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原发性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伴颈内静脉瘤栓和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04241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e.png)
四川医学2021年1月第42卷(第1期)SOuan Media!Journal,2021#Vol.42#No.1・97・•短篇报道与9:"dl:10.16252/ki.imn1004-0501-2021.01.022皮下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杜田,金欢,孙战文,彭涛,徐亚欢(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病理科,湖北黄石435000)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018年3月19日因“左侧大腿肿物逐渐增大1年余”就诊于我院。
患者1年多前无意中扪及左侧大腿肿物,约鸽蛋大小,无疼痛、无局部红肿、无皮肤破溃,未予诊治。
1年来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伴局部胀痛不适。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左大腿外侧可及一大小约4cm X4cm包块,质中,活动度尚可,压痛(-),无波动及搏动感,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皮肤破溃。
辅助检查:局部彩色超声检查:左大腿脂肪层内实性包块,距体表约0.2cm处脂肪层内可见一大小约3.2cmXl.5cm混合回声光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可见低回声区*CDFI:光团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左大腿MRI平扫加增强提示:左大腿中外侧皮下脂肪层占位,左侧大腿皮下见结节状T1等、T2等高信号,较大径面约3.3cmX1.5c叫增强后呈环形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神经鞘瘤?(见图1)其余各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第3天在腰麻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大腿外侧脂肪层内囊性包块,大小为4cmX4cm X3cm,包膜尚 完整,内含黏液状物质伴黑色质软团块,基底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及肌筋膜粘连*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见图2):依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考虑黏液样脂肪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100(个别+),Desmin (-),CD34(血管+),SMA(-),CDK4(±),MDM2 (+),Vimentin(+),Ki-67(LI约30%)*遂于1周后再次于全麻下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送检组织原手术切口周围可见少许肿瘤组织残留,四周切缘及底切缘未见肿瘤组织。
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进展
![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e5e6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a.png)
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进展唐淑玲1,蒋奕1,21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淋巴水肿诊疗中心,南宁530021;2 广西高校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摘要:淋巴水肿是一种以淋巴引流障碍导致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原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淋巴系统发育不良和淋巴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
多数病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近30%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基因突变发生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信号通路中。
继发性淋巴水肿常见的病因包括创伤、寄生虫感染、外科手术、放化疗及黑色素瘤等。
近年来,随着实体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癌症相关淋巴水肿已经成为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
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本质上是姑息性的,以延缓病情进展为治疗目的,主要包括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及组织基因工程等方法。
关键词:淋巴水肿;实验研究;药物治疗;淋巴再生;组织工程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0.026中图分类号:R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0-0102-04淋巴水肿是一种由于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不良或继发性淋巴循环系统受损,引起淋巴液回流障碍,导致富含大量高蛋白和细胞代谢产物的淋巴液淤积在组织间隙形成的高蛋白水肿。
淋巴水肿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致残率高,难以治愈。
多数病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近30%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基因突变发生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信号通路中,典型的有Nonne-Milroy疾病和Emberger综合征等。
继发性淋巴水肿常见的病因包括创伤、寄生虫感染、外科手术、放化疗及黑色素瘤等。
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清扫引流区域淋巴结是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始动因素,因其破坏了淋巴系统的解剖结构,造成淋巴通路断裂,随后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进一步破坏淋巴管内皮细胞,影响淋巴再生,诱导纤维化发生,增加继发性淋巴水肿的风险[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4616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5.png)
•综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刘珍如 周 园 刘梦茜 王晓晴 综述,王大光 审校(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早期DFSP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导致临床医师容易漏诊、误诊,此外,DFSP经手术治疗后仍有高复发率,部分病变更会出现纤维肉瘤化改变,增加其转移风险、并提示预后不佳。
