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安全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式换热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 开车前豫备
1. 开机运行前,检查各夹紧螺栓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平均拧紧,拧紧时保证压紧板平行。

2. 使用前按 1.25 倍的工作压力分到进行水压试验,保压 20 分钟无泄漏。

第一次使用必须测压,以后能 够间隔测压。

3. 在管路系统中应设有放气阀,以排尽设备中的空气,以防止空气停在设备中,妨碍传热。

4. 冷热介质按规定方向进入,不可任意更换接管方向,否那末妨碍传热。

5. 使用前应对换热器进行严格清洗消毒,清洗时可用热水进行,以除去设备中油污和杂物。

(二) 操作程序
1. 打开设备接管处的各介质出口阀门,在流量,压力均低于正常操作的情形,慢慢开关冷侧的进口阀观 看设备有无专门, 调整各进出口阀门,使流量、压力均满足工艺要求,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2. 换热器运行时, 为防止一侧超压,进换热器冷热介质的进口阀应同时打开, 或者是先慢慢地注入低侧 流体,然后再慢慢的注入高压流体。

3. 冷热介质如含有大颗料泥砂或者其它杂物应先进行过滤,防止污水进行水压试验和运转使用, 以防妨碍 寿命。

4. 停车运行时应缓慢切断高压侧流体,再切断低压流体。

5. 设备操作承诺最大使用压力 0.4~2Mpa ,承诺最大使用温度 120~160℃。

(三) 定期清洗
1. 一样情形下能够不解体清洗,用水以与介质反方向冲洗,可冲出杂物, 关于难于清洗的也能够用无腐 蚀的化学清洗剂清洗。

2. 长时刻未清洗的, 沉积物结垢专门多用水清洗不了,须定期拆洗,能够用棕刷洗刷板面污垢也能够用 无腐蚀的清洗剂洗刷。

管壳式换热器爱护标准
●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管壳式换热器 1 、 运行正常,效能良好
设备性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达到设计能力90%以上; 管束等内件无泄漏,无严峻结垢和振动。

2 、各部构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
各零部件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配合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壳体管束的冲蚀、腐蚀在承诺范畴内, 同一管程内被阻塞管数不超过总数的 10%,隔板无严峻扭曲变形。

3、主体整洁,零部件齐全完好
主体整洁,保温、油漆完整美观,基础、 支座完整坚固,各部螺栓齐全、坚固,符合抗震要求;壳体及各部阀门、 法兰等无渗漏现象;压力表、温度计、 安全阀等附件应定期校验,确保准确可靠。

4、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设备档案要符合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属于压力容器设备应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应有设备结构 图及易损配件图。

3 管壳式换热器的爱护
爱护内容
检查管束与管板的胀接应无腐蚀
检查挡板与管束接触是否密切,壳侧 流体有无短路现象 检查换热管内外结垢现象 检查水室与管板封闭是否严密、 有无 泄漏,管束是否有穿孔或者破裂
爱护标准 无腐蚀 挡板与管束接触应密切,壳
侧流体无短路现象 应无严峻结垢现象 水室与管板封闭严密、 无泄
漏,管束无穿孔或者破裂
爱护周期
每一个月
序号
1
备注
4 管壳式换热器常见故障、缘故及处理方法
阀门井操作与爱护规程
● 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于各类阀门井 1 阀井操作规范
1 .1 操作前应豫备好挪移井盖、开启阀门以及抽取污水所需的工具。

1 .
2 第一检查阀井盖、井边盖板完好程度,然后单独由 1 或者 2 人用专用工具拉出井盖,操作时用力要沉 稳,切忌急躁,以免碰撞出火花或者拉伤肌肉。

1 .3 打开井盖后, 下井作业前, 必须让阀井通风换气,时刻不得短于 5 分钟。

1 .4 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井内,假设仪器无报警,那末可穿水鞋、戴棉质手套后, 系好安全带,直 截了当进入井内检查情形。

