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再探双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2-6758(2009)02-0042-3
作者简介:杜二敏,硕士,讲师,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
邮政编码:637002
基金项目: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7S B053)
“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再探
———双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考
杜二敏
摘 要:由于价值二元论、社会评价及个体的不完全觉醒,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然则在现实世界中其极具可能性与必要性,为此,女性主义以特有的关爱理念并以“圣杯”之思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评价以及个体四者一以贯之为达到“男女双性和谐,共融共生”之至境而努力。
关键词: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双性和谐;女性主义;“圣杯式”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男人女性与男人女性在本文即双性和谐,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激发潜藏于男性与女性身上的异性优秀品质;二是将女性的优秀品质整合到男性主体中,同时把男性的优秀品质整合到女性主体中,从而实现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双性和谐的发展。
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并不强调传统的男性品质对女性的吸引,而是把人类的优秀品质汇集于理想的人性中。
它既不指男女两性之间简单的对称,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或超越,其内涵比两种情况要丰富得多”。
它在价值本质上具有启发性,“它能够使男人和女人同样地———并且平等地———激发潜藏于他们自身的优秀的异性特征,并整合来自于异性的优秀特征。
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使得人们避免不安宁的生存方式,只要我们在实现这一价值时尽可能地谨慎,那么,这样的理想就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目的。
事实上,异性的特征一直潜伏在我们的人性中,所以,越早承认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对人类就越有好处。
”正所谓,在当今社会中理想的性别特征是兼容两性的,就像阴阳球是互动互利的一样,好的性别特征是不应该分性别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谁也不是男人,谁也不是女人,他们仅仅是人。
具有男女特征的人通过相互吸引对方的价值而超越传统的陈规陋习,有能力发展积极的人类潜能。
但在现行的陈规陋习中,存在着一种异化的风气,这种风气恰恰就是否认这种潜能,或者最多只是承认这种潜能而已。
”在这种陈规陋习及异化风气的淫威下,男性和女性从小被鼓励朝着与所谓“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相一致的方向培养和发展,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为选择“适合”两性的工作或职业作准备,这必然导致男女双性的不和谐。
其原因何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价值二元论是男女双性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在此思维方式支配下,我们视域之内往往就只是片面的、僵化的且为分离对抗的两类性别,个体被赋予了显而易见的性
别特征,如把“独立、智慧、意志、积极进取、自信、坚强、文化、卓越、产出、富有竞争性、支配性、攻击性、等级性、主宰、禁欲主义、操作性强、战争和死亡”等表征为男性特征,而把“团体性、联系、分享、情感、无等级制、自然、内在、过程、喜悦、文静、细心、富有亲和力、表达性强、和平和生命、身体、依赖、情绪化、脆弱性、敏感性”等表征为女性特征,对比鲜明且具对抗性的两性特征往往使得男性和女性画地为牢,然则这又易于造成对两性培养采取二元方式,进而扩大了两性间的性别特征差异,并造成两性间的鸿沟。
社会评价也是男女双性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社会一直遵循着两性应具备与其性别相对应的特征,一旦“越轨”往往被视为“叛逆”,轻则遭到言语上的制止,重则遭致棒喝以责令其遵循着特定的性别特征。
在社会评价的指挥下,男女两性在传统为其设置的轨道上循规蹈矩地运行着,一以贯之,恒久难变,成为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很容易成为一种默契以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而这种社会秩序往往又对两性性别特征加以限制,进而又扩大了两性间的差距,这亦使两性和谐遂成画饼。
此外,男性和女性对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性别特征也自觉地接受,且受之泰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性和谐。
当然,对男性和女性特征的特定表现我们并非一概否定,只是两性特征中存在着或不适于自身发展、或无视他者进步的特征,这必然不利于两性自身更不利于其共同发展。
因此,唤醒男女双性和谐之意识,培养具备双性和谐的个体实为可能与必要。
从历史与现实来看,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也即双性和谐具有其可能性。
19世纪的研究表明,从男女两性自然发展来看,两性间并不必然存在截然对立的性别差异,男人体内有一定的雌性荷尔蒙,女性也依然,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气质,这正如荣格所认为的:“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具有重要的四种原型,其中之一即阿尼玛
・
24・第9卷 第2期2009年4月 鸡西大学学报JOURNAL OF J I X IUN I V ERSI TY
Vol .9 No .2
Ap r .2009
(ani m a)和阿尼玛斯(ani m us)。