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DFSP的诊断及治疗,透过皮肤镜、病理活检帮助医师早期诊断,提高疾病检出率,并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有效降低病变复发率、避免远处转移,本文就DFSP的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莫氏手术;皮肤镜;伊马替尼[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3-0171-04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LIU Zhen-ru,ZHOU Yuan,LIU Meng-xi,WANG Xiao-qing,WANG Da-gua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atypical and low specificity clinical symptoms in early stage,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is a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 which might likely be misdiagnosis. In addition, eve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DFSP still has a high recurrence rate. Lesions with fibrosarcomatous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he risk of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FSP. Recent study showed with dermoscopy and pathological biopsy can help with early diagnosis and signicfanc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Also, with optimal treatment through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DFSP.Key words: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Mohs microgrsphic surgery;dermoscopy; imatinib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00703、8147289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0943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编号:2015-WSW-026)通信作者:王大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E-mail:*****************第一作者:刘珍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硕士研究生;E-mail:*****************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速度缓慢、起源于皮肤,并可累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于1924年由Darier 及Ferrandh首次报道[1-2],DFSP病理改变主要呈“蟹足样”浸润生长,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肺及甲状腺双原发性癌伴甲状腺癌肺内及肺腺癌内转移1例报道
![肺及甲状腺双原发性癌伴甲状腺癌肺内及肺腺癌内转移1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4a96ab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0.png)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4.23.1192肺及甲状腺双原发性癌伴甲状腺癌肺内及肺腺癌内转移1例报道陈思琴1,甘思远2,陈正德3,黄剑1Double Primary Cancer of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Intrapulmonary and Intra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CHEN Siqin 1, GAN Siyuan 2, CHEN Zhengde 3, HUANG Jian 11.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Research Cente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13, China;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13, China;3. Department of Vascular and Thyroid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13,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HUANGJian,E-mail:186****************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572610)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关键词:肺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肺浸润性癌;癌转移中图分类号:R734.2; R73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病例报道·收稿日期:2023-11-13;修回日期:2024-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610)作者单位:1. 524013 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2. 524013 湛江,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 3. 524013 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通信作者:黄剑(196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病理诊断,E-mail: 186****************,ORCID: 0000-0001-8117-1028作者简介:陈思琴(1996-),女,硕士在读,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ORCID: 0009-0006- 0298-14220 引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来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PTC 发生远处转移较少见,远处转移常见于肺[1],而肺内原发癌内转移性PTC 的情况十分罕见。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复习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6cf71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a.png)
甲状腺髓样癌是由具有甲状腺C细胞分化证据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比例小于2%~3%[1]。
C细胞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降钙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激素,其属于摄取胺前体和脱羧反应细胞,因此该病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