仪器如有反应或者闻到有燃气味,应作抽风处理。

1.5 当井内有大量燃气泄漏或者井内空气严峻污浊时,应用风力灭火机进行强制通风后方可下井作业。

风 力灭火机应在远处发动,然后逐步接近阀井。

1 .6 如有积水浸至管道及阀门底部,应用抽水机及时抽出 〔雨季除外〕,发觉漏水的阀井及未防腐的阀 体,应及时记录并上报。

1 .7 测试井内含氧量低于 8%时或者听到井内有漏气的响声,应佩戴呼吸器、 氧气瓶、安全绳后才干下井 检查情形,佩戴呼吸器前应检查其是否完好。

1 .8 操作人员不得单独作业,下井检查之前至少留 1 人在井上监控。

1.9 井下有燃气场合作业时必须使用铜制防爆工具, 使用铁制工具必须涂抹黄油,防止因碰撞而产生火 花,引起爆炸
1 .10 工作人员下井作业时必须穿戴工作服,不得穿着化纤衣物和带铁钉的鞋下阀井,严禁将手机、打 火机等物品带入阀井内。

1 .11 井邻近假如行人、 行车比较多应加警示标志。

1 .1
2 夜间作业必须穿上反光衣。

1 .13 作业完毕后,阀井盖必须盖好, 防止行人坠落。

发觉井盖破坏、缺损、失盗应及时报告并更换。

2.阀井爱护规范
3.阀井常见故障、缘故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 缘故 处理方法
序号 爱护周期 爱护内容 爱护标准 备注
1
每一个月
清洁 检查井圈、井盖 检查阀井内设备泄漏情形
阀门启闭 阀门启闭
检查阀门井内的管段必须绝缘防腐
洁净无杂物,积水
完好 无泄漏 启闭灵便 启闭灵便 绝缘防腐完好
2 每半年 校验压力表
阀门、 法兰之间应静电跨接完好,跨接电 校验合格
跨接电阻不得大于
3
每一年
阻每年至少应检测许多于一次 校验安全阀 4Ω
校验合格
序号 故障
1 进出口差压大
2 低压侧压力上升较快,甚至超压
3 换热管振动 缘故
换热器列管假设干结垢严峻 列管泄露
提压或者加负荷较快
处理方法 清洗换热器列 解体检修或者堵管
检查温度和压力指示表 完好
2 每年 清洗换热器列 无结垢现象
外表操作与爱护规程
● 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于压力表、温度表、差压表、液位计、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液位变送器 一、 外表的操作规程
1、检查外表各阀门开启位置是否正常。

2、开启外表的电源开关〔流量计结算仪、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液位变送器〕。

3、开关上下游阀门时,应缓慢平稳,避免冲击损坏外表的零部件,应观看外表有无卡住现象。

4、不能随意敲击外表,应检查、 验漏外表的接头和法兰是否泄漏。

5 、对外表的选择应准确〔测量范畴、精度等级、一次元件〕。

6 、定期对各种外表进行鉴定,确保计量及测量准确。

7 、假设外表不用时,应放空外表内的管存气、关闭外表阀门及电源。

2 、外表爱护规程
爱护内容
周围环境 卫生
外表本体和连接件损坏和腐蚀情形
泄露检查 检查运行压力、 温度和实际管道压 力
爱护标准
无不安全因数 整洁
无 损 坏 和 腐 蚀 情形 无泄露
在正常范畴内
设备类型
所有外表
所有外表 所有外表
所有外表 所有外表
爱 护 周 期
每一个月 序号
1
备注
1 、 应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压料,逐圈安放,接头成
30 度--40 角;
2、应按正常力量操作,不许加套管或者使用其他方
法 加长力臂; 3 、平均拧紧压住压料螺栓。

