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_方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甲: 你别说巴西队个人能力蛮强 、 整体不行。其实就整体来说, 我们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 乙: 甚至没有什么优势。 ( 3’ ) 你别说巴西队个人能力蛮强 、 整体不行。其实就整体来说, 我们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甚至没有什么 优势。 ( 4 ) 甲: 现在手机便宜。 乙: 而且非常漂亮。 ( 4’ ) 现在手机便宜, 而且非常漂亮。
( 10 ) 丁聪是漫画家。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因为不做学问。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难 整理的就是书。
( 11 ) 然而, 连续 12 年,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
“因为” 上面两例 引导的都不是一种客观真实或者存在客观的必然联系 。 这时, 都不能把 “因为” 句放到前面, 因为与客观事实 / 事理相悖。
并且指出这种情况下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005中国语文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支持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内蒙古大学2010年和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朱德熙教授诞辰90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50周年北京大学2010年宣读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相邻话对的起始位置偏爱后项连词 , 这是会话合作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说, 谈话的参与 者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谈内容与对方的谈话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 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要作 出相应的关联性包装。 二 连词的浮现义
复句的前后项之间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范畴的关系 , 一类属于行域 ( content ) , 表达事理 关系; 再一 类 属 于 知 域 ( epistemic modality ) , 表 达 说 话 人 的 认 识; 第 三 类 属 于 言 域 ( speech 。 行域用法时, acts) , 用作说话人提示受话人“我说 ” 主句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预设的命 题; 知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推 断; 言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言 语 行 为 ( 沈 家 煊, 2003 ) ④ 。下面主要讨论会话中的知域和言域用法 。 1 ) 事理上的起因 → 说话人的推断的理由 → 说话人补充理由 《中国文法要略》 ( 21. 21 ) 里就已经指出 , “原因” 吕叔湘早在 是个总括的名称, 细分起来至 “因为天冷, ; ( 2 ) 行事的理由, 少有: ( 1 ) 事实的原因, 如 缸里的水都结了冰 ” 如“因为天冷, 我 ; ( 3 ) 推论的理由, “天一定很冷, 。 如 因为缸里的水都结冰了” 把毛线衣穿上了” , “因为 ” 1948 ; Li 我们知道, 在叙述句中 小句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自然位置 ( 参看吕叔湘, ⑤ and Thompson,1981 ; 邢福义, 2001 ) 。宋作艳、 陶红印 ( 2008 ) 的研究认为, 前置与后置很不 相同, 前者主要是提供背景知识, 后者的功能主要是解释和说明。 , “因为” 我们发现 小句在后的时候, 往往引出说话人推断的理由 ( reason ) , 而未必是客观 , “因为 ” 后置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 也可用作后项连词。 例 的起因( cause) 。这时候, 如:
上面这个例子里, 乙并不知道理发师是如何剪头发的, 而是通过甲所叙述的“小孩子睡着了 ” “理发师剪得很轻 ” 。“睡着” 这个事实推断 与“剪得很轻 ” 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说话人基于 知识而得出的认识。 “因为” 上述这种知域的 不能删除。一旦删除, 这种推论关系就无从显示。 另外, 这种“因 “是因为” 。其原因就是沈家煊 ( 2003 ) 所揭示的, 为” 也不能换作 行域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添 “是” “因为” “是因为” , 把 变成 知域和言域用法不可以这样变换 。 加 “因为” 后续话轮的 还可以引出说话人给对方观点提供的证据 , 是言域用法。例如:
( 10 ’ ) ? 丁聪是漫画家。因为不做学问, 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 难整理的就是书。
榜, 因为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
( 11 ’ ) * 然而, 连续 12 年, 因为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
