行了一些控制:实验开始前我就用两台取暖器把室内空气烤热,达到干燥的目的;接着我又在枕形导体两端贴上小且轻的金铂纸作为两个指针,这样若枕形体带上少量电也能检验出来。

通过改进这个实验效果很好。

如何探究这个实验,得到它并不创造电荷,只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这个坡度也很大,可以进行猜测,但是猜测并不是盲目的,科学家的猜测也是基于其科学常识的认识和拓展的,因而我事先也做了一些必有的知识储备:如导体的微观结构、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这些早已熟知的知识。

可是,没
有一个按钮按动它,学生仍旧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时候,如何提问就很关键了。

二、在不断追问中发散学生思维
我在本版块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2.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什么?
3.如果按这种猜想,那么各部分电性、电量会如何?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从第二个问题,学生就开始了思维的碰撞,讨论变得激烈,学生有各种想法,通过互相辩论,最后都能认同导体带电有可能是因为电荷移动的结果,而内部的异种电荷有可能被吸引到近端,远端就带上同种电荷。

这时再抛出第三个问题,也就能深入下去了:如何验证不是创造的电荷而是转移的电荷?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导体两端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学生经过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验证,基本都能作答。

在成功的实验基础上,带着猜测的问题去寻找、去探究,这样才符合物理这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