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纸写本时期的图书类型发展
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 史部书地位变化最大,包括史书、图 经、方志、水经、谱谍等。
1、史部书地位变化最大
其标志主要有三: 其一,史书已自立门户,成为图书文献的 单独大类,并取得仅次于经书的地位。 其二,史部图书数量大增,速度惊人。 其三,史书包涵内容丰富,种类增多。
2、时代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一直延续到元明清。现存492窟。
洞甘 内肃 的敦 经煌 卷藏 经
3、被盗情况
1907(英)斯坦因:24箱,一万多卷。 1908(法)伯希和:非佛经、非汉文、有题记者5千 卷。见蒋斧、罗振玉《敦煌零拾》。 1909, (日本)吉川小郎;(俄)奥登堡;劫余 8697卷,运输途中又有遗失。 1924(美)华尔纳:壁画。(霍尔基金)
----类型发展 ◆ 纸写本时期(魏晋南北朝)图书的形制 ----卷轴制度 ◆ 纸写本时期图书的典型代表 ----敦煌遗书
一、纸写本时期
1、公元1----3世纪,竹、纸、帛并行。
2、公元4----7世纪,纸写本鼎盛时期。
3、932年左右,纸与印本并行。
4、公元8世纪以后,为纸写本书的后期,此时
印刷术已发明。
经生、书佣等以抄书、抄经为业的人。
三、纸写本的形制---卷轴制
由 卷、轴、缥、带四部分组成。
题目:先小后大名。
题记:年代、目的。 帙:梵夹装、经折装。
卷轴制向册页制过渡形式
社会背景:唐代科举,以诗歌取士
图书内容:如王仁煦《刊缪补缺切韵》 复制方式:手书,如唐代吴彩鸾
图书形式:有页无册,如龙鳞装
集:敦煌变文:散韵结合,说唱结合。
内容: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如《伍子胥变文》。
王梵志诗:390多首;韦庄《秦妇吟》“内府烧成锦 绣灰,天街踏破公起卿骨”。
3)文书帐册:
日,池田温 《中国古代帐籍研究》。
4)艺术品: 壁画、塑像
5、价值
1)从时间上看,公元4世纪(345)~10世纪(1030) 是写本的鼎盛时期。 2)从数量上看,4~5万卷,与20世纪初的许多重 大发现有关,如甲古文、汉简、内库档案、敦煌。 3)根据壁画判定封藏日期,内容中没有西夏文, 可判定没有晚于1030的写本封藏日期。 4)图书载体形式为竹木、纸写本、早期印本,极 为难得。
③诗文评类总集的代表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分上、下部,各25篇, 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部分。 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强调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原则。 其二,提出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主张。 其三,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在《知音》篇里,刘勰明确反对秦汉以来文学批 评“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等错误倾向,认为正确的批评态度应该“无私于 轻重,不偏于憎爱”。并且指出批评家应该有深 广的学识修养。
文心雕龙
《昭明文选》
4、语言文字学及音韵学
沈约:《四声》 李登:《四声》 (隋)陆法言:《切韵》
5、科 技 著 作
1)北魏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该书10卷, 分92篇,主要记载公元1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 地区的农业和副业生产情况。举凡耕种粮食、 裁种瓜果蔬菜、畜养家禽家畜、酿酒造曲等靡 不毕书,还记载了有关农作物的异闻以及中原 以外和外国的一些植物品种,对于烹调、制革、 制墨、染纸、保护书籍乃至修理房屋等也多所 涉及。
肖东发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全校通选课第五讲魏晋南北朝的出版史纸写本时期魏晋南北朝图书的内容类型发展纸写本时期魏晋南北朝图书的形制卷轴制度纸写本时期图书的典型代表敦煌遗书一纸写本时期1公元13世纪竹纸帛并行
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 全校通选课
主讲教师:肖东发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的出版史
◆ 纸写本时期(魏晋南北朝)图书的内容
1927左右:提出敦煌学。
4、内容:
1)宗教典籍: 佛教:90%. 其中还有珍贵的大藏经里 没有的古佚经和梵汉对照的经书。 道教:老子、庄子、列子、纸墨最精; 摩尼教景教等 。
Hale Waihona Puke 2)四部新本:经:如《尚书》,六朝隶古定本。《诗经.齐风》。 史:瓜沙洲历史、地方志,《沙州图经》等。
子:医学、科学等。
4)西晋医学家王叔和将东汉张仲景《伤寒 杂病论》重新加以整理编次,分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出版。
他还编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最为系统的脉学 专著《脉经》。