1 、注意安装检查; 2、重新调整执行机构上的调整螺栓,关严到位;
3 、将阀门打开一条小缝,让高速流体把污垢冲走; 4、调整垫片进行补偿; 5、重新研磨,调整垫片进行补偿;
1 、重新平均拧紧螺栓; 2、更换垫片;
3、按照工况要求正确选用材料, 必要时联系厂家, 进行材料选择; 1 、禁止使用管嵌、长杠杆、撞击工具; 2 、随时修配;
3 、随时修复;
1 、清晰脏物、保持清洁、定期加油;
2 、假设操作时发觉咬卡,阻力过大时,不能连续操
作, 就应该赶忙住手,彻底检查;
1 、 填料超期使用, 已老化;
2 、 操作时用力过大;
3 、填料压兰螺栓没有拧紧。

1、阀门安装方向与介质流 向不符;
2、关闭不到位;
3、久闭的阀门在密封面上 积垢;
4、密封面轻微擦伤;
5、密封面伤害严峻; 1 、螺柱拧紧力不平均;
2、垫片老化伤害;
3、垫片选用材料与工况要 求不符 1、使用不正确;
2、紧固件松脱;
3 、手柄、手轮与阀杆连同 意损;
1、不清洁嵌如脏物,妨碍
润滑;
2、操作不善;
填料处泄漏
密封面泄漏
法兰接处漏
手柄/手轮的 损坏处泄漏
蜗杆蜗轮传 动咬卡
1
2
3
4
5
2 、 温度变送器常见故障、缘故及排除方法
3 、 压力表常见故障、缘故及排除方法
4 、 压力变送器 (差压液位变送器)常见故障、缘故及排除方法
序号
故障
缘故
处理方法
1
压 力 信 号 不稳
1.压力源本身是一个不稳固的压力
2. 外表或者压力传感器抗干扰能力不强
3. 传感器接线不牢
4. 传感器本身振动专门厉害
5. 变送器敏锐部件隔离膜片变形、破旧和漏油现象 1.稳固压力源 2.紧固接地线 3.紧固传感器接线
4.固定变送器
5.更换传感器
序号
故障
缘故
处理方法 1
压力表无指 示
1. 导压管上的切断阀为打开
2. 导压管阻塞
3. 弹簧管接头内污物淤积过多而堵 塞
4. 弹簧管裂开
1. 打开切断阀
2. 拆下导压管, 用钢丝疏通,用气吹洁净;
3. 取下指针和刻度盘,拆下机芯,将弹簧管
放到清洗盘清洗,并用细钢丝疏通; 4. 更换新压力表 2
指针颤动大
1. 被测介质压力波动大
2. 压力表的安装位置震动大
3. 高压、低压和平稳阀连接漏气〔双 波浪管差压计〕 1. 关小阀门开度
2. 固定压力表或者取压点;或者把压力表移
到震 动小的地点;也可装减震器。

3. 检查出漏气点并排除
3
压力表指针 有跳动或者呆
滞现象
指针与表面玻璃或者刻度盘相碰有摩 擦
矫正指针,加厚玻璃下面的垫圈
4
压 力 取 掉 后,指针不 能复原到零 点负值
1. 指针打弯
2. 指针松动 1. 用镊子矫直 2. 校验后敲紧
5
指示偏低 1. 导压管线有泄漏 1. 找出泄漏点排除
序号 故障
缘故
处理方法
1
显示值比实际值低或者不稳固
1.爱护管内有金属屑、灰尘
2.接线柱间脏污及热电阻短 路〔水滴等〕 1.除去金属屑, 清扫灰尘、 水滴等
2.找到短路处清理洁净或者吹干; 加
强绝缘
2 显示外表指示无穷大 1. 热电阻或者引出线断路 2. 接线端子松开 1. 更换热电阻 2. 拧紧接线螺丝
3 阻值随温度关系有变化 热电阻丝材料受腐蚀变质 更换热电阻 4
外表指示负值 1. 外表与热电阻接线有错,
1. 改正接线;
变送器 变送器
差压变送器、压力 变送器 定期排污 无污渍排出压力表 变送器
整齐无损坏 规定的范畴内 合格
合格 信号线 电源电压
定期检定
定期检定 每半年
每一年 2
3
发生 6.减小绝缘电阻
6. 补偿板对壳体的绝缘电阻大
7.检查出泄露部位并排除
7. 变送器有泄漏8.清洗疏通引压管.排除漏点
8. 引压管泄漏或者阻塞
2 变送 1. 接错线〔外表和传感器都要检查〕 1.检查外表和传感器路线并排除
器接 2. 导线本身的断路或者短路 2.检查断路或者短路点并排除
电无 3. 电源无输出或者电源不匹配 3.更换电源
输出 4. 外表损坏或者外表不匹配 4.更换外表
5. 传感器损坏 5.更换传感器
柴油发机电操作规程
1 发机电启动前检查
1.1 检查高压配电柜,确定停电现象是否由市电断电引起,其他电器设备有无故障。

