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学案13 非洲与埃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3 非洲与埃及
[核心素养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2.根据非洲的气候特点,说明几条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统计图表,综合分析说明非洲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以阿斯旺水坝为例,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综合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图 表 填 绘]
一、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非洲示意图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描绘:0°经线、20°E 、40°E 、20°N 、20°S ,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海洋、地形区。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大致位于北回归线和30°S 之间、10°W 与50°E 之间,赤道和20°E 经线从中间穿过。
②海陆位置⎩⎨⎧西侧为大西洋,东侧为印度洋
海峡:A 直布罗陀海峡,B 莫桑比克海峡海:C 红海,D 地中海
③大陆轮廓: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少。
半岛:E 索马里半岛;岛屿:F 马达加斯加岛;海湾;G 几内亚湾;世界重要的交通要道:H 好望角。
(2)地形与河湖
非洲地形图
①地形⎩⎪⎨⎪⎧特征: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主要地形区:I 刚果盆地,J 东非高原,K 南非高原,L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红海,延伸至死海附近,由地壳水平运动断裂形成
②河湖:M 尼罗河,N 刚果河,O 尼日尔河,P 赞比西河,Q 维多利亚湖。
(3)气候
非洲气候图
①特征: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带状分布明显,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②主要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4)矿产资源
①特点: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②重要地位⎩⎨⎧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南非的黄金,几
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矿地位重要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丰富
2.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特征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1)问题及主要原因
①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②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③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乱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二、埃及
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填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阿斯旺大坝。
1.位置重要:位于非洲东北部,跨亚、非两洲。
图中G红海—H苏伊士运河—I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2.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全长6 600多千米,发源于东非高原,注入地中海。
图中水库J为纳赛尔水库。
3.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5.农业发展:灌溉农业发达,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
6.主要城市:首都K开罗,重要海港L亚历山大。
[体系构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
⎧黑种人的故乡⎩⎪⎪⎪⎨
⎪⎪⎪⎧位置和范围
⎩⎨⎧
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
自然环境⎩⎨⎧地形: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大陆”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人口:6亿多,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单一商
品为主的经济⎩⎨⎧原因: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特点: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
出路:发展民族工业,多样化农业人口、粮
食与环境⎩⎪⎨⎪⎧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粮食:生产落后,产量低 ↑↓
环境: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重点一 非洲气候特征分析
[知 识 精 讲]
1.热带为主的气候
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气候面积广大,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95%,因而非洲号称“热带大陆”。
2.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明显
3.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
主要包括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
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学以致用]
1.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25 ℃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山脉的延伸
B.稀疏的植被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
(2)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这是非洲西北部地区,该地沿岸有加那利寒流,受该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西岸等温线偏向低纬,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第(2)题,图中的①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图中的②位于几内亚湾沿岸,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答案(1)C(2)A
2.(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解析a、b两个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a城市年降水量少,雨季短,其原因应该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湿季的大气环流条件来分析。
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
重点二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特征的对比
[知识精讲]
[学以致用]
1.读利比亚地图,回答(1)~(2)题。
(1)利比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①地中海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利比亚境内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破坏
D.湿地减少
解析第(1)题,利比亚主要处在地中海沿岸和撒哈拉沙漠。
第(2)题,境内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易出现土地荒漠化。
答案(1)A(2)B
2.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
(2)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解析第(1)题,在非洲西南沿海,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第(2)题,F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其在非洲南部的最高纬度低于35°,主要是因为陆地轮廓所限,受海陆分布影响所致。
答案(1)D(2)A
热点链接(八)尼罗河流域—最长河流埃及文明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主要有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尼罗河定期泛滥,每年6~10月为汛期。
尼罗河航运价值较高,古代埃及人创造文字时就利用了尼罗河,扬帆符号表示向南,落帆符号表示向北。
尼罗河流域的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为了开发利用尼罗河,埃及人修建了著名的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具有发电、航运、灌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但阿斯旺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加剧、三角洲萎缩等。
尼罗河流域
[考题演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奈特伦洼地位于埃及北部盆地。
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的东北部,长40千米,宽3~8千米,最低点海拔-28米。
洼地内有几十个小盐湖,当地农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
下图示意为奈特伦洼地及周边地区。
(1)判断奈特伦洼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说明理由。
(2)分析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奈特伦洼地海拔较低,而且临近尼罗河,尼罗河的水位高于奈特伦洼地,因此尼罗河水下渗,然后通过地下透水岩层补给奈特伦洼地的地下水。
该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较少,补给的地表水源较少。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短缺;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且由于该地地下水中所含盐分较多,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地水资源短缺,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增加灌溉用水、咸水淡化等方面增加水资源的来源,同时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改良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河流水。
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缺少本地区地表径流下渗补给;奈特伦洼地临近尼罗河,海拔低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水下渗通过地下透水岩层补给奈特伦洼地的地下水。
(2)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短缺;该地引用地下水源发展灌溉农业,地下水中所含盐分较多,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
措施:咸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增加灌溉用水;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改良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
考向一尼罗河流域地理特征分析
1.(2017·全国文综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第(1)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第(3)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故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次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答案(1)D(2)A(3)B
考向二南部非洲自然地理特征
2.(2018·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
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
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即可。
答案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