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5: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碳循环模式图,说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阐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能量流动的特点:
2.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5)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碳循环(阅读P100-101)
1.物质循环的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如C、H、O、N、P、S等。

(2)过程:元素
元素。

2.范围:。

3.特点
(1)具有,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与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2)图解
(3)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的平衡。

②产生危害:升高;冰川融化,上升等。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P103)
1.区别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流动是
的,是的。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知识点三: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阅读P102-103)
1.案例Ⅰ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对照组不做处理含有微生物,实验组应不含微生物,应进行处理。

2.案例Ⅱ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的微生物的有无,A组土壤浸出液含有微生物,B组烧杯中加入的液体应不含微生物,因此可加入等量的。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1.
2.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自然界中是以CO2、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探究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实验假设
2.
小结
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