1.2 检查冷却水是否加满。

1.3 检查柴油油位,油路阀门是否打开。

检查柴油过滤器是否已超过规定的使用时刻。

1.4 检查润滑油及润滑油过滤器的工作时刻是否已超过规定的更换时刻。

润滑油油位应处于标尺〝L〞和〝H〞之间。

1.5 检查水路、油路有无渗漏及破旧现象。

1.6 检查空气过滤器的工作时刻是否差不多规定时刻,并检查整个进气系统有无破旧及漏气状况。

1.7 检查排气弯头、波浪管、排气管、消声器有无破旧及漏烟现象。

1.8 检查起动马达、蓄电池的接线头是否完好及有无松动,蓄电池的电源线有无破旧,蓄电池的电解液液位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液面。

1.9 检查皮带轮传动皮带的张紧程度及皮带有无破旧。

1.10 检查发机电组的电源输出开关是否处于〝OFF〞的断开位置。

2 发机电起动送电
2.1 当完成发机电起动前的检查工作,并确认所检查的项目全部无误后,方可启动发机电。

2.2 将都市门站配电房〝5011”转换开关打到〝发电〞位置。

2.3 人工起动发机电时,须将发机电控制器按钮设置在〝MAN〞位置〔按住连续2 秒以上〕。

〝MAN〞键上侧的指示灯亮。

2.4 按〝START〞按键起动发机电。

刚起动时,〝START〞键上侧的指示灯闪亮。

当机组正常运行后,指示灯常亮。

2.5 机组起动后,要检查机组的转速、频率、电压、机油压力、水温、充机电的充电电压是否正常,发动机及发机电有无异响、异震,发动机的排烟烟色是否正常,并观看机组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运行5 分钟并确认机组以上状况均正常。

2.6 合上发机电的输出开关带负载运行,并重复上一步的所有检查项目。

2.7 回到〝5011”转换开关开关处,在储能指示灯亮后,按下合闸按钮。

完成发机电起动送电操作。

3 发机电停机
3.1 检查高压配电柜确认市电来电后,可住手发机电运行。

3.2 断开辟机电的输出开关,打到〝OFF〞位置。

让发机电空载运行5 分钟,使其部件处于良好的润滑及冷却状态。

3.3 按下〝STOP〞按键,键上侧的指示灯闪亮。

发机电住手运行。

3.4 将都市门站配电房〝5011”转换开关打到〝市电〞位置。

3.5 在储能指示灯亮后,按下合闸按钮。

完成市电送电操作。

3.6 按下发机电控制器〝AUTO〞按键,键上侧的指示灯常亮。

使发机电处于自动操作模式。

4 发机电停机后的检查
4.1 发机电住手运行后,应检查发机电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有无渗漏现象。

