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安溪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甘肃省西和县安溪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刘伟刚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
摘 要:安溪沟金矿位于吴家山复式背斜西转折端的安家岔组中,主要受张扭性断裂构造等控制,强黄铁矿化、褪色蚀变、铁白云石化、硅化等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
目前发现金矿化带两条,圈定金矿体5条,金矿化体5条,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和顺层挤压片理化蚀变岩型两种。
矿体与Au相关的化探异常、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对应较好,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相邻金矿床对比,矿区及外围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潜力较好。
关键词:甘肃省西和县;安溪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8-0068-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anxigou gold deposit in Xihe County, Gansu Province
LIU Wei-gang
(The first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Gan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ianshui 741020,China)
Abstract: Anxi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ANJIACHA formation at the West turning point of Wujiashan compound anticline.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ension and torsion faults. Strong pyritization, fading alteration, iron dolomitization, silicification and other alter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deposit type is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At present, two gold mineralization belts have been found, five gold mineralization bodies have been delineated and five gold mineralization bod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ore types are tectonic breccia type and bedding compression schistosity altered rock type. The ore body corresponds well with Au related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low resistivity and high polarization induce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Through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arison of adjacent gold deposit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mining area and its periphery is good.
Keywords: Xihe County, Gansu Province; Anxigou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otential
1 勘查区地质
安溪沟金矿位于西和县东南120°,距离20km处。
位于厂坝-页水河华力西、印支期铅锌金银成矿亚带[1]。
1.1 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泥盆纪安家岔组(D1a)、黄家沟组(D2h)、红岭山组(D2-3hl),各组地层间整合接触。
安家岔组(D1a)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中段礁(碎块)灰岩、生屑灰岩;上段为绢云石英千枚岩、铁白云石化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钙质绿泥千枚岩夹少量绿泥板岩。
黄家沟组(D2h):主要岩性为粉砂质千枚岩或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绿泥绢云片岩夹粉砂质灰岩条带或粉砂岩。
红岭山组(D2-3hl):中-厚层状灰岩、生物灰岩、礁灰岩夹少量泥灰岩、板岩;双狼沟组上段(D3sl)生物微晶灰岩、粉晶灰岩、含粉砂质绿泥板岩、绿泥绢云千枚岩。
1.2 构造
吴家山复式背斜枢纽北西向,向北西倾伏,为区内重要的褶皱构造,安溪沟金矿位于其西转折端。
该背斜主体为安家岔组,核部为细晶灰岩,翼部为千枚状板岩,因层间滑动发育断层角砾岩带,宽约10m。
核部发育不同方向的多组断裂构造:Ⅰ期构造与区域构造的产状基本一致,呈近东西向展布。
褶皱构造主要为吴家山复式背斜引起的次级构造,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张扭性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褶皱核部发育的断裂构造;Ⅱ期构造为近南北向压扭性右行走滑断裂,走向8°~12°,倾角较陡为60°~70°,其内部充填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和闪长岩脉等;Ⅲ期构造为北北西向压扭性逆断层,走向330°~340°,对早期构造进行了明显改造。
主要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张扭性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褶皱核部发育的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多期次活动、互相交错、多次迭加的次一级构造和各类脉体是含矿富集部位。
1.3 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不发育,仅在近南北向断裂中可见闪长玢岩脉。
在矿区北西向6公里处出露草关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
1.4 围岩蚀变
矿区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是低温热液蚀变,如强黄铁矿化、褪色蚀变、铁白云石化、硅化、毒砂化、碳酸盐化。
强黄铁矿化多见于富矿部位,硅化呈网脉状、复脉状或单脉产出,在富矿部位非常发育。
1.5 物化探异常特征
区域上开展了1:5万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其中圈定的Hs-9(甲1)异常包含矿区,异常以Au及Pb为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较多,主要有As、Cd、Ag、Ba、Cu、Co等,单元素异常较好的有Au-30、Sb-24、Ag-18、As-28、W-17异常。
