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表格教案备课40—56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时数 2 第_1_课时总课时数40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其中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生字卡备课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二、顺畅阅读:1.同学们,通过课前读资料,你对“非典”有何认识?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2003年春季,全中国人经历了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贡献最大?(医生、护士)因此,我们称他们为?(白衣战士)
板书:白衣战士
3.白衣天使给大家什么感觉?(温柔、美丽、善良。
)
4.而课题中说“白衣战士”是怎么回事?
5.那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你们怎么理解?(一)师简述目标
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二)检测字词
1.学习生字新词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1)指名读,正音。
(2)辨形
2.齐读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
(三)顺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随文理解词语: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交流。
(3)指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1.快速顺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2.理课文思路。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课文的倒叙手法,初步感知一下护士长叶欣的形象。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叶欣永远地走了,是指什么?
3.像这样,在一篇文章的开头就先交代故事的结局,叫倒叙。
4.再次读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一些叶欣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开朗,关心他人;英勇;正年富力强……) 5.最后一句满是流露人们对叶欣去世的惋惜与哀痛。
叶欣她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牺牲了。
“没有硝烟的战争”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时数 2 第_2_课时总课时数4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品读语句,体会人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借助媒体创设情感场,让学生入情入境,体情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准备备课小黑板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1.默写词语,集体纠错。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广东省中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叶欣。
在与抗击非典的战争中,叶欣离我们远去了!3. 许多人纷纷通过网络向她表示哀悼和怀念,为什么人们对叶欣表示出如此深刻的怀念呢?
(一)品读课文第4—7自然段,感受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
1.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度概括叶欣的工作状态。
请生读。
2.要想读懂这句话,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词?
(加点: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师:再读这句话,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人不是机器,人是血肉之躯,是人总要休息,那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呢?
(二)细细读读课文4——7自然段,划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
再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1.自主阅读。
2.交流:让我们用事实来诠释这句话。
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
(1)出示: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①理解“身先士卒”吗?
②再读这句话,
③把感动都写在了脸上,打动你的是什么?
④在那“非典”蔓延时期,家中老人、丈夫、儿子都在牵挂着她,而她却忍心拒绝那一个个关爱的电话,是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那是因为她——
(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为大家舍小家。
心中只有她的病人。
)
⑤指导读:把这份感动放进字里行间,好好读读。
(2)出示: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粱先生……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①读读叶欣的动作好吗?
光这些吗?对,后面还有,胸外按摩、人工呼吸、
心脏电击等等一连串的动作,我们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都有些困难,而我们的叶欣做起来如此的娴熟,你想说什么?
②抢救完梁先生,她累吗?哪里读出来?
这句话中哪些字词告诉我们叶欣体力不支、她累极了?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虚弱,抵抗力就差,就比健康的人更容易受感染。
叶欣每天都和非典病人在一起。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③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④理解“斩钉截铁”吗?
⑤读叶欣斩钉截铁说的话。
“让我来吧!”意味着什么?
小结:对,面对危险,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身先士卒”。
⑥师引读: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理解“声色俱厉”吗?说话时的声音和态度都很严厉。
⑦这段的末尾有一段叶欣的真实想法,好好读一读!
多么平实的话语,想说什么?
(3)请大家看课文第七自然段,跟老师一起来读。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或者想说什么?哪些词句让你有心痛的感觉?读好它,想说什么?
(4)出示: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叶欣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叶欣精神永驻人们心间……)
叶欣有哪些精神?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临危不惧
身先士卒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课题番茄太阳课时数 2 第_1_课时总课时数42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备课生字卡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 你们见过番茄吗?没有人会不认识太阳吧?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2. 读题。
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体会双引号。
3. 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一)师简述目标
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二)检测字词
1. 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正音。
(2)辨形
2. 齐读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
(三)师简述目标: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
三、顺清脉络: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文中的关键词语。
(四)顺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交流。
(3)指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小组内讨论: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1.品读课文第1—4小节,弄清故事的起因,感受盲童给“我”的温暖形象。
2. 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大家猜猜她为什么要来到这座城市?她的心情又如何?
