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6.1.2从种到界练习(附2套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种到界》同步练习
1.在植物分类中,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界
B.门
C.纲
D.种
2.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并被尊称为“分类学之父”()
A.拉马克
B.林奈
C.达尔文
D.哈维
3.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属、科、目、纲、门、界
C.界、纲、门、科、目、属、种
D.种、科、纲、属、目、门、界
4.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5.关于生物分类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D.对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6.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少
D.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7.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A.种子植物门
B.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
D.蔷薇科
8.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______ (判断对错)
9.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 ______ 、家畜、宠物等。

10.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______ ,一类是 ______ 。

11.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少。

______ 。

(判断对错)
12.在分类阶层上,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 ______ ,生物种类最少的单位是 ______ 。

梅花鹿与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 。

梅花鹿与人在分类阶层上有相同的单位,它们是
______ 。

13.小明在校园内做调查时记录了以下生物名称:松树、榆树、菊花、狗尾草、蜘蛛、蚂蚁、苍耳、蚊子、鼠妇、丁香、小鸟、蜻蜓、桃树、一串红,请你帮助他分成两类。

(1)将上述生物归为植物和动物,你的分类方法是 ______
(2)上述生物中,属于植物的是 ______ ;属于动物的是 ______ 。

14.某学生采集了7种植物,分别编号,依次分类排列如下表:
(1)与⑦植物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______ ;与①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___ 。

(2)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15.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
题:
(1)写出C、E代表的生物名称:C ______ ;E ______ 。

(2)在这些生物中,无根无茎无叶的植物是[ ______ ]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B
3.A
4.C
5.B
6.C
7.A
8.×
9.家禽
10.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11.×
12.界;种;牛、蛙、蟹;界、门、纲
13.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松树、榆树、菊花、狗尾草、苍耳、丁香、桃树、一串红;蜘蛛、蚂蚁、蚊子、鼠妇、小鸟、蜻蜒
14.③;⑦;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15.虾;桃;D;衣藻
【解析】
1.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密切。

故选:D。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2. 解:A、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A错误。

B、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正确。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C错误。

D、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

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D错误。

故选:B。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据此解答。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生物学家的事迹。

3.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A。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常识,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4. 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远;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D、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而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D错误。

故选: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5. 解: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故AC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故B错误;
D、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6. 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A正确;
B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B正确,C错误;
D、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D正确。

故选:C。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常识,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7. 解:在A、B、C、D中,A门最大,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因此,同门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少。

故选:A。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8. 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

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

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例如,银杏(Ginkgo biloba L。

)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 L。

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

故答案为:×
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

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注意理解掌握双命名法的内容。

9. 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畜、家禽和宠物等。

故答案为:家禽。

自然界中的生物很多,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析解答。

生物的分类的知识是重点,要注意理解,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10. 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按照生物的结构分为两类就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

故答案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要对生物灵活分类。

生物的分类的知识是重点,要注意理解,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11. 解: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最大的是界。

分类等级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
多;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分类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解:(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因此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最多;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种类最少,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2)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梅花鹿与牛都属于哺乳纲,梅花鹿与青蛙同属于脊椎动物门,与蟹同属于动物界。

界比门大,门比纲大,因此梅花鹿与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牛、蛙、蟹。

梅花鹿与人在分类阶层上有相同的单位,它们是界、门、纲。

梅花鹿在目这个分类等级上与人分开。

故答案为:界;种;牛、蛙、蟹;界、门、纲。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解: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它们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它的几个界。

题中的生物既有植物,也有动物,其中松树、榆树、菊花、狗尾草、苍耳、丁香、桃树、串红属于植物,蜘蛛、蚂蚁、蚊子、鼠妇、小鸟、蜻蜒属于动物。

故答案为: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植物:松树、榆树、菊花、狗尾草、苍耳、丁香、桃树、串红。

动物:蜘蛛、蚂蚁、蚊子、鼠妇、小鸟、蜻蜒。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分类。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分类依据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面了来切入。

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知识,并会灵活对其进行分类。

14. 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③⑦同纲,①⑦同属,因此,与⑦植物亲缘关系最远的是③;与①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⑦。

故答案为:(1)③;⑦
(2)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
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此题是关于生物分类知识的填空题,据此答题。

关键点: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15. 解:(1)、识图可知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
水杉属于种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是裸子植物;
桃也属于种子植物,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
衣藻是单细胞藻类,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金丝猴是多细胞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虾也是多细胞的动物,但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结合右边的分类索引,可知A是酵母菌,B是金丝猴,C是虾,D是衣藻,E是桃,F是水杉。

