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探究
吴璇夏晨庚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摘要:音乐鉴赏客观上具有吸引价值、载体价值、感化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同点,在思政教育越来越
受重视的同时,本文通过两者互通的基本关系,将音乐鉴赏中的红歌革命歌曲所体现的民族爱国主义为切入 点,深入的探究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音乐鉴赏》思政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056-03
《音乐鉴赏》是大多数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音乐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其价值也越来越显现 出来,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这对于创
新思政教育方法,改善思政教育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
意义,两者有机结合更是对音乐课程注入了新鲜的活 力。

一、《音乐鉴赏》课程现状
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音
乐鉴赏》是高校普遍开设课程之一。

具有提高大学生
人文素质和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但 是,从近年来课程教学的总体情况看,学生在《音乐鉴
赏》课程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程度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
题。

第一是学生选择本课程的大部分动机是在修完 学分时放松身心,它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影响学习效
果。

尽管他们意识到音乐可以缓解大学生活中的压
力,但这是基于学分的前提,因此这部分学习是被动
的,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和能力的深入探索。

仅有
个别学生对这样的课程感兴趣,并且学习比较有动
力。

看到对自己熟悉的歌曲重新认识,并在课堂上感
受到了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这将会有效的激发愉快
的学习体验,并且以此来不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二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一 般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即首先对音乐进行分析解
释,其次对学生进行讲解,最后整体听听音乐,但是学
生往往会忽略老师解释的一部分。

在欣赏过程中,通
常会注意他们所听的内容。

教师所播放视频可以在短
时间内吸引注意力以此促进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在 上课时都三心二意。

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更加专 注,而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是一带而过,这门课程对
大学的思想体系的使用和政治教育渗透就更加难以 谈论。

作者简介:吴璇(1972-),女,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鉴赏和中国音乐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洛阳理工学院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音乐鉴赏》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6
Yi Shu Ping
Jian
I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
二、《音乐鉴赏》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的可行性
(一)《音乐鉴赏》与思政结合是教育改革的有利方案
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平时大多数学生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只有少数学生接触到一些专业的音乐培训。

因此大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弱,对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类型缺乏了解。

对此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从音乐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解释音乐理论,声乐的训练与和声在课堂中的作用,以增强音乐欣赏的效果。

但是我们不妨从政治文化领域着手,将音乐与思想政治相结合,这其中的主线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这片土地的爱,而这段感情最为浓烈也最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那段红色革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将红色革命的文化自信来感染学生,从精神以及价值观层面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音乐鉴赏》中的红色革命歌曲及其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音乐文化不断发展,文艺工作者继续发扬革命音乐中的优良传统,创造出大批人民热爱的经典红色革命歌曲如:《红梅赞》《游击队歌》《延安颂》以及较为典型的大合唱曲目《黄河大合唱》《长征组合》等。

1.《红梅赞》的民族爱国主义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中的选段,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它为七声徵调式。

回忆起《红梅赞》的创作过程,羊鸣说:“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歌,我们先后写了八个不同版本,最后一稿出来,都怕不能被传唱,改了二十多遍仍很担心,不知道这样写到底行不行。

但定稿不久,空政文工团原驻地——灯市口同福夹道大院里,演员唱、孩子唱,连食堂的大师傅也边和面边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这首歌肯定能流行”!作者运用朴实高亢的曲调,规整洗练的歌词,将江姐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演绎的淋漓极致。

总的来说,这些红色歌曲可以把人的情感引领到
战火纷飞的岁月,去体会抗战英雄浴血奋战换取今日
胜利的不易;可以把人的思绪拉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去体会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之路上,无名英雄付出
的艰辛,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在歌曲
的歌词、旋律中追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建设、发展
所经历的艰辛岁月,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澎湃的民族
之情、奋发之力。

这些丰富的红色歌曲资源都可以很
好地融合到音乐教学课堂中,起到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的多重功能。

2.黄河大合唱中的民族爱国主义
《黄河大合唱》精彩而令人振奋,深刻反映了抗日
战争时期的时代,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

当第一章《黄
河船夫曲》奏响时,就好像是置身于黄河中在与卷起
的层层巨浪作斗争一样,面前困难重重但是心如磐石
一般坚定。

到了第二章《黄河颂》节奏有所放缓,宏伟
磅礴的气度让人感觉黄河母亲河的博大的胸襟,似乎
在向人们诉说她的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种民
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更像是中华儿女与生俱
来的情感。

