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球游戏》教学设计-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球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的可塑性很强,给每一位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设计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路清晰明确。
本节设计思路如下。
1. 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 构建新知。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
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摸到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是非常有益的。
3应用拓展。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可能性,建立知识模型。
最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活动:抛硬币。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过“抛硬币”,我将硬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哪面朝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可真快啊!说得非常好,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现在箱子里有9个白球,1个黄球,摸出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略作思考后猜测,并跃跃欲试,都想亲自摸一摸)
生1:可能是白球。
生2:可能是黄球。
生3: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4:白球多,所以很可能摸到白球。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摸球游戏。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通过猜测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猜测摸球的结果不统一,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且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
(二)引导探究,实践体验
1. 活动一。
师:同学们积极性这样高,下面就让你们都来摸一摸。
记录自己摸到的结果,并与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摸到的情况。
(小组长组织小组内4人,每人都摸20次并记录摸到的结果。
)
师:看看你们记录的结果,能和别人说说你摸球的情况吗?
生1:我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生2:我摸到的可能是黄球。
生3:我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4:白球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但有时也能摸到黄球,只不过次数少。
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活动,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摸到的实际情况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尝试、探索、观察、分析与验证
的过程,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感知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
)
2. 活动二。
师:这个盒子里有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摸到的是白球。
生2:白球的可能性大些,黄球可能性小些,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师: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很棒!下面我们来实际摸一摸,检验一下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好吗?
(学生自主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
师: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吗?次数越多越是这样,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些,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3. 活动三。
师:这里有一个转动转盘(三分之一是黄色,三分之二是蓝色),转动指针最可能指到什么颜色?看谁用语言表达得好![
生:可能转到蓝色,也可能转到黄色。
生:可能转到蓝色,也可能转到黄色,但转到蓝色的可能性大。
师:说得真好,我想请几名同学来试试好吗?
(设计意图知识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的,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充分感知可能摸到白球、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大等,再次感知不确定现象,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
(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来完成几道题好吗?(投影出示练一练第1题)我这准备了五个箱子(8白2红;5白5红;2白8红;10红;10白),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的想法不太一样,打开书第85页,自己来完成第1题。
你们可要认真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生1:左侧的都和“可能是白球”连;“10红”和“一定不是白球”连;“10白”和“一定是白球”连。
生2:我有不同意见,“8白2红”应该和“很可能是白球”连,因为白球多;“5白5红”和“可能是白球”连,因为它们一样多;“2白8红”和“白球的可能性很小”连,因为白球少。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并且给以掌声。
生1:但是这三个箱子中都有可能摸到白球啊?
生2:你连得不够确切,是可能,但我是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连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通过刚才的辩论,能看出同学们已经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
同学们学得不错,做题也很认真。
对了,我们大庆的冬天下雪吗?
生:下雪。
师:那武汉、海南呢?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三地下雪的情况吗?
生1:大庆的冬天一定下雪。
生2:武汉的冬天可能下雪。
生3:海南的冬天不可能下雪。
师:很好。
我们的身边有好多好多的事情,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一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吧?
生1:我偶尔会感冒。
生2:人一定会死去。
生3:公鸡不可能下蛋。
生4:地球不可能爆炸。
生5: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
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习的气氛又推向了新的高潮。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你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再通过此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理解、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并且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了应用意识。
把哈尔滨改成大庆,使学生更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