4.2 检查冷却水水位、柴油油位、润滑油油位,及时补水、补油。

4.3 检查空气过滤器、柴油过滤器、润滑油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

4.4 检查皮带轮传动皮带的张紧程度及皮带有无破旧。

4.5 确认发机电处于完好及随时能够起动的状态。

5 发机电的爱护保养
序号 1
爱护周期 每 6 个月
爱护内容 爱护标准 1. 更换润滑油 润滑油清澈无杂质 2. 清洗或者更换润滑油过滤器 过滤器洁净 无污垢
3. 清洗或者更换柴油过滤器 过滤器洁净无 污垢
4. 清洗或者更换冷却水及水过滤器 过滤器 洁净无污垢
5. 清洗或者更换曲轴箱通风器 风路畅通, 无阻塞现
6. 用压缩空气对发机电内部的线圈绕组 进行清洁 清洁洁净,表面无灰尘油垢,绝 缘无伤害,漆膜光滑,引线绝缘无伤害, 无过热老化现象。

7. 调整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适当 8. 调整喷油器行程 喷油器行程适当
备注
2
每一年
1 检查发机电轴承 滚动轴承转动灵便,无 杂音、无卡涩,内外跑道无裂纹、凹坑、 锈蚀、麻点。

2 轴承加注黄油 选择适当牌号的润滑脂, 润滑脂的填充量应占轴承室的 1/2~2/3。

3 检查发机电的碳刷 与整流子表面圆弧 接触良好。

4 检修、调校喷油器 喷油器工作正常
5 检修、调校燃油泵 燃油泵工作正常
6 检查、修理或者更换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 器工作正常
7 检查、 修理或者更换减震器 减震器工作正 常
8 检查、 修理或者更换水泵 水泵工作正常 9 检查、 修理或者更换传动皮带 无松动和老 化现象
3
每二年
解体保养。

6 发机电常见故障、缘故及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1.检查电瓶充电量
2.检查和紧固电瓶线及插头松动
3.检查中间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
序号 故障
1 按 下 起 动 按 钮 后,机组没有反 映或者转动专门慢
缘故
1.电瓶电量不足
2.电瓶线及插头松动
3.中间继电器失效
4.起动机故障 4.检修起动机
2 发动机能转到一
定速度,但不能
着火1.喷油嘴无油喷出
2.燃油系统渗入了空气
3.喷油泵喷油时刻不许确或者喷油泵


1.检查从油箱到输油泵之间的油路有无
漏气、阻塞
2.打开排气汽缸螺钉检查出油情形
3.重调喷油泵或者更换喷油泵
3 起动后右自动停
机1.油路不畅、滤清器阻塞、输油泵故

2.空滤器阻塞严峻
3.喷油嘴故障
4.温度过低
1.检查油路畅通情形,必要时更换柴油
滤芯
2.检查空滤器状况
3.更换喷油嘴
4 冒黑烟 1.空滤器严峻阻塞
2.燃油牌号不对
3.排气背压太大
4.喷油泵故障
5.油咀咬死
6.发动机缸压缩力不足1.检查空滤器是否失效
2.检查燃油质量
3.检查喷油泵供油量重新调整
4.检查喷油咀雾化状况
5.检查发动机缸压缩力是否正常
5 冒蓝烟或者白烟 1.润滑油牌号选用不当,油位过高
2.启动时刻短,发动机温度过低
3.活塞环磨损1.核对机油是否过稀,检查油面是否在规定范畴内
2.无需处理,机组运行时刻稍长即可
3.检查活塞环与汽缸的间隙及活塞环槽间隙,增压器工作是否正常
6 运转不稳 1.油路不畅或者有空气
2.喷油泵或者喷油咀故障
3.空气滤清器部份阻塞1.检查油路、接头是否松,滤清器是否阻塞
2.检查喷油泵喷油时,油泵齿条是否活动灵便,喷油咀雾化情形
3.检查空滤器的清洁状况
7 发动机内有异响 1.燃油选择不当或者燃油差
2.喷油不正时
3.喷油咀故障1.核对燃油牌号或者重加可靠柴油再起动 2.检查喷油正时
3.检查喷油咀工作是否正常
8 发动机功率不足 1.油路供油不畅
2.高压油泵工作不正常
3.喷油咀工作不正常
4.空气系数阻塞1.检查油路供油是否畅通、漏气
2.检查调整高压油泵
3.检查、更换喷油咀
4.检查清洁或者更换空气滤芯
9 机油压力过低、
过高1.机油SAE 值不正确
2.压力显示不许
3.机油滤清器阻塞
1.核对机油牌号是否正确
2.更换压力表重试
3.检查更换机油滤清器
10 水温过高 1.排风冷却系统失常
2.喷油时不许
3.长时刻过负荷1.检查水泵工作是否正常、节油器能否打开
2.检查水箱外部是否阻塞、风扇皮带松紧度
3.喷油正时校正
4.检查负荷是否合理
弹簧式安全阀操作规程
● 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弹簧式安全阀
1 弹簧式安全阀的清洗操作 1 .1 关闭安全阀上游阀门。