甲状腺髓样癌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2]。
约70%的患者为散发性,女性占优势,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60岁。
约30%的患者为遗传性,发病年龄较小。
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发病率较低,且形态学具有多样性,易与其他肿瘤混淆,该文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4例甲状腺髓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甲状腺髓样癌4例,其中2例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
所有患者均经高级职称医师确诊。
4例患者均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3.030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复习时庆伟1,王正21.扬州东方医院病理科,江苏扬州225012;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4例甲状腺髓样癌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胞浆较为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排列呈巢状、片状或梁索状,均见淀粉样物质沉积。
免疫组化Calcitonin、TTF-1、Syn、CgA、CD56均为阳性,TG、CK19阴性,Ki67指数较低。
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是非常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多样性,需要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RET基因突变检测辅助诊断。
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皮肤组织细胞瘤结
![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皮肤组织细胞瘤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385fa503d8ce2f0166235d.png)
免疫组织化学肿瘤鉴别诊断刘勇路名芝江西省人民医院刘勇,男,1970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2004年破格晋升主任医师职称。
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从事病理工作至今,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江西医学院病理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4年入选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病理专业唯一一名),2004年获得“江西省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2000年获江西省“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江西省卫生厅和江西省人民医院授予“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为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点科室。
【通讯地址:330006 南昌市爱国路92号江西省人民医院刘勇,电话(0791)6895672;;;】目录纤维组织细胞瘤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黑色素瘤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病变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血管球瘤微囊性附件癌,MAC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与肺转移性小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鳞状细胞/基底鳞状细胞癌皮肤和皮下组织粘液样病变的鉴别诊断鼻咽部血管纤维瘤鼻窦血管外皮瘤嗅神经母细胞瘤肺的炎性假瘤支气管错构瘤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肺腺纤维瘤肺的脑膜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肺癌中cytokeratins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免疫组化表达肺的微乳头状癌肺的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肺类癌/胃肠道类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比较研究肺透明细胞瘤(糖瘤)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肺癌的类固醇受体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支持细胞肺淋巴瘤间皮瘤(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膜韧带样肿瘤胸膜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胸腺乳头状癌心脏粘液瘤原发性心脏肉瘤造釉细胞瘤唾液(涎)腺的上皮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唾液腺癌/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管状腺瘤唾液腺囊腺癌腺泡细胞肿瘤唾液腺多形性低分化腺癌上皮—肌上皮癌唾液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唾液腺小细胞癌食道上皮食道Merkel细胞癌胃腺癌,Cytokeratins十二指肠和十二指肠壶腹类癌胃肠间质瘤(GIST)小肠的胃肠间质瘤(GIST)结肠的胃肠间质瘤(GIST)胃肠自主神经瘤(GANT,丛状肉瘤)胃肠血管球瘤肝细胞癌/胆管癌/转移性腺癌胰腺肿瘤胰腺癌,cytokeratin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内分泌肿瘤结肠腺癌派杰(Paget’s)病乳房肌纤维母细胞瘤(乳腺梭形细胞瘤)乳腺,特异性CK乳腺癌,类固醇受体的表达率乳腺癌中的E-cadherin、β-caternin和CD44乳腺小细胞癌乳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瘤(类似纤维瘤病)纤维结构不良和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玫瑰花结状上皮样骨肉瘤小细胞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脊索瘤骨肌纤维肉瘤成人肾上皮肿瘤,概述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MAF)肾小球旁细胞瘤(肾素瘤)血管肌肉脂肪瘤泌尿上皮的Cytokeratin膀胱的平滑肌肿瘤泌尿上皮:正常/反应性/原位癌(CIS)膀胱原发性腺癌、泌尿上皮癌和继发性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卵巢肿瘤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卵巢肝样卵黄囊瘤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血管外皮样肿瘤,PEComa女性外阴软组织肿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表浅性