3. 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灰暗
4. 又是谁让作者觉得很温暖?(一个5岁左右的盲女童)这是一个怎样的盲女童?
5. 指导朗读
课题番茄太阳课时数 2 第_2_课时总课时数43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盲童明明的心灵,体会盲童明明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2.理解文中“番茄太阳”的含义。
3.理解文中第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备课小黑板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番茄太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1、品读课文第5—14自然段,番茄酸酸的,太阳暖暖的,“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第5—14小节中出现了几次?请自由读读这几个小节,找找“番茄太阳”分别在哪里?
2. 自主阅读
3. 展示交流:
●感悟第一处“番茄太阳”:
1. 第一处“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明明心中的太阳)
2. 你猜,在明明心里,番茄是什么样的?
●感悟第二处“番茄太阳”:
而在作者眼中最美的番茄太阳又是什么?(明明
的笑脸)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1. 浏览课文1~14小节,划出明明笑的句子。
2. 大声地动情地读读明明笑的句子,细细体会体会明明的笑。
3. 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1)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你们喜欢听吗?把这种情感融入朗读中,就有味道了。
指名读、齐读。
(2)明明银铃般的笑声为什么能“追”着人走呢?
(明明的笑声好听又大声,大家都听到了,她的笑声很动听,总在人们耳边回旋。
)
4. 你觉得明明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啊?
(天真,像天使般的笑;纯洁的笑;欢乐的笑……)
板书:纯真
5. 小结:听着这一串一串纯真的笑声,出示并再次引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再悟第二处“番茄太阳”:
1. 如果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能发出这样的笑声一点不奇怪,因为我们很健康很幸福。
但是,明明和我们一样吗?
2. 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学生快速读文。
3. 生下来就看不见这意味着什么?(从来就没有看到这个世界。
)
4. 能想象出她可能会遇的困难吗?(她倒开水喝,可能会烫着;她不能和伙伴一起玩耍,不能像同学们
理解第三处“番茄一样去上课……)
5.谁能说说明明笑也是一种怎样的笑?
(乐观、自强、自信、勇敢……)板书:乐观6. 再来读读明明笑的句子,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自由读、请四名同学合作读)
7. 小结:沐浴着明明乐观向上的微笑,出示并再次引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升华第二处“番茄太阳”:
1.明明灿烂的笑脸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个,快速浏览课文1~14小节,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作者心情的变化。
2.交流,逐句出示,自由读读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想想: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交流并且板书:灰暗—温暖-喜欢-快乐
4. 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明明的笑给同样是残疾人的作者传递着什么?(乐观向上、坚强勇敢、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
5. 小结:小女孩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我,给我带来了温暖和生活的希望,最后引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过渡:那文中第三次“番茄太阳”又出现在哪儿呢?
1.可是番茄太阳就要走了,为什么?默读课文15—17小节,想想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旁
太阳”的含义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 自主阅读
3. 展示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读明明的话。
(2)说说真正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明明这朴实的而又感人肺腑的话吧!
(4)过渡:“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这是怎样的泪水啊?(感动)板书:-感动
(5)再轻轻读读明明的话,想想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明明那一颗真诚爱心——美好的心灵)板书:爱心的简笔画
4. 范读第17小节。
5. 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番茄太阳”指的就是?板书:美好的心灵
再次体会小女孩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1、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写下来。
学到这儿,你最想对明明说些什么呢?
2、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课时数 2 第_1_课时总课时数44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二、顺畅阅读1.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有一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那就是母爱。
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和学者曾谱写下赞美母亲的动人诗篇!下面我们认真聆听同学为大家朗诵《烛光里的妈妈》(配乐)
2. 小时侯,我们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感到那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刻。
同学们,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抱你时的情形吗?那么,你有没有抱过母亲呢?