“甚至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非常漂亮” , 例( 3 ) 的 和例( 4 ) 的 作为叙述句都不能单说。 这种相邻话对连起来可以直接构成一个复句关系的现象并非发生在所有复句关系中 。我 高频出现的是表示转折、 递进、 因果这三类关系的连词, 如 ( 2 ) 至 ( 4 ) 。 在我们 们的调查发现, 的材料中约占 85% 。 ), 成对的连词, 多用后一分句的连词 ( 下文称作“后项连词 ” 例如“虽然 …… 但是 ” 中的 “但是 ” 、 “不但……而且” “而且” 。前项连词只发现了 “因为” 。 中的 在谈话中, 有时是后项连词连续使用、 由言谈双方共同完成。例如:
中国语文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351 期)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方
提要
*
梅
“话题—说明 ” 在会话中,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 关系, 还可以呈现出多种复句关系 。
“因为、 由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作用, 相对于前项连词( 如 不但 ” 等) 而言, 话轮起始位置更偏爱 “所以、 但是” 等) , 呈现出行域、 知域、 言域、 话语标记虚实各类用法 。 相对于 于后项连词( 如 行域和知域而言, 言域用法对会话结构的依赖更强, 是会话中的浮现义。 当话轮起始位置有 不止一个连词同现的时候, 用作话语标记的连词出现在言域用法连词之前 。影响连词意义和 前后话轮之间的话题延续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 功能的因素除了该连词在话轮中的位置之外, 素。 关键词 连词 浮现义 话语标记 相邻话对 话题延续性
( 13 ) 甲: 从身体角度上来说两个队相差不大, 但那个技战成分上来看, 那个德国队要优于英格兰队 。 乙: 因为我们从射门次数上也确实看得出来, 德国队仅靠百分之三十九的控球率就获得了四次射 门, 而英格兰队只有一次射门 。
“因为” 这里, 说话人用 提供可以佐证对方观点的事实。 这一例的“因为 ” 与 ( 12 ) 同样不能换 “是因为” 。但和( 12 ) 不同的是, “因为” 。“因为 ” 作 这里的 可以删除 删除以后, 不影响命题表 达。我们认为, 这其中的原因正是( 13 ) 里“因为 ” 是言域用法。 也就是, 你说德国队要优于英 , “你说 / 你认为 P, 。 我说从射门次数和控球率也看得出来 。即 我( 补充) 说 Q” 格兰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虽然“因为 ” 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 但是在后续 话轮里的位置却是相对固定的, 只能用在话轮起始位置。例如:
( 2 ) 甲: 今天风很大。 乙: 可是不怎么冷。
《语法讲义》 ( 17. 3) “复句和连词” 朱德熙在 部分讨论连词位置时分析说, 有的连词只能出 现在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S1 ) 或者后一个分句 ( S2 ) , 位置比较固定。 但是, 有的时候只能出现 这种情况下, 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 在 S2 的连词却可以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 并且指出,
· 502· 中 国 语 文
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 12 ) 甲: 大概剪了有一个小时吧, 然后他睡着了。 我就感觉不对劲, 因为他头是这样的, 不是要扶正才 “嘣” 好剪嘛。刚扶正他头 又下来了, 刚扶起来就又下来了, 然后就睡着了。 乙: 因为她剪得很轻。
“连续 12 年, 而( 11) “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是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 , “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 牢占据” 的后果 是说话人对“人们慢慢开 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的理解。 , 值得注意的是, 对话中后续话轮起始位置也可以出现“因为 ” 但是这种“因为 ” 引出的是 说话人的理解和推论, 是言者推断的理由, 意义表达上相当于叙述句里用作后项连词的“因 。这种 “因为” 为” 属于知域的用法。例如:
( 12 ’ ) 甲: 大概剪了有一个小时吧, 然后他睡着了。我就感觉不对劲, 因为他头是这样的, 不是要扶正才 “嘣” 好剪嘛。刚扶正他头 又下来了, 刚扶起来就又下来了, 然后就睡着了。 乙: ? 她因为剪得很轻。 ( 13 ’ ) 甲: 从身体角度上来说两个队相差不大, 但那个技战成分上来看, 那个德国队要优于英格兰队 。 乙: ? 我们因为从射门次数上也确实看得出来, 德国队仅靠百分之三十九的控球率就获得了四次 射门, 而英格兰队只有一次射门 。
了句子的界限而跟上文在意义上相联系 。朱先生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提示我们, 连词在对话语 。 体里的分布存在特殊性 可以看出, 上面这类例子里前后两个说话人的话语连起来构成了一种转折关系 。即:
( 2’ ) 今天风很大, 可是不怎么冷。
“整句” , 可见,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一个 而且也有可能表现出复句关系。 不过, 上述现象与赵元任( 1968 ) 提出的前后两个“零句 ” 构成一个“整句 ” 的情形略有不 同。 ) 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 首先, 例( 2 ) 里的相邻话对的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不依赖于下 ( “可是不怎么冷” ) ; 但是, ) 对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 在句法 下一句( “可是不怎么冷 ” 一句 不能脱离对话语境单说。 上具有依赖性, 其次, 例( 1) “都吃完了 ” 可用于自述语体, 不借助于对话语境也是句法上合格的句子。 “可是不怎么冷” 而例( 2 ) 的 脱离对话语境的上一句话, 在句法上不能接受。再如: ①