6、道教典籍
东晋葛洪所撰《抱朴子》。该书分两部分,外篇凡 50篇,主要议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是作者 政治哲学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内篇凡20篇,主要 反映作者的道教思想,保存了早期道教的很多史料, 其中《遐览》篇所录道经书名,实际上是道教史上 最早的教典经籍目录。 东晋杨羲写成《上清真经》31卷,进行传授,并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清派道教。 大约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部《洞玄灵宝经》,并以 此经为主,产生了灵宝派道教。 另外还出现了一部《洞神三皇经》。
《隋书· 经籍志》史部下分为13类,即正史、 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 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2、类书源流
始于《皇览》,魏文帝曹丕命王象等人编 后来有《修文殿御览》(佚) 唐代《北堂书钞》(现存最早类书) ,虞 世南编(隋· 秘书监) 624年的《艺文类聚》,欧阳询编 另有《初学记》、《白氏文帖》
卷轴装的《齐民要术》
2)祖冲之《大明历》,其重要贡献主要有两方 面:一是在历法计算中首先考虑了岁差的影响, 肯定“冬至所在,岁岁微差”;二是关于闰周的 改革,祖冲之提出的新闰周是319年144闰。 《大明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日,与今测 值只差万分之六日;朔望月长度为29.53059日。 这些数据都是当时最精确的。 这一时期还有研究历法的著作三十余种,如崔隐 居《推历法》1卷、张胄玄《七曜历疏》5卷等。
2)总集是汇总多人文集。 ①开创:一说《三国艺文志》著录的《建安七 子集》是总集的滥觞,曹丕是总集的开创者; 一说最早为西晋挚虞《文章流别集》(佚) ②大量产生:梁〃萧统《昭明文选》结束了秦 汉以前文学被经学吞吃的局面,意味着文学的 独立和勃起,影响深远。宋代还有了“《文选》 烂,秀才半”的谚语。 (也有人认为《诗经》《大藏经》也是总集)
有册无页,如经折装
古书梵夹装外观 单 个 卷 轴 的 外 观
四、敦煌石室遗书
《 的甘 律 早肃 藏 年期 敦 初 的卷 煌 分 佛轴 藏 第 经装 经 三 写: 洞 》 本公 发 元现 416
1、地理位置
甘、新、青三省交界处,河西(走廊) 四郡最西一郡,丝绸之路的枢纽。前121 年武帝平西域。 河西四郡(西汉) :武威、酒泉、张 掖、敦煌。西北玉门关、西南阳关。西 南20公里莫高窟。
钟嵘《诗品》,又名《诗评》,其内容除 了品第等级之外,还对作家作品的优劣进 行了评论。所论范围只限于五言诗。全书 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包括上 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 钟嵘针对许多重要的创作问题发表了自己 的意见。如他对当时诗歌发展中存在的堆 垛典故和片面追求声律的不良倾向,提出 了尖锐的批评。这是为了扫清当时形式主 义诗风给诗歌创作带来的束缚和障碍,使 之步入平坦的道路。
7、佛经
1)佛经翻译:正式见于史籍记载大约 是在东汉末桓帝、灵帝时期。 翻译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以安息人安世高为代表翻译介绍 的小乘禅学; 二是以月支人支谶为代表翻译介绍 的大乘般若学。
2)佛教经籍。西晋时有月支僧人竺法护,世居 敦煌郡,世称“敦煌菩萨”。他师从外国沙门竺 高座,随师漫游古西域各地,号称精通36国语言。 译经成就最大的是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四大译 经家之一,且依时序排在首位。位列第二的真谛 佛教经籍以及研究佛教文献的汇编类著作,主要 有《弘明集》和《出三藏记集》,两书作者均为 南朝梁僧祐。 东晋法显《佛国记》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 记》。
3)南朝梁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 7卷,将 原365味药增加到730味。书中采用了以药物的天 然属性为标准的新分类法,即将药物分为玉石(矿 物)、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和有名未用等7 大类。每味药后均注明药性和用途。这使药物的分 类更加科学,是又一次系统的药物总结。
另外书中还制订出丸、散、膏、丹、汤、酒等的制 作规程,这也是药物学上的新成就。
3、文集的编撰和出版
1)别集是一人的诗文集,其编撰与出版始于汉魏 之际。别集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别集以人相从,著述力求搜罗无遗,因此对 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是第一手的直接资料。 二是别集文体庞杂,一般包括诗、文、书牍、奏 议等,其中文章有记赞、序跋、记叙、碑志、墓 表、人物传记、记事、杂著等。 三是有些别集的作者是造诣精深的学者,其文集 中不乏纵论经史、考证文献的名作,可为历史研 究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