其中Au-Sb-Ag-As元素在空间上套合程度高,异常分带清晰,以Au为浓集中心,As元素具有前缘晕的分布特点,剥蚀程度研究显示剥蚀较浅,显示了一定的深
收稿日期:2021-04
作者简介:刘伟刚,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68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部找矿潜力。
在矿区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矿化蚀变较强部位布置了1:5000岩石、激电综合剖面进行了异常检查。
激电剖面中有一处明显的高阻低极化异常和两处低阻高极化异常。
经与物性测定结果对比解译,灰岩(极化率范围2.9%~3.8%,电阻率范围1073Ω·m~18786Ω·m)主要引起高阻低极化异常;蚀变千枚岩(极化率范围8%~14.8%,电阻率范围100Ω·m~482Ω·m)和构造角砾岩(极化率范围8%~10.5%,电阻率范围395Ω·m~636Ω·m)主要引起低阻高极化异常。
30号点附近低阻高极化异常部位Au、Ag含量出现峰值,Au最高达到1068ppb,与已知金矿体对应性较好。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相对较弱的Pb、Zn、Ag、Ba异常与低阻高极化异常配套较好,预示可能有隐伏多金属矿体存在。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目前发现金矿带两条,共5条金矿体,5条仅矿化体。
基本特征如下。
2.1.1 Ⅰ号金矿带
Ⅰ号金矿带位于矿区安溪沟一带。
化探异常踏勘检查时在地表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带中发现了Au-1金矿化体,地表长约15m,厚度0.71m,上、下盘均为斑点状千枚状板岩,矿体主要赋存于斑点状绢云千枚板岩及其中的铁白云石化石英脉或者黄铁矿化石英脉中,矿化体品位2.96g/t。
其地表产状220°∠45°,向下受层间断裂控制。
延深不稳定。
据此施工了2个钻孔进行深部控制,除Au-1金矿化体外新发现了4条矿体、4条矿化体。
ZK0001在深部新控制金矿体2条,金矿化体1条:其中Ⅰ-1矿体产于黄铁矿化粉砂质板岩中,矿体厚1.48m,平均品位5.68g/t,顶底板分别为细晶灰岩、斑点板岩,主要见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蚀变;Ⅰ-2矿体产于强烈褪色蚀变而呈灰白色色的斑点状千枚岩中,局部可见黄铁矿化石英脉体与地层斜交,矿体厚0.94m,平均品位3.72g/t,顶底板均为深灰色斑点状板岩;金矿化体(Au-2),厚度1.32m,平均品位0.63×10-6,矿石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断层角砾岩,顶板为斑点状板岩,底板为生屑灰岩。
ZK0002在深部新控制金矿体2条,金矿化体3条:Ⅰ-3金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厚度2.92m,平均品位5.75g/t,顶板、底板均为黄铁矿化绿泥板岩,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
Ⅰ-4金矿体产于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中,厚度0.94m,单工程品位1.41×10-6,顶板、底板分别为斑点板岩、黄铁矿化绿泥板岩,两条矿体中均可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
此外ZK0002还控制了3条金矿化体,厚度0.59m~1.12m,品位0.67g/t~1.38g/t,产于黄铁矿化斑点状板岩或黄铁矿化硅化断层角砾岩中。
2.1.2 Ⅱ号金矿带
Ⅱ号金矿带位于矿区安家岔一带,矿化带长约150m,宽约6m,产状167°∠74°。
目前圈出1条金矿体,由一个采剖工程控制,厚度1.90m,平均品位3.08g/t。
矿体以断层铜围岩接触关系,含矿岩石主要有黄铁矿化角砾岩和斑点状绢云千枚岩,局部赋存于铁白云石化石英脉中。
在发生退色蚀变、构造破碎以及各种脉体发育如含硫化物石英脉、方解石脉等地段金比较富集。
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构造蚀变岩型,矿化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等。
2.2 矿石质量
安溪沟金矿有两种矿石类型:一为构造角砾岩型,角砾成分为蚀变褪色千枚状粉砂质板岩、千枚状钙质板岩,胶结物为网脉状不规则状团块状石英—黄铁矿脉;二为顺层挤压片理化蚀变岩型,主要要斑点状板岩、黄铁矿化板岩。
矿石呈块状、角砾状、千枚状及斑点状等构造,具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粉砂状结构。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局部含少量毒砂,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长石等。
3 矿床成因
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区域上的三洋坝、小东沟、三华咀等金矿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确定安溪沟金矿的矿床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
4 找矿潜力分析
根据安溪沟一带1:5万构造地球化学Au、Ag、As、Sb组合异常显示,本次在工作区发现的两条金矿(化)带,与西部小东沟金矿、东部王家沟金矿位于同一条成矿带上,通过对比分析安溪沟与小东沟金矿成矿条件及矿体分布特征,异常区发现的矿体与小东沟矿体的赋矿岩层、控矿构造、矿石类型均相似,且推测为小东沟金矿带在本工作区的东延部分,其矿体品位高,延伸稳定,特别是Ⅱ号金矿带为小东沟矿区主矿带的东延部分,成矿潜力较大。
对加强该区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勘查有启示意义,扩大了区域成矿远景和找矿空间。
5 结论
(1)安溪沟金矿位于吴家山复式背斜西转折端的安家岔组中,主要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张扭性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褶皱核部发育的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强黄铁矿化、褪色蚀变、铁白云石化、硅化、毒砂化、碳酸盐化,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
(2)安溪沟金矿发现金矿化带两条,圈定金矿体5条,金矿化体5条,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和顺层挤压片理化蚀变岩型两种。
矿体与Au、As、Ag等化探异常、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对应较好,且剥蚀较浅,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3)经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相邻金矿床对比分析,区内金成矿条件较好,矿区及外围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潜力较大。
[1] 张新虎等,甘肃省区域成矿及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2] 贾祥祥.张勇等.甘肃省厂坝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成果报告[R].中地
调发(审)[2019]154号,2019.3.27.
[3] 刘建宏.张新虎,赵延庆等,西秦岭成矿系列、成矿谱系研究及其找矿
意义[J].矿床地质.2006(06):727-734.
[4] 邴明明,构造地球化学在厂坝矿集区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金属通
报.2020,(11)221-22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