阿尼玛是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征,是由男人在漫长岁月中与女人交往所获得的经验而产生的,这种原型有两种作用:第一,它使男性获得女性特征,第二,它提供了一个男性和女性相互交往的参照系。
阿尼玛斯是女性精神中的男性特征,它给女性提供了男性特质,也提供了一种指导它与男性交往的参照系。
”19世纪20年代,伍尔夫亦提出了与之相类似的观点:“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着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
在男性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
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
若是男人,他脑子里女性的那一部分也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里面的男性有来往。
哥列瑞治认为一个伟大的男子是半雌半雄的,其意大概如此。
一个男人或女人若只是单单纯纯的男人或女人就无救了,一个人一定得是女人男性或男人女性。
”基于前述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本姆提出了男女双性化理论。
他通过观察发现,现代社会较成功的人士同时具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中的一些好品质,一个人在社会上成功,就是说他兼具两性的优秀品质。
“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一个人表现都比较高时,这个人就被称作双性化个体,双性化类型的个体则会由内表现出男性化和女性化,因而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可见,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女性化的”,或完美地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描述,同样也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是男性化的,事实上,一些女人像社会定义的“男性化”,一些男人则“女性化”,与男性化或女性化相关的行为特征是存在于一个连续体内的,而非存在于明显的性别两极分类,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女性化或男性化。
人类在生理、心理、情感甚至思想方法上存在着两性并存的事实。
“从女性、男性的自然生命价值出发,‘女人男性’和‘男人女性’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女性或男性身上原本存在的异性气质终于得到了‘合理发展的机会’,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同时在一个个体身上得到均衡的发展。
”与单性化个体相比,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在现实中更具优势,因此亦易于成功,这使得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在现实世界中极具必要性。
生理学、心理学及女性主义研究为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且其现实中也显示着可能性与必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达到双性和谐,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建构关爱伦理。
它赋予女性所拥有的关怀、爱护、友谊、信任等特征以更高的价值,将协同取代冲突,关联取代分离、爱护取代权利和责任,把善良慈爱作为道德和人格理想。
相对于男性“剑式”思维方式,理安・艾斯勒提出的女性所具有的“圣杯式”思维方式最能体现其宽容与博大的心胸,它是一种消除冲突、对抗和权力等男性统治话语,推进温情、友谊的思维方式,它完全不同于男性的统治模式,是女性所能表达的平等、和谐的良好模式,其中,对话、互补和共识取代了矛盾、冲突和对抗。
正是女性这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使得具有女人心性之人最适宜思考双性和谐的问题,以其特有的关爱理念与行动关注并宽容着人的发展,尤其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的发展,并使之贯穿于个体整个生命发展过程: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及社会关注都与之密切相关。
在家庭教养中,个体发展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可谓关键,男孩女性与女孩男性在此阶段应得到最初的关注。
然则,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上辈的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父母自身双性和谐未能得到完全激发与培养,故对子女此方面的教养必然存在着认识上的欠缺进而导致行为上的不足,尽管当今父母都很关注子女的发展,但是双性和谐在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并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
欲达双性和谐,父母亲应明确意识到女性主义对待这一问题的信念:性别不是两分的,一个人的性别特征不一定预示一个人的性别:生而为女人或男人不会自动地决定其行为、兴趣或能力,也不与相应的性别认同吻合,双性和谐是内在于个体的特质。
意识到此,父母需要尽力保护男孩女性和女孩男性的特质,用“圣杯式”思维方式以宽容之心关爱个体,为个体创设良好条件以整合两性优势特征,让每一个体同时得到父母之爱,而双亲育儿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感受到男性与女性的优势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父母双性发展的不和谐,进而为孩子双性和谐奠定最初的基础。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在男生女性和女生男性也即在激发两性所具有的优秀异性特质并整合男女两性的优秀品格于一体以形成更具优势的男生与女生责无旁贷,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改变已有僵化地看待男生和女生特质的陋习,对社会存有偏见的评价方式亦需反思并予以纠偏;为师之榜样亦需教师实现双性和谐,即教师有意识地激发自身的异性优秀特质并整合男性与女性的优秀特征于一身,以形成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则能受到双性和谐教师的影响,对激发并整合两性优势特质助一臂之力;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这一称谓本身即要求其进入一种特殊的关怀关系中,以女性所特有的“圣杯式”思维方式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关怀人的心性,积极参与到男生女性与女生男性的培养中,并行使女性主义分析所要求“联系”和“关怀”之权,这种权力亘古以来就是以圣杯为标志的,其特征是给予生命而非夺取生命,是以“联系”和“关怀”来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而非以之压迫学生。