3. 板书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次抱母亲》,来了解文中的母亲,了解一位孝子的情怀。
(一)师简述目标
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二)检测字词
(1)指名读,正音。
(2)辨形
(三)顺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三、顺清脉络: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
(2)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交流。
(3)指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1.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
2. 交流:
第一段(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第二段(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第三段(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体会母亲的体重之轻。
1、自读课文第1小节,看看作者是如何发现母亲的体重是如此之轻的?揣摩作者在知道母亲的体重之后的心情。
2、展示交流:指名朗读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2)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
五、拓展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
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3)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
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4)“我”在知道母亲的体重后,心情又怎样呢?
(愧疚)
(5)试着用“轮流”说一句话。
3. 分角色读第一自然段。
母亲的身子最多只有80多斤,为什么作者一直以为有100多斤呢?“我”又为什么觉得愧疚呢?我们下节课来继续研究。
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课时数 2 第_2_课时总课时数4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
2.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1. 默写生字词,集体纠正。
2.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1.读读课文第2、3小节,找找哪些语句可反映“我”的难过、愧疚?“母亲”为儿女们付出了哪些?
2. 自主阅读
3. 展示交流:
①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②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或者我们来看看“母亲”对儿女们的付出吧。
A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B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
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C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
D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
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
③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小结:为了子女,母亲觉得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小结: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
4、读读课文第4、5小节,说说哪些语句让你很动容,从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5、展示交流:
A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
一说。
B 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
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
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
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
幸福,那么甜,……现在,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什么
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
(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
(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
(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
)
……
6. 第5小节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
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时数 2 第_1_课时总课时数46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会认绿色通道中的1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品读课文第一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4. 学习运用一些词语写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教学重
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二、顺畅阅读1. 对对子:
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花前对月下强大对弱小
2. 板书:弱小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
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4. 一个题目可以提出三个问题。
来读课题
(出示:①谁不是最弱小的?②我是不是最弱小的?
③我不是怎样的人?)
5. 初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如:我是谁?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比我强大?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
(一)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三、顺清脉络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二)检测字词
1. 指名读,正音。
2. 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三)顺读课文理解词语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 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突然遇到雷雨,爸爸、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莎。
第二段:(第3-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1. 指名读。
2.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指导读好描写森林的美好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先回答)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芳香扑鼻、美不胜收、鲜艳色彩、生机勃勃)
3. 第一自然段中如果去掉“闷热”,行吗?“闷热”是下雨时的前兆,你能选用一些文中的词语描写一段雨景吗?
4.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感动了你?(赶忙.给了,接过.没有穿,却)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家人相互关心,照顾最弱
小的人)
你想到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图画,又想到了哪
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画面?(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幸福快乐尽享天伦之乐)
五、突现下节知识点,顺延激情:
爸爸妈妈让雨衣的情景给4岁的萨沙带来了困
惑,他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从故事中你又受
到了哪些启发?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时数 2 第_2_课时总课时数47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答话和第八自然段中萨沙的反问,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的内心感受和所表现出来的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
2. 课文讲了这五个人之间一件什么事情呢?
3.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是最强大的?那最弱小的是谁?
1. 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
(1)这句又让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蔷薇花呢?谁也能用朗读来展示一下?
(2)“滂沱大雨”怎么理解?你能从文中找个近义词来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呢?(倾盆大雨、急风暴雨、瓢泼大雨)这样的雨多见于什么季节?你们知道形容雨小有哪些词语吗?(细雨如丝、蒙蒙细雨、毛毛细雨、和风细雨)这样的雨多见于什么季节?
(3)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4)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看一看这可怜的蔷薇花,让女生再一起来感受一遍。
(5)同时出示两个句子。
瞧,雨中悲凉无助的蔷薇与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请女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男同学读第二段话。
“多么美丽动人的野蔷薇啊!……”(女生接读)“多么悲凉无助的野蔷薇啊!……”(男生接读)过渡:是啊,刚刚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她们在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
2. 而此时,萨沙看到这悲凉无助的野蔷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联系全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3. 指名读课文2-8小节,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听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画画。
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
A“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你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