1 .
2 打开安全阀〔或者其他放空处〕 ,使安全阀上流管段泄压放空。

1 .3 卸开阀顶护罩,松开固定螺母,然后松开调剂螺丝,以卸去对弹簧的压力。

1 .4 卸开阀盖,对其各部份进行清洗。

1 .5 清洗时检查阀芯与阀座的光滑、洁净,以确保密封性能。

1 .6 清洗检查后,装好各部件,装上阀盖。

2 弹簧式安全阀的重新调试操作
2.1 安全阀的调试必须由资质的单位执行。

2 .2 关闭放空阀或者其他放空处。

2 .3 缓开安全阀上流阀门
2 .4 旋转调剂螺丝以压紧〔或者松开〕弹簧,使阀瓣恰好在要求的放散压力时打开,放散压力设定在额定 压力的 1.05~1.15 倍之间。

2 .5 设定好后,使安全阀放散三次,检查其放散压力和阀座密封情形,要求安全阀动作灵敏、准确。

2 .6 调试完后,固定好锁紧螺母,套上护罩。

3 操作本卷须知
3 .1 安全阀清洗完后,必须重新调试。

3 .2 应选用轻油类清洗安全阀。

3 .3 调试完后初运行时期,应认真观看安全阀的运行情形。

3.4 要时常保持安全阀的清洁, 防止阀体弹簧等被油垢脏物秸满或者被腐蚀,防止安全阀排放管被油污或者其 他异物阻塞;时常检查铅封是否完好, 防止杠杆式安全阀的重锤松动或者被挪移, 防止弹簧式安全阀的调 剂螺丝被随意拧动。

3.5 发觉安全阀有泄漏迹象时,应及时更换或者检修。

禁 止用加大载荷〔如过分拧紧弹簧式安全阀的调剂 螺丝或者在杠杆式安全阀的杠杆上加挂重物等〕的方法来排除泄漏。

为防止阀瓣和阀座被气体中的油垢等 脏物粘住,导致安全阀不能正常开启,对用于空气、蒸汽或者带有粘滞性脏物但排气可不能造成危害的其 他气体的安全阀,应定期作手提排气试验。

3.6 定期检查运行中的安全阀是否泄漏、卡阻及弹簧锈蚀等不正常现象,并注意观看调剂螺套及调剂圈 紧定螺钉的锁紧螺母是否有松动, 假设发觉问题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3.7 发觉安全阀有泄漏迹象时,应及时更换或者检修。

禁 止用加大载荷〔如过分拧紧弹簧式安全阀的调剂 螺丝或者在杠杆式安全阀的杠杆上加挂重物等〕的方法来排除泄漏。

为防止阀瓣和阀座被气体中的油垢等 脏物粘住,导致安全阀不能正常开启,对用于空气、蒸汽或者带有粘滞性脏物但排气可不能造成危害的其 他气体的安全阀,应定期作手提排气试验。

3 .8 安装在室外的安全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雨雾、尘埃、锈污等脏物侵入安全阀及排放管 道,当环境低于摄氏零度时, 还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以保证安全阀动作的可靠性。

3 .6 对安全阀进行操作时除遵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安全阀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TSG ZF001-2004〕的相关规定。