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葡萄胎;完全性/部分性/绒毛膜癌/胎盘部位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胚胎性癌睾丸卵黄囊瘤(内胚窦瘤)睾丸畸胎瘤精囊腺癌Wolffian(中肾)附件肿瘤,WATs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多形性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分泌性脑膜瘤脉络丛肿瘤幼儿型髓母细胞瘤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淋巴间质的甲状腺嗜酸细胞乳头状癌甲状腺岛状癌(低分化癌)甲状腺间变性癌(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肿瘤中的c-erbB-2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甲状旁腺肿瘤肾上腺肿瘤睫状体腺癌淋巴结和脾的炎性假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前体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免疫细胞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脾边缘区淋巴瘤(伴有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脏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瘤/浆细胞骨髓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s 淋巴瘤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样一种新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覃样肉芽肿/Sezary’s综合症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淋巴瘤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0+),T和裸(null)细胞型,ALC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肉瘤粒细胞肉瘤结节性筋膜炎钙化性纤维假瘤腹壁纤维瘤病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假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伴有畸形细胞的皮肤纤维瘤幼年型黄色肉芽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巨细胞性纤维母细胞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脂肪瘤梭形细胞型脂肪瘤软骨脂肪瘤腹膜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横纹肌瘤卡波西(Kaposi)型血管内皮瘤软组织血管肉瘤血管外皮瘤神经鞘瘤(雪旺细胞瘤)良性上皮样雪旺细胞瘤黑色素性雪旺细胞瘤神经纤维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粘液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上皮样恶性雪旺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滑膜肉瘤骨外粘液型软骨肉瘤软组织骨化性纤维粘液样肿瘤副脊索瘤(周围组织脊索瘤、脊索样肉瘤)软组织细胞型粘液瘤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皮肤组织细胞瘤、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化、纤维性黄色瘤)免疫组化1、a—1—抗胰蛋白酶阳性2、XIIIa因子阳性变异型1、结构的特异性1)深部浸润2)伴有萎缩3)动脉瘤样4)血管外皮瘤样5)栅栏状2、细胞/间质的特异性1)透明细胞2)颗粒细胞3)肌纤维母细胞4)硬化5)畸胎细胞6)破骨细胞样巨细胞7)不典型(假性肉瘤样)8)含铁血黄素沉着9)胆固醇沉着10)栅栏状11)粘液样12)类脂状“踝型”3、结构和细胞/间质的特异性1)上皮样细胞2)良性细胞3)平滑肌增生4)多核细胞组织细胞瘤5)细胞性神经鞘粘液瘤6)丛状纤维组织细胞7)丛状黄色瘤鉴别诊断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这是一种新型的好发于手和脚的特征性软组织肿瘤,有侵犯指甲的倾向。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例报道伴文献复习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例报道伴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3133f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3.png)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例报道伴文献复习戴向农;叶兴东;邹新青;田歆;林日华;韩建德【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7(024)006【总页数】6页(P389-394)【关键词】B淋巴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作者】戴向农;叶兴东;邹新青;田歆;林日华;韩建德【作者单位】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皮肤淋巴瘤是指以皮肤损害为初发或突出表现的淋巴瘤,包括原发于皮肤者,或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而以后发生于皮肤者。
原发于皮肤者约占结外淋巴瘤的第三位[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类由大B淋巴样细胞呈弥漫性生长构成的B细胞恶性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2],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leg type, PCLBCL-LT)是原发性皮肤淋巴瘤少见类型,1996年Vermeer等[3]首次报道,近年陆续有报道[4]。
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68f0ff0552ea551810a687ff.png)
肿块 :术前 确诊 困难 . 被误诊 为卵巢癌 、 卵管 炎或输 卵 常 输 管积水 本 文报告病例 被误 诊为陈旧性宫外孕 像输 卵管腺癌及多数卵巢上皮性癌那样 , 卵管恶性苗 输
勒管混合瘤可播散至腹 腔 内, 导致 癌病或 营养不 足 , 巴转 淋 移亦常见 , 也可经 血液 转移。常见转移 部位为盆腔内和腹 部 器官 , 远处 转移至肝 、 肺或骨者罕 见。转移灶 可以是 癌 、 肉瘤 或两种成分均有 该病预后很差 . 文献报告平均生存率 仅为
(0 72 堑 201 7q 稿 0 2 0 .f3 0 11 .0修 回) 1
原 发 性输 卵 管 癌 肉瘤 一 例报 告 及 文 献 回顾
朱 颖军 王有志 高 企 贤
关键词
癌肉瘤
输卵管肿瘤
混 合瘤 , 恶性
卵巢 。原 发 于输 卵管 者 非 常 罕见 ,9 3年 美 国学 者 C r 19 al s
输 卵管癌 肉瘤属 于恶性 苗勒管混 合瘤 ( l nn xd mag a t e i mi
Mu ei mo . lr nt r MMT)非常罕 见。 l a u , 1 病例 报告 患者 诊 女 , l 一固下腹间 断胀痛 2年 , 重 3个 月就 5岁 加 检查发现左 附件肿块 . 1 9 于 9 8年 4 4日人院一2年前 月
维普资讯
37 6
T ̄ j Ve .ue2 0 , [ 0No6 a i idJJn 0 2 Vo 3 n nI
不必 进手术 室 , 在抢救 室及治疗 室即可施 行 , 费用低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剖伤