( 5 ) 甲:Βιβλιοθήκη ( 魏海英) 先发的话恐怕在拼抢上会受到影响 。 乙: 但她的速度比张颖还快, 特别启动一下。 甲: 而且魏海英的技术相当的好 。
我们知道, 汉语里连词的位置可以在主语前, 也可以在主语后, 哪怕前后主语不同 ② 。 这 如( 6 ) 。 是就前一分句来说的,
( 6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但是, 后项连词位置往往不那么自由, 一定要在句首, 如( 7 ) 。
( 7 )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相邻话对构成复句关系的用例中 , 后续话轮中出现的连词位置也不 “但是、 如 不过、 可是、 所以” 等。例如: 那么自由,
( 8 ) 甲: 整个丹麦队的脚法还是比较粗糙 。 乙: 但是我觉得她们有向这种技术或者配合的这种欲望, 今天上半场的比赛, 打得并不简单。 2012 年第 6 期 · 501·
对比: * 我但是觉得…… ( 9 ) 甲: 感觉上这不是韩文霞的特长, 就是出击。 乙: 不过这球呢也有难度, 让她带好了以后, 一对一啊, 也麻烦。 对比: * 这个球不过也有难度…… ③
*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 ” 支持, 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 2010 年) 和 “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 —纪念朱德熙教授 年会( 内蒙古大学, ( 北京大学, 2010 年) 宣读, 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发 诞辰 90 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 50 周年” 表前听取了沈家煊、 刘丹青先生的意见, 错误和不当之处由本人负责 。 · 500· 中 国 语 文
一
连词在相邻话对的特殊分布
赵元任( 1968 ) 在分析汉语口语的时候指出, 对话里, 问和答可以合成一个整句。 例如: ( 吕叔湘译本, 50 页)
( 1 ) 饭呐? 都吃完了。 饭呐, 都吃完了。 饭都吃完了。
“问” “答” 这是对话里的 与 相邻话对构成“话题—说明” 关系。从对答的角度说, 这类现象是言 谈参与者双方共同完成一个整句。 这种相邻话对的“问 ” 与“答 ” 相连构成一个“话题—说明 ” 1989 ) 。与此相似, 的现象在汉语里普遍存在( 沈家煊, 相邻话对的“引发 ” 与“应答 ” 连起来还 ( “你不来( , ) 我不去” ) 。( 吕叔湘译本, 67 —69 页) 可以构成一种主从复句关系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观察发现 , 相邻话对之间可以构成多种复句关系 。这时候, 如果 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很特别。例如: 单单从答话看,
( 10 ) 丁聪是漫画家。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因为不做学问。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难 整理的就是书。
( 11 ) 然而, 连续 12 年,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
“因为” 上面两例 引导的都不是一种客观真实或者存在客观的必然联系 。 这时, 都不能把 “因为” 句放到前面, 因为与客观事实 / 事理相悖。
并且指出这种情况下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005中国语文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支持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内蒙古大学2010年和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朱德熙教授诞辰90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50周年北京大学2010年宣读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相邻话对的起始位置偏爱后项连词 , 这是会话合作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说, 谈话的参与 者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谈内容与对方的谈话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 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要作 出相应的关联性包装。 二 连词的浮现义
