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公开课诗歌《摇篮》+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公开课诗歌《摇篮》+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诗歌的魅力》,详细内容为诗
歌《摇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摇篮》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诗歌的内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诗歌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摇篮的摇晃。
(2)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摇篮》。
2. 诗歌欣赏(10分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摇篮》,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3. 例题讲解(15分钟)
(1)教师选取诗歌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给出几个关键词,如“月亮”、“星星”、“摇篮”等,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创作一段话。
(2)学生互相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诗歌《摇篮》
2. 重点词语:月亮、星星、摇篮、摇晃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夜晚”
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示例:
夜晚,像一位慈祥的母亲,
轻轻地,把大地拥入怀抱。
月亮,是她的明眸,
星星,是她的微笑。
我们一起,荡漾在摇篮的梦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
2. 拓展延伸:课后,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诗歌作品,提高他们
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反馈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
习需求。
诗歌《摇篮》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诗歌内涵和运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描述画面。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诗
歌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模仿和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1. 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氛围,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情境。
2. 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3. 自然过渡到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深入分析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反馈
1. 设计具有互动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讨论。
2. 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五、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1. 作业题目要紧扣课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1.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拓展延伸计划,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3.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朗读诗歌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传达诗歌的情感美。
2. 讲解知识点时,语言要清晰、准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免影响后续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可适当延长,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音乐、图片等辅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注意情景与诗歌内容的契合度,避免脱离主题。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诗歌《摇篮》的内容较为抽象,应适当增加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结合实际例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效果。
二、教学方法
1.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互动,如让学生模仿摇篮的摇晃动作,提高课堂趣味性。
2. 例题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三、课堂互动
1. 在课堂提问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2. 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要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诗歌。
2. 作业批改时要注重细节,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评价。
五、课后反思
1.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时间分配、课堂氛围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他们在诗歌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