(2)D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故答案为:
(1)虾;桃。

(2)D;衣藻。

据图可知:A是酵母菌,B是金丝猴,C是虾,D是衣藻,E是桃,F是水杉。

掌握生物的分类知识,给图中的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结合题意,应该能正确答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鲫鱼的鳃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
A.捕捉更多的食物 B.从水中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C.保持体温 D.感知水流方向
3.下列动物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蝾螈 B.蛔虫 C.蜥蜴 D.蝎子
4.下列不属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体表被毛
C.盲肠短,粪便随时排出 D.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5.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只能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B.真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还能致癌
C.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D.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6.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鸟类的筑巢 D.失去幼鸟的美国山雀喂金鱼食物
7.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蝗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B.蝗虫的成虫后翅很薄,适于飞翔,所以活动范围较大
C.蝗虫的成虫有外骨骼,在生长发有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D.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开口于头部的气管
8.沙蚕、水蛭等环节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B.有足或刚毛
C.有环带和吸盘 D.没有足
9.下列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B.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C.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10.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而不是水生动物的是()。

A.蜗牛 B.海蜇 C.扇贝 D.河蚌
11.下列关于生物类群的判断中,完全正确的是()
A.螳螂、蝴蝶和蜘蛛都是昆虫 B.鲫鱼、章鱼和草鱼都是鱼类
C.兰花、菊花和荷花都是被子植物 D.乳酸菌、根瘤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菌
12.青少年骨骼的发育需要与自身能够承受的重量相匹配,而在肌肉力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因肥胖导致身体重量的增加无疑会对人体骨骼造成巨大的负担。

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
A.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一,弹性小
B.骨中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易断裂
C.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二,弹性大
D.骨中有机物超过三分之一,易变形
13.关节在运动中起着什么作用()
A.杠杆
B.支点
C.动力
D.调节
14.沼气是利用甲烷细菌等微生物在哪种条件下制得的()
A.有氧
B.无氧
C.有氧、无氧均可
D.以上都不对
15.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C.在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16.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A.种子植物门 B.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 D.蔷薇科
17.下列表格中对三种哺乳动物进行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比三种动物,雪貂与家狗亲缘关系最近
B.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单位是目,最小单位是种
C.三种动物中蓝鲸和雪貂的共同特征最多
D.主要是依据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同将这三种动物的分类
18.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遗传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19.地球上已发现并命名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下表为部分生物类群的已知种数。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物种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0.禽流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于禽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只有蛋白外壳,不含遗传物质
D.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二、填空题
2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___、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____,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23.当前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因为它既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又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 ________ 。

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栖息环境,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__________,而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__________。

24.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_________________辅助呼吸。

25.人体骨骼肌可分为头颈肌、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肌群。

三、判断题
26.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_____
27.鲸鱼不是鱼类,海马是鱼类。

(_____)
28.由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因此动物的量越多对植物越有利。

(_______)
29.判断正误
(1)正常情况下,野鸭能游泳,也能以行走和飞行的方式运动。

(____)
(2)动物通过行走或爬行方式运动时,身体都是贴近地面的。

(____)
(3)人和高等动物的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三部分组成的。

(____)
(4)人的骨盆保护膀胱和肠等,还可以保护女性的卵巢等生殖器官。

(____)
(5)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____)
(6)动物运动时会表现出行为,不运动时不会有行为表现出来。

(____)
(7)涡虫在电刺激下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表现属学习行为。

(____)
(8)经过训练的狗也会捕老鼠(狗拿耗子),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____)
(9)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都用到了实验法。

(____)
(10)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____)
四、连线题
30.(9分)连线
31.(9分)把下列左边的结构和中间的动物以及右边的动能用直线联系起来.
五、综合题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上林木繁茂,有各类植物3800多种,其中香果树、银杏、水杉、鹅掌楸,井冈山杜鹃等,均属珍贵的珍稀植物.
材料二: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鹊类、天鹅等大量来这里越冬.
(1)我们将材料一珍贵的珍稀植物银杏、水杉分为一类:香果树、鹅掌楸、井岗杜鹃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根据种子是否具有________包被.
(2)井冈山上林木繁茂,有各类植物38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的多样性.
(3)为了有效控制杨柳飞絮对市民呼吸、视线、引发火灾等带来的影响,市林业部门技术员采用杨柳飞絮抑制剂注入树干中下方或分叉下方,2﹣3天后药液随________作用全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抑制杨柳树的花芽形成,从而达到控制杨柳飞絮的目的.
(4)材料二中的白鳍豚、江豚的体腔有________,用肺呼吸.
(5)鹤类、鹊类、天鹅等珍稀候鸟的气体交换场所是________.
33.酵母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经常在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如图表示日常生活中制作面包的基本过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则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