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优秀课例:《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优秀课例:《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随文学词,仿说练笔
──《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蔡智红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30课。
这是一篇哲理性课文,通过讲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以前多次做却都未能成功的“逃生”游戏获得了成功,这个实验之前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赞扬了这一成功背后的小女孩有危险
师: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学着边读边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这样用简单的文字概括出来,就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段话,就能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读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寻找能课文大意及道理的段落句子,培养阅读、理解、归纳等语文综合能力。
】
三、开门见山,学会归纳
你是从课文第几小节知道这些的?
师:这一小节跟我们介绍了事件的起因,发生的地点,课文的主人公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在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几要素点出来,节省笔墨直奔主题。
谁能把今天老师到你们班上课的事也用这么一句话来介绍清楚?
这位教育家来到学校做了什么事?你能把这些归纳成三个字的小短语吗?
师:我们在读每一个自然段的时候也要这样想:这段话主要讲些什么?像这样把一段话读成几个字,也就能概括出段落的大意了。
课题与第一自然有三个生词,老师要听写,看你们都掌握了吗?听写:“教育家、成功、实验”。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文章开头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习作积累经验,拓展练说中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强化语言训练,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归纳中训练语言概括基本功,随文巩固生词。
】
四、找出动作,训练说话
这次成功的实验准备工作是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复习这部分内容。
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表示教育家做实验动作的词,在文中用“△”标出。
师生交流后板书这次实验的步骤。
“()瓶子,()铅锤;()瓶子,()铅锤;(),()铅锤”你能看着板书用“先……再……然后……”
基本功。
】
,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拿瓶子,取铅锤
放瓶子,分铅锤
拿绳头,放铅锤
【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感慨良多。
在本年段五个班级都上了,五个班的反应各不相同。
本班上的时候是本课设计的初稿,学生还没学习本课,但因为是本班,所以一些问题听课的课题组老师不明白意图,可孩子们明白。
因为平常就是这样做的。
基本上学生能完成教学流程并学有所得。
接下来的四班的不是本班,因此我对问题设计等进行更改,换成在随便哪个班级都能上的环节。
同样也是第一次教学,
学生的理解点还好,读课题时有点拖,语感的问题使课的内容未能完成。
听课的朱老师说,有些设计她未能理解我的意图,觉得有点儿拖,也觉得有些环节设计没有必要。
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我再次修改我的教案,言简意赅地表明我每个教学环节的意图,让学生能学有所得,习得方法。
在三班的执教,还行。
上五班的,由于第四节,学生有点儿散。
上一班的,周一年级上册午,孩子心不在焉,效果还是不理想。
这回我急了。
问了听课的郑燕妮老师,她说出了,这样复习课,什么都想要,太杂了。
反思再反思,真的。
于是,再次动笔改教案,把上课的点再归类些,舍弃一些不必要的,留下最主要的。
然后,我去了实验小学。
一了解学情,我发现,在这样的班级根本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
所以,我把第三四节的理解全部砍掉,换成当堂指导小练笔,教给方法,引导用词后让学生学着自己练笔交流修正。
这样上下来,发现挺顺的。
反思,再反思。
真的。
一课一得。
复习课更是如此。
这样学生要学的内容非常突出,学生们一点便通,一堂课学会一种语文方法,一堂课巩固一样语文学习本领,还愁孩子的语文学得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