复句的前后项之间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范畴的关系 , 一类属于行域 ( content ) , 表达事理 关系; 再一 类 属 于 知 域 ( epistemic modality ) , 表 达 说 话 人 的 认 识; 第 三 类 属 于 言 域 ( speech 。 行域用法时, acts) , 用作说话人提示受话人“我说 ” 主句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预设的命 题; 知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推 断; 言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言 语 行 为 ( 沈 家 煊, 2003 ) ④ 。下面主要讨论会话中的知域和言域用法 。 1 ) 事理上的起因 → 说话人的推断的理由 → 说话人补充理由 《中国文法要略》 ( 21. 21 ) 里就已经指出 , “原因” 吕叔湘早在 是个总括的名称, 细分起来至 “因为天冷, ; ( 2 ) 行事的理由, 少有: ( 1 ) 事实的原因, 如 缸里的水都结了冰 ” 如“因为天冷, 我 ; ( 3 ) 推论的理由, “天一定很冷, 。 如 因为缸里的水都结冰了” 把毛线衣穿上了” , “因为 ” 1948 ; Li 我们知道, 在叙述句中 小句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自然位置 ( 参看吕叔湘, ⑤ and Thompson,1981 ; 邢福义, 2001 ) 。宋作艳、 陶红印 ( 2008 ) 的研究认为, 前置与后置很不 相同, 前者主要是提供背景知识, 后者的功能主要是解释和说明。 , “因为” 我们发现 小句在后的时候, 往往引出说话人推断的理由 ( reason ) , 而未必是客观 , “因为 ” 后置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 也可用作后项连词。 例 的起因( cause) 。这时候, 如:
上面这个例子里, 乙并不知道理发师是如何剪头发的, 而是通过甲所叙述的“小孩子睡着了 ” “理发师剪得很轻 ” 。“睡着” 这个事实推断 与“剪得很轻 ” 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说话人基于 知识而得出的认识。 “因为” 上述这种知域的 不能删除。一旦删除, 这种推论关系就无从显示。 另外, 这种“因 “是因为” 。其原因就是沈家煊 ( 2003 ) 所揭示的, 为” 也不能换作 行域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添 “是” “因为” “是因为” , 把 变成 知域和言域用法不可以这样变换 。 加 “因为” 后续话轮的 还可以引出说话人给对方观点提供的证据 , 是言域用法。例如:
( 10 ’ ) ? 丁聪是漫画家。因为不做学问, 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 难整理的就是书。
榜, 因为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
( 11 ’ ) * 然而, 连续 12 年, 因为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
“甚至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非常漂亮” , 例( 3 ) 的 和例( 4 ) 的 作为叙述句都不能单说。 这种相邻话对连起来可以直接构成一个复句关系的现象并非发生在所有复句关系中 。我 高频出现的是表示转折、 递进、 因果这三类关系的连词, 如 ( 2 ) 至 ( 4 ) 。 在我们 们的调查发现, 的材料中约占 85% 。 ), 成对的连词, 多用后一分句的连词 ( 下文称作“后项连词 ” 例如“虽然 …… 但是 ” 中的 “但是 ” 、 “不但……而且” “而且” 。前项连词只发现了 “因为” 。 中的 在谈话中, 有时是后项连词连续使用、 由言谈双方共同完成。例如:
中国语文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351 期)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方
提要
*
梅
“话题—说明 ” 在会话中,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 关系, 还可以呈现出多种复句关系 。
“因为、 由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作用, 相对于前项连词( 如 不但 ” 等) 而言, 话轮起始位置更偏爱 “所以、 但是” 等) , 呈现出行域、 知域、 言域、 话语标记虚实各类用法 。 相对于 于后项连词( 如 行域和知域而言, 言域用法对会话结构的依赖更强, 是会话中的浮现义。 当话轮起始位置有 不止一个连词同现的时候, 用作话语标记的连词出现在言域用法连词之前 。影响连词意义和 前后话轮之间的话题延续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 功能的因素除了该连词在话轮中的位置之外, 素。 关键词 连词 浮现义 话语标记 相邻话对 话题延续性
( 13 ) 甲: 从身体角度上来说两个队相差不大, 但那个技战成分上来看, 那个德国队要优于英格兰队 。 乙: 因为我们从射门次数上也确实看得出来, 德国队仅靠百分之三十九的控球率就获得了四次射 门, 而英格兰队只有一次射门 。
“因为” 这里, 说话人用 提供可以佐证对方观点的事实。 这一例的“因为 ” 与 ( 12 ) 同样不能换 “是因为” 。但和( 12 ) 不同的是, “因为” 。“因为 ” 作 这里的 可以删除 删除以后, 不影响命题表 达。我们认为, 这其中的原因正是( 13 ) 里“因为 ” 是言域用法。 也就是, 你说德国队要优于英 , “你说 / 你认为 P, 。 我说从射门次数和控球率也看得出来 。即 我( 补充) 说 Q” 格兰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虽然“因为 ” 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 但是在后续 话轮里的位置却是相对固定的, 只能用在话轮起始位置。例如:
( 2 ) 甲: 今天风很大。 乙: 可是不怎么冷。
《语法讲义》 ( 17. 3) “复句和连词” 朱德熙在 部分讨论连词位置时分析说, 有的连词只能出 现在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S1 ) 或者后一个分句 ( S2 ) , 位置比较固定。 但是, 有的时候只能出现 这种情况下, 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 在 S2 的连词却可以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 并且指出,