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预示着即将来
临的困难。

第四章《黄水谣》前奏所展现出来的黄河两
岸的人民生活安宁平静,鬼子的来临使得中国陷入了
水深火热之中也是矛盾的展开。

第五章《河边对口曲》
借用了流亡者的一组对话,讲述了人们迫切想要回到
自己的强烈的愿望。

第六章《黄河怨》讲述了一个妇女
的亲身经历以此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七章《保
卫黄河》由轮唱、合唱组成的演唱形式,表现出的人民
群众的所带来的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

终章《怒吼吧
黄河》通过混声合唱将整部作品进行了思想的升华,
表现出的是中国人们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上
的决绝。

《黄河大合唱》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浓烈
的时代色彩,将声乐,器乐和思想融为一体。

歌词、内
涵和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整个演唱的过程流畅自然,给人以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后的“协和”感觉。

这支大合唱,以雄伟的气魄,奔放的旋律,深受人
民大众的热爱,它的成功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作
品的完美结合,将黄河作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在抗
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斗争,表现了中华民
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塑造了伟大的
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

Yi Shu Ping Jian 57
三、结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下,中国高等学校的
音乐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都开设了《音乐鉴赏》选修课
程。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
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鉴赏》课程中需要突出大学生的主要地位,
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因此大
学生的思想建设是评价结果的重要标准。

在学习《音 乐鉴赏》中,大学生必须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
为学习的基本任务,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
音乐鉴赏的涵义,在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修养,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整合音乐实践活动,完善综合技
能训练。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
结合,将音乐鉴赏的学习与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真
正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新时代,青年学生通过音乐鉴赏和思政教育相
(上接第53页)时的想法与情感,第二个难点与要点就
是对情绪的把握。

笔者在长达十一年学习声乐的生涯中,曾出现过
在台上把自己唱哭,却没感动观众的情况。

归根结底,
还是对演唱情绪把握得不够。

演唱抒情歌曲时的一大 忌就是情绪失控。

演唱时情绪失控会造成演唱肌肉失
控、气息不稳等情况。

歌手黄绮珊的唱功可以说是在
华语乐坛能排到前几名,出道多年直到2013年在湖 南台一档名为《我是歌手》的综艺节目舞台上因演唱
《等待》这首歌一炮而红,她的唱功得到了众多肯定o 然而在《我是歌手》第九期的表演中,因演唱其前夫所
作的《剪爱》在台上情绪失控,有好几个地方声音失 控,出现“卡壳”、失声的情况。

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情感
是够了,但是影响到了音乐的美感,感动了自己却没
能感动听众。

所以在演唱时,歌者饱含感情地去唱是
结合的学习,努力实践爱国主义,追求真理和无私奉 献,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建设者和德、
智、美全面发展的继承者。

大学教师必须从捕捉年轻 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探索《音乐鉴赏》在促进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新时代的新青年”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郭正航.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33).
[2] 吕文青•论音乐的功能[J] •科技探索,2015,(05).
[3]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教
育研究,2016,(04).
[4] 李方元•巴黎城下的沉思——“红磨坊”大歌舞的文化解读与
启示[J].音乐艺术,2010,(04).
⑸邹爱民等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6] 魏丹娇.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文学界(理论版),
2010,(05).
[7] 黄学规•审美与人生[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 陈彤•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05,(02).
应该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情感的量,做好发声技巧、
情感和音乐美感的统一。

四、结语
众所周知,如何完美地演绎一首抒情歌曲离不开 大量的前期准备以及适当的声乐技巧、话筒运用和演
唱风格。

然而,演唱者本身的内心情感与对歌曲深层
次的理解这种情感的升华是演唱抒情歌曲的点睛之
笔。

笔者认为,在演唱抒情歌曲之前要对歌曲的曲作
者、词作者和演唱者做更深一步的了解,走进他们的
心灵世界,聆听他们内心里最真实的声音,感同身受 方能演绎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韩勋国,韩晓彤•歌唱的技法与风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2] 李灵异•怎样表现抒情歌曲的情感[J].美与时代,2005,(08).
58
Yi Shu Ping
J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