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_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刘秀丽
一、小学教育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小学生的重要发展任务
一、小学教育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童年期(儿童期):6、7-12岁,小学阶段。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二)小学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
①婴儿期(0~3岁); ②幼儿期(3~6岁); ③童年期(6~11、12岁); ④少年期(11、12~14、15岁); ⑤青年期(14、15~17、18岁); ⑥成年期(18岁以后)。
实物(10) 词(10)
3.9
1.8
4.4
3.6
5.1
4.3
年龄 均数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6.38 7.17 8.91 11.04 9.4
转引自李丹
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发展进程 编织记忆之网
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体趋势:
的转折期
(2)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皮亚杰)
去自我中心性: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自我中心性 未守恒 不可逆性 感知局限性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2、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 (2)对作业的态度 (3)对评分的态度
(二) 小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
1、注意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思维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高年级:有意注意占主导
(三)小学教育的误区
1、学前教育过早小学化导致的不良后果:好奇心的消失—兴 趣的消失
2、小学教育的过度化:幸福感的消失、好奇心的消失—兴趣 的消失
3、小学教育者(包括家长)对儿童过分保护:主动性的消失,依 赖性极端化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 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4、忽略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
(2)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集中性和稳定性 分配及转移
2、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上主要方式 意义识记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记忆容量的发展
年龄 均数
3
4
5
6
7
3.91 5.14 5.69 6.10 6.09
——发展阶段划分的中外差异
年龄段
皮亚杰
0-2
感知运动阶段
2-6、7
前运算阶段
7-11、12
具体运算阶段
11、12-14、15 形式运算阶段
朱智贤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过渡期 抽象逻辑思维
(1)童年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朱智贤)
童年期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童年期仍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学习的关键期
2岁半-3岁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及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同伴关系的发展
(1)受欢迎或不受欢迎小学生的特点
(2)对友谊的认知阶段模型
三阶段: 1、报偿阶段: 2、规范阶段: 3、亲密阶段:
3、师生关系
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 互反可逆性: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 A=B,B=A A》B,B《A
(4)补偿关系认知
补偿关系认知是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 行转换。
儿童从两个维度上的补偿关系上认识事物的 不变性了。
容积守恒
小学思维的局限性
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x3=6
(三)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师生关系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发展
第一、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时间减少 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
型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数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大小守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容积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50%儿童通过各守恒任务的年龄范围
(3)思维具有可逆性
指在头脑中进行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 方向运转。
有两种形式: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 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方位等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认知从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逐渐向 抽象性和随意性转变
社会性迅速发展
(一)小学生的学习
1、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 3、学习态度
1、学习兴趣的发展 (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2)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 (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
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言语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6—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3=2
左
右
左 右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去自我中心性
(2)掌握守恒
达到守恒即表示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 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儿童达到各类概念守恒的年龄: 数概念和长度守恒:6-8岁; 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7-9岁; 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8、9岁-10岁; 容积守恒:11-12岁
洪德厚,1984
年龄 均数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6.38 7.17 8.91 11.04 9.4
转引自李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方式
意义识记超过机械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 占主导地位
机械记忆的特点
记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年龄 3-4 4-5 5-6
刘秀丽
一、小学教育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小学生的重要发展任务
一、小学教育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童年期(儿童期):6、7-12岁,小学阶段。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二)小学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
①婴儿期(0~3岁); ②幼儿期(3~6岁); ③童年期(6~11、12岁); ④少年期(11、12~14、15岁); ⑤青年期(14、15~17、18岁); ⑥成年期(18岁以后)。
实物(10) 词(10)
3.9
1.8
4.4
3.6
5.1
4.3
年龄 均数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6.38 7.17 8.91 11.04 9.4
转引自李丹
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发展进程 编织记忆之网
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体趋势:
的转折期
(2)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皮亚杰)
去自我中心性: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自我中心性 未守恒 不可逆性 感知局限性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2、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 (2)对作业的态度 (3)对评分的态度
(二) 小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
1、注意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思维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高年级:有意注意占主导
(三)小学教育的误区
1、学前教育过早小学化导致的不良后果:好奇心的消失—兴 趣的消失
2、小学教育的过度化:幸福感的消失、好奇心的消失—兴趣 的消失
3、小学教育者(包括家长)对儿童过分保护:主动性的消失,依 赖性极端化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 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4、忽略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
(2)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集中性和稳定性 分配及转移
2、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上主要方式 意义识记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记忆容量的发展
年龄 均数
3
4
5
6
7
3.91 5.14 5.69 6.10 6.09
——发展阶段划分的中外差异
年龄段
皮亚杰
0-2
感知运动阶段
2-6、7
前运算阶段
7-11、12
具体运算阶段
11、12-14、15 形式运算阶段
朱智贤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过渡期 抽象逻辑思维
(1)童年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朱智贤)
童年期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童年期仍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学习的关键期
2岁半-3岁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及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同伴关系的发展
(1)受欢迎或不受欢迎小学生的特点
(2)对友谊的认知阶段模型
三阶段: 1、报偿阶段: 2、规范阶段: 3、亲密阶段:
3、师生关系
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 互反可逆性: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 A=B,B=A A》B,B《A
(4)补偿关系认知
补偿关系认知是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 行转换。
儿童从两个维度上的补偿关系上认识事物的 不变性了。
容积守恒
小学思维的局限性
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x3=6
(三)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师生关系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发展
第一、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时间减少 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
型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数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大小守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容积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50%儿童通过各守恒任务的年龄范围
(3)思维具有可逆性
指在头脑中进行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 方向运转。
有两种形式: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 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方位等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认知从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逐渐向 抽象性和随意性转变
社会性迅速发展
(一)小学生的学习
1、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 3、学习态度
1、学习兴趣的发展 (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2)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 (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
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言语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6—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3=2
左
右
左 右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去自我中心性
(2)掌握守恒
达到守恒即表示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 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儿童达到各类概念守恒的年龄: 数概念和长度守恒:6-8岁; 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7-9岁; 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8、9岁-10岁; 容积守恒:11-12岁
洪德厚,1984
年龄 均数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6.38 7.17 8.91 11.04 9.4
转引自李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方式
意义识记超过机械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 占主导地位
机械记忆的特点
记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年龄 3-4 4-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