4 安全阀的爱护
5 安全阀常见故障、缘故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 缘故 处理方法
序号 爱护周期 爱护内容
爱护标准
备注
1
每一个月
清洁安全阀
检查安全阀泄漏情形 手提排气试验 洁净无灰尘,安全阀排放管异物阻塞 无泄露
安全阀开启正常
2
每年
送检
检验合格
过滤器安全操作爱护规程 过滤器安全操作爱护规程
● 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角式、 直通式、 交叉式等类型的过滤器. 1 操作规程
1 、检查过滤器进口、出口、排污阀门是否正常。

2 、了解和把握过滤器的性能、原理及作用。

3 、先关闭排污阀门,开启过滤器出口阀门再开启进口阀门。

4、应随时观看过滤器的压差。

观看过滤器压差表读数,当其压损△P ≥0.02~0.03MPa 时,应清洗或者更换
滤 芯;流量计前的过滤器的压损△P ≥0.01~0.015Mpa 时,应清洗或者更换滤芯;假设无压差表,应依照气
质清洁 程度,定期安排清洗,更换滤芯;清洗或者更换滤芯时须先将其前、后阀门关闭,泄压后方能进行。

5 、控制过滤器的工作压力低于设计压力, 防止超压引起突发情形的发生。

6、排污时应平稳缓慢,排污阀门不要蓦地开启,以保证管线压力平稳,避免阀门损坏。

7 、检查并定期排污,防止污物积余过多进入燃气管线。

8 、停运时, 先关闭进口阀门再关闭出口阀门,最后打开排污阀门。

9 、要保证过滤器的清洁。

2 过滤器的爱护操作
序号 爱护周期 爱护内容
爱护标准 备注
1
每一个月 检查法兰、阀门及顶盖等连接部位有无泄漏 检查过滤器外观和防腐情形 外观清洁
检查过滤器压差表是否在规定范畴内
无泄漏
防腐漆完好无损 观看过滤器压差表读数,当其压损
△P ≥0.2~0.3bar 应清洗或者更换滤心
2
每季度
打开过滤器放散阀对过滤器内污物进行吹 过滤器内无污物 气质洁净能够延
1 泄漏 1. 阀瓣与阀座密封面之间有脏物 2. 密封面伤害
3. 阀杆弯曲、倾斜或者杠杆与支点偏斜, 使阀芯与阀瓣错位
4. 弹簧弹性降低或者失去弹性
1. 提升扳手将阀开启几次,把脏物冲去
2. 采用研磨或者车削后研磨的方法加以修

3. 应重新装配或者更换
4. 更换弹簧、重新调整开启压力 2
到 规 定 压 力 时 不 开 启
1. 定压不许
2. 阀瓣与阀座粘住
3. 杠杆式安全阀的杠杆被卡住或者
重锤 被挪移
1. 应重新调整弹簧的压缩量或者重锤的位置
2. 定期对安全阀作手动放气或者放水试验
3. 重新调整重锤位置并使杠杆运动自如 3 不 到 规 定 压力开启 1. 定压不许
2. 弹簧老化弹力下降
1. 适当旋紧调整螺杆
2. 更换弹簧
4
排气后压 力 连 续 上 升
1. 安全阀排量小平设备的安全泄放量
2. 阀杆中线不正或者弹簧生锈
3. 排气管截面不够
1. 重新选用合适的安全阀
2. 应重新装配阀杆或者更换弹簧
3. 采取符合安全排放面积的排气管
5
阀瓣频跳 或者振动 1. 弹簧刚度太大
2. 调剂圈调整不当,使回座压力过高
3. 排放管道阻力过大,造成过大的排 放背压
1. 改用刚度适当的弹簧
2. 重新调整调剂圈位置
3. 减小排放管道阻力 6 排 放 后 阀 瓣不回座
1. 弹簧弯曲阀杆、阀瓣安装位置不正 或者被卡住造成的
1. 重新装配 7
灵 敏 度 不 高
1. 弹簧疲劳
2. 弹簧使用不当 1. 更换弹簧 2. 更换弹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