可见,教师具备特定优势以行使女性主义所赋予的“关怀”与“联系”之权,并承担通过自己能力连续工作的责任以建构“爱的共同体”,在其中教师发现、挂念、顾虑、中意、惦记、关照、照料、喜欢、爱护每个男生和女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味到来自教师洋溢着爱的关怀,这为激发学生身上原本就具有的异性优秀特质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将也能体味到其自身的两性特质整合,在激发与整合中
・
3
4
・
第2期 “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再探———双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考 2009年
学生实现并提升自身的目标。
家庭教养与学校教育联袂,男女双性和谐将已具规模。
当双性和谐意识觉醒且已具双性和谐的个体走向社会并接受社会的检验时,他们仍需社会的包容与接纳,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也要具备“圣杯”之思并以女性特有的心性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的发展,让已生根的双性和谐因根深而叶茂。
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改变对两性特质不良的社会评价,进而建构新的评价体系:双性和谐的个体更符合人性的发展需要也更易于取得成功,而这种体系是与家庭教养、学校教育一脉相承以促进男女双性和谐有效且可持续的发展。
在实现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以达双性和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之间形成相互认可的合力,以使男孩女性与女孩男性、男生女性与女生男性以及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之形成具有连贯性,否则,“,众者咻之”,必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我们还需避免扁平化地理解男人女性和女人男性,以避免女性压制自己品质以附和男性的价值,亦或男性盲目地附和女性。
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通过创造一个性别包容、一个所有人都能在其中得以增长能力的环境,在此环境中激发两性本已具有的异性优秀特质并整合两性优势特征以促使男性和女性共建手足关系,进而促进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发
展之目的即最终每一个体都能与他者相遇并拥有提升与丰富自身的机会,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双性和谐,共融共生”之至境。
参考文献
1.郭夏娟:为女性而辩———女性主义与罗尔斯[M ].
人民出版社,2004年
2.Lorraine Code .Si m p le Equality is Not Enough [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 os ophy [J ].Vol .
64.
1986.
p53.
3.An Fergus on “andr ogyny as I deal f or Hu man Devel 2opment ”[M ],in Mary Vetterling -B raggin,F .A.Ellist on,and J.eds .,Fe m inis m and Phil os ophy,Tot owa:L ittlefield,Ada m s &co .1981.p46.
4.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 ].三
联出版社,1989年
6.王宇:女性新概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吴黛英:女性文学的雄化之我见[J ].文艺评论,1988(2)
Re -Explora ti on of “M en -Fam i n e and W o m en -M en ”
--Fe m i n ist Th i n k i n g of B isexua l Har m ony
D u Erm i n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ualis m of value,the s ocial evaluati on way and the incomp lete ar ousal of the individual con 2sci ousness,the p r oble m of men -fam ine and women -men is not recognized.Butwe m ight have faced the p r oblem like that in our real life.So the unique care and thinking way of "the Holy Grail"fe m inis m p r ovides peop le a meaningful advice .Fa m ily educati on,school educati on,s ocial assess ment and individual effort should be put t ogether t o attain a beautiful territ ory of bi 2sexual har mony .
Key words :men -fa m ine and women -men;bisexual har mony;fe m inis m ;thinking way of "Holy Grail"C l a ss No .:C912.1 D ocu m en tM ark:A
(责任编辑:陈砚秋 宋瑞斌)
・
44・第2期 鸡西大学学报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