2 姜蔚 国 . 刘风春 慢性硬膜 下血肿成分分析和发病机理研究 中国 神经精神杂志 .9 2 1 :3 19 ,8 3 1 3 王拥军 . 方 明. 高蔚然 , 慢性硬膜下血 肿的发病机制 的研究 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9 . : ~3 1 【72 9 9 ( 】
肺部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
![肺部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https://img.taocdn.com/s3/m/4c400c7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肺部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 1 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 是一浅表局限性、分化未定的软组织肿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0.1%-0.3% 。
国内报道较少。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下或真皮缓慢生长的肿块,部分病例位于躯干和头颈部,偶尔发生于肺,镜下主要组织学特点是由实性排列的组织细胞样细胞和不规则的出血囊腔构成。
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 例报道如下。
一、病例介绍患儿女 4岁因喉部不适就诊,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肿瘤可能性大。
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左上肺叶前段切除术+胸腔镜左上肺尖后段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切除肿物快速冰冻病理提示:(左肺上叶)病变由上皮样、梭形细胞构成,境界清,可见核沟,间质散在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考虑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待常规、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
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左肺上叶)短梭形细胞肿瘤,病变边界清楚,浸润支气管管壁、肺泡腔、肺内淋巴结,肿瘤细胞漩涡状、束状排列,胞浆丰富淡粉染,核膜薄,染色质空泡状,见小核仁。
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a(-);CD68(散在少量+);CK(-);CK7(-);Ki-67(阳性率15%);S-100(-);TTF-1(-);Langerin(-);CD163(+);SMA(-);ALK(D5F3)(-);CD117(-); CD21(-);CD23(-);CD34(-);EMA(+);Calponin(-);Desmin(-);CD4(-);Fascin(-); PR(-)。
原位杂交:肿瘤细胞:EBER(-)。
FISH检测示肿瘤细胞:14% EWSR1基因分离重排阳性,56%为3倍体。
诊断:(左肺上叶)形态结合免疫组化及FISH结果符合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bfa6f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b.png)
中N实验诊断学 2021什:第25卷第3期445;l]Tran S.Kim EE.C'hin AC. Severe menorrhagia.unilateral ovarian mas s,elevated inhihin levels,and severe hypothyroidism:A 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V a n W y k and Cirumbach syndrome[J]. Jour 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3,48(l):e51.[53Xie Z»Li L»Liu W*e t a 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giant ovarian cyst by levothyroxin in a young adult w o m a n: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 2018,44 (11 ):2115.[6] Panico A,Lupoli GA.Fonderico F.et a l. Multiple ovarian cysts i na young girl with severe hypothyroidism[J].Thyroid, 2007. 17(12):1289.[7] H u Y Y,Li G M,H u W W,e t a l.Characteristics of girls with pituitary hyperplasia and sexual precocity secondary to primary hypo thyroidism[J]. Acta Paediatrica,2014,103(1) :e43.[8] Dharmshaktu P.Kutiyal A,D h a n w a l D. Vanishing large ovariancyst with thyroxine therapy[J]. Endocrinology,Diabetes and Me- tabolism Case Reports, 2013.1 :130050.[9] Yamashita Y.K a w a m u r a T.Fujikawa R,et a l. Regression of bothpituitary and ovarian cys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yroid hor m o n e in a case of primary hypothyroidism[J]. Internal Medicine(Tokyo,Japan),2001.10(8):751.[l〇]Muderris II.Boztosun A.O n e r G,et a l. Effect of thyroid hor m o n 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ovarian volume and androgen hormones in patients with untrealed primary hypothyroidism[ J].A n n Saudi M e d,2011 ,31(2):145.[11] Alkhani A M,C u s i m a n o M.K ovacs K,et a l. Cytology of pituitary thyrotroph hyperpilasia in protracted primary hypothyroidism [J]. Pituitary,1999.1(3) :291.[12] Durbin K L.Diaz monles T, Loveless M B. V a n W y k and G r u mbach syndrome:an unusual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f[J].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2011,24 (4 ):e93.[13] Ansari M S,Almalki M H.Primary hypothyroidism with marked-ly high prolactin[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2016»7:35. [14] Kanza RE. Spontaneous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andpituitary hyperplasia mimicking macroadenoma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hypothyroidism[J].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 ,5(1):20.(收稿日期:2020 —07—15)文章编号:1007 —4287(2021)03 —0445 —02原发性甲状腺鱗状细胞癌1例张广旭,逯泓智,付晶瑶,沈珂羽,张广,(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吉林长春130033)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发现颈部结节半个月,声音嘶哑 一周。