· 502· 中 国 语 文
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 12 ) 甲: 大概剪了有一个小时吧, 然后他睡着了。 我就感觉不对劲, 因为他头是这样的, 不是要扶正才 “嘣” 好剪嘛。刚扶正他头 又下来了, 刚扶起来就又下来了, 然后就睡着了。 乙: 因为她剪得很轻。
“连续 12 年, 而( 11) “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是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 , “盖茨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 牢占据” 的后果 是说话人对“人们慢慢开 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的理解。 , 值得注意的是, 对话中后续话轮起始位置也可以出现“因为 ” 但是这种“因为 ” 引出的是 说话人的理解和推论, 是言者推断的理由, 意义表达上相当于叙述句里用作后项连词的“因 。这种 “因为” 为” 属于知域的用法。例如:
( 12 ’ ) 甲: 大概剪了有一个小时吧, 然后他睡着了。我就感觉不对劲, 因为他头是这样的, 不是要扶正才 “嘣” 好剪嘛。刚扶正他头 又下来了, 刚扶起来就又下来了, 然后就睡着了。 乙: ? 她因为剪得很轻。 ( 13 ’ ) 甲: 从身体角度上来说两个队相差不大, 但那个技战成分上来看, 那个德国队要优于英格兰队 。 乙: ? 我们因为从射门次数上也确实看得出来, 德国队仅靠百分之三十九的控球率就获得了四次 射门, 而英格兰队只有一次射门 。
了句子的界限而跟上文在意义上相联系 。朱先生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提示我们, 连词在对话语 。 体里的分布存在特殊性 可以看出, 上面这类例子里前后两个说话人的话语连起来构成了一种转折关系 。即:
( 2’ ) 今天风很大, 可是不怎么冷。
“整句” , 可见,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一个 而且也有可能表现出复句关系。 不过, 上述现象与赵元任( 1968 ) 提出的前后两个“零句 ” 构成一个“整句 ” 的情形略有不 同。 ) 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 首先, 例( 2 ) 里的相邻话对的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不依赖于下 ( “可是不怎么冷” ) ; 但是, ) 对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 在句法 下一句( “可是不怎么冷 ” 一句 不能脱离对话语境单说。 上具有依赖性, 其次, 例( 1) “都吃完了 ” 可用于自述语体, 不借助于对话语境也是句法上合格的句子。 “可是不怎么冷” 而例( 2 ) 的 脱离对话语境的上一句话, 在句法上不能接受。再如: ①
( 5 ) 甲:Βιβλιοθήκη ( 魏海英) 先发的话恐怕在拼抢上会受到影响 。 乙: 但她的速度比张颖还快, 特别启动一下。 甲: 而且魏海英的技术相当的好 。
我们知道, 汉语里连词的位置可以在主语前, 也可以在主语后, 哪怕前后主语不同 ② 。 这 如( 6 ) 。 是就前一分句来说的,
( 6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但是, 后项连词位置往往不那么自由, 一定要在句首, 如( 7 ) 。
( 7 )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相邻话对构成复句关系的用例中 , 后续话轮中出现的连词位置也不 “但是、 如 不过、 可是、 所以” 等。例如: 那么自由,
( 8 ) 甲: 整个丹麦队的脚法还是比较粗糙 。 乙: 但是我觉得她们有向这种技术或者配合的这种欲望, 今天上半场的比赛, 打得并不简单。 2012 年第 6 期 · 501·
对比: * 我但是觉得…… ( 9 ) 甲: 感觉上这不是韩文霞的特长, 就是出击。 乙: 不过这球呢也有难度, 让她带好了以后, 一对一啊, 也麻烦。 对比: * 这个球不过也有难度…… ③
*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 ” 支持, 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 2010 年) 和 “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 —纪念朱德熙教授 年会( 内蒙古大学, ( 北京大学, 2010 年) 宣读, 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发 诞辰 90 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 50 周年” 表前听取了沈家煊、 刘丹青先生的意见, 错误和不当之处由本人负责 。 · 500· 中 国 语 文
一
连词在相邻话对的特殊分布
赵元任( 1968 ) 在分析汉语口语的时候指出, 对话里, 问和答可以合成一个整句。 例如: ( 吕叔湘译本, 50 页)
( 1 ) 饭呐? 都吃完了。 饭呐, 都吃完了。 饭都吃完了。
“问” “答” 这是对话里的 与 相邻话对构成“话题—说明” 关系。从对答的角度说, 这类现象是言 谈参与者双方共同完成一个整句。 这种相邻话对的“问 ” 与“答 ” 相连构成一个“话题—说明 ” 1989 ) 。与此相似, 的现象在汉语里普遍存在( 沈家煊, 相邻话对的“引发 ” 与“应答 ” 连起来还 ( “你不来( , ) 我不去” ) 。( 吕叔湘译本, 67 —69 页) 可以构成一种主从复句关系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观察发现 , 相邻话对之间可以构成多种复句关系 。这时候, 如果 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很特别。例如: 单单从答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