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喂养情况及神经行为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喂养情况及神
经行为影响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
择2020.4-2021.4收治的新生儿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袋鼠式护理干预。

对比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

结果:观察组
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生儿护理
是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各不
相同。

常规护理期间采用的一般护理方式无法起到显著效果,难以满足新生儿生
长发育需求。

本次实验采用了袋鼠式护理干预,这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
改善新生儿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干预;新生儿;喂养情况
新生儿分娩后需要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满足新生儿的生长需求。

临床
中常常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干预流程单一,难以达到显著的临床效果。

袋鼠式护理干预以皮肤接触为导向,是一种温柔的护理方法。

袋鼠式护理干
预能够充分调动新生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可能具有改善新生儿生长
发育以及神经功能的疗效。

为了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喂养状况、神经
行为以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本文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与袋鼠式护理干预的对比实验,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4-2021.4收治的新生儿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男女比(18/17),胎龄37~40w,平均胎龄(39.52±1.49)w。

观察组男女
比(19/16),胎龄37~40w,平均胎龄(39.49±1.47)w。

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倘若出现异常状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每日都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及消毒工作,控制好病房内的温湿度。

根据病情每日温水沐浴/擦浴,定期检测体重、身高、头围。

设置新生儿病室温度25-28摄氏度,湿度55%-65%之间。

1.2.2 袋鼠式护理干预
观察组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

知识宣教: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产妇存在任何问题都需要以积极耐心的方式对产妇进行解答。

随后需要详细向产妇讲解关于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身体发育以及神经发育的正向影响,可以采用婴儿模型对其进行实操。

根据每位产妇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实践成果灵活调整知识宣教策略,例如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产妇,可以为其提供图文资源或者音视频教学资源。

环境护理: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噪音干扰的条件下难以确保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人流量,要求病房内安静无噪音。

由于袋鼠式护理需要产妇解开衣物裸露胸部,因此还需要利用屏风做好隐私保护措施,只有为产妇提供充足的安全感才能够确保各项护理干预的顺利开展。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6℃左右,并将病床的床头抬高至30度。

袋鼠式护理:要求产妇调整体位为半卧位,以自身主观感受舒适为主。

随后需要产妇将衣服裸露出胸部,将新生儿贴近产妇的胸前,尽可能地增大新生儿与产妇皮肤之间的接触。

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提供毛毯、衣物等保暖材料覆盖新生儿的背部,避免着凉,可引导产妇定期检监测新生儿的体温。

要求产妇托抱新生儿持续40分钟至一小时左右,1日1次。

1.3评价标准
1.3.1 神经情况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分值为0~40分,分值与新生儿神经情况呈正相关。

1.3.2 喂养情况
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进行数据分析,≥8分视为母乳喂养成功。

1.3.3 体格发育
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包(SPSS 24.0)数据统计。

(±s)表示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体格发育,t检验。

计数资料百分制表示,检验。

2、结果
2.1 神经情况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神经情况对比[(±s),分]
组别n出生4d出生30d
对照组3537.57±0.7338.21±0.68
观察组3538.69±0.7639.82±0.96
t- 6.28778.0964
p-0.00000.0000 2.2 喂养情况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喂养情况对比[(±s),分]
组别n喂养情况
对照组357.35±2.14
观察组359.25±2.16
t- 3.6968
p-0.0004
2.3 体格发育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体格发育对比(±s)
组别n
体重(g)身长(cm)
头围
(cm)
出生时出生30d出生时
出生
30d
出生时

30d
对照
组3
5
3263.73±32
8.65
4368.52±56
8.43
49.57±
1.21
52.28±
1.46
34.21±
0.98
3
1.24
观察
组3
5
3261.38±32
9.34
4875.13±60
4.58
49.31±
1.36
54.37±
1.54
34.26±
0.91
3
1.22
t-0.0299 3.61170.8450 5.82670.22122 p-0.97620.00060.40110.00000.82560
3、讨论
当产妇分娩后,需要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保障新生儿的生理状况,满足新生
儿的生长需求。

临床中通常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进行护理,但是常规
护理流程相对单一,无法从多个维度发挥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这些年随着医疗
理念的不断变革,袋鼠式护理干预理念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常规护理的现实困境[1]。

袋鼠式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皮肤接触为基本特征的护理方式,本质上是要求新
生儿与产妇之间获得更大的皮肤接触面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
安全感。

根据国外某医疗机构的一项相关性研究中发现,超过85.73%的年轻夫妇
认为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哭闹,并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我国某
研究团队在一项研究中显示,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稳定
新生儿的生命状态。

并且还能够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改善新生儿的睡眠,同时也
能够促进产妇子宫复旧[2]。

本次实验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

结合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患
者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袋鼠式护理干预期间,新生儿紧贴母亲的胸口,能够进一步方便母亲与新生儿之间进行情感交流。

新生儿能够清楚地听到母亲的心跳声以及呼吸声,还能够闻到母亲的气味。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协同作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新生儿稳定自身生命体征,并延长睡眠时间。

并且这种护理干预方法还能够刺激新生儿的神经体液反应,促进生长激素的增加。

因此在本次试验中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相比于对照组的显著改善[3]。

综上所述,新生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

参考文献:
[1]熊海燕,万莹. 袋鼠式护理联合高压氧干预对HIE新生儿早期神经行为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9):130-132.
[2]魏小燕,何婧.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3):192-195.
[3]牛春牧. 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6):680-6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