MKN-45人胃癌实体瘤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肿瘤组织和癌旁远近端组织肿瘤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MKN-45人胃癌实体瘤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肿瘤组织和癌旁远近端组织肿瘤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bdb00a03d8ce2f00662338.png)
or m eta s t a si s, de tect tu m ora ss oci a t ed f a ct or ex p res si on i n tu m or ti ss u e, p rox i m a lt i s su ea wa yf rom tu m ors a nd di s ta lt i s s ue a wa y f rom
相关, 肿瘤组织即使被切除, 但在肿瘤近端� 远端组织中仍然存在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物质基础 , 肿瘤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K N45 � � S UN D a- , ZH A N G X a , XU � � � � � � � � J � � � � -� , LU � Ye � � � , � � JU � D a� � � e� , HE J , YE M , JI AO Ja -e , W E IP - a .I e fTad a C e e M ed c e Re ea c , C PLA Ge e a H C e � A d a : W E IP - a a, Be , E a :c @ 100853 , C a .ed .c
m i croe nvi ronm e nt of the t um orp rone. M p rox i m a l t i s su e a wa y f rom t u m ors
i m m unohi s t ochem i ca l d et ect i on VEG F, KD R , ECa d, C OX 2, te lom era s e, IC AM1 g ene p rot ei n ex p ress i on. R The t um or t i s su ea nd p rox i m a lt i s su ea wa yf rom t u m ors a nd d i s t a lt i s s ue a wa yf rom t u m ors VEG F, t um ors a nd d i s t a lt i s s ue a wa y f rom t um ors VEG F, KD R g ene p rotei n KD R , ECa d, C OX 2, IC AM1, t elom e ra s eg ene p rot ei n ex p res s i on d i f fere nces were st a t i s t i ca ll y s i g ni f i ca nt ( P < 0. 01 ) , p rox i m a l ti s su ea wa y from ex p res s i on were s i g ni f i ca nt ly d i ff erent ( P < 0. 01 ) , ECa d, te lom era se e x p res si on were s i g ni f i ca nt l y di ff erent( P < 0. 05 ) ,C OX 2,IC AM1 i n di s t a l t i ss u e a wa y f rom C tu m ors were no s ta ti st i ca l ly s i g ni f i ca nt . There wa s cl os e rel a ti onshi p a m ongt he tu m or ti s su ea nd p rox i m a l ti ss u ea wa y from tu m ors,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7dd869783e0912a2162a64.png)
下见肿块 4 c m× 4 c m ×2 c m, 切 面灰 白色 , 质 地嫩 , 呈 胶冻 2 . 3 镜检 肿瘤位 于皮 下 , 呈多结节生长 , 结节 间为不完整
数为高级别肿瘤 , 且较普通的高级别黏液纤维 肉瘤更具 侵袭
性。
的纤细纤维组织 。肿瘤 由疏松 区与致密 区组成 , 致密区约 占
理 性 核 分 裂 。致 密 区可 见 坏 死 , 且多 见于 与疏松 区交界处 ,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新华 医 院病理科 上皮 样 黏 液纤维 肉瘤 1例 , 标本 经 1 0 % 中性 福尔 马林 固定 , 石蜡 包
埋, H E染 色 , 免疫 组化采用 E n V i s i o n法 , 一抗包 括 v i me n t i n 、
2 0 0 0 9 2
作者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新华医 院病理科
指数为 1 0 % ~1 5 %。
作者简介 : 管雯斌 , 男, 硕 士研究 生 , 医师 。E — ma i l :c e l i c e l i 0 2 @1 2 6
C Om
2 . 5 病理诊断
3 讨 论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3 J u l ; 2 9 ( 样黏 液 纤 维 肉瘤 1 例 并 文 献 复 习
管 雯斌 , 王 立峰 , 吴 湘如
摘要 : 目的 法 探 讨上皮样黏液纤维 肉瘤 的临床病理 特征 。方
C K ( A E 1 / A E 3 C K P G M1 C D 3 4 C D 3 1 A L K B C L 一 2 S 一 1 0 0 ,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98e69875e87101f69f319510.png)
组织切片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
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
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
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 肝脂肪变性诊断依据: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 肾贫血性梗死诊断依据: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3.梗死部分呈楔形;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 肉芽组织诊断依据: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 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诊断依据: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 急性肺淤血水肿诊断依据: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3.高倍镜下,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横断面上可见数个并列的红细胞,肺泡间隔因而增宽。
硬性纤维瘤,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SCC标记物
![硬性纤维瘤,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SCC标记物](https://img.taocdn.com/s3/m/f4023612fc4ffe473368ab72.png)
硬性纤维瘤硬性纤维瘤是来自肌肉筋膜组织的肿瘤, 具有局部蔓延和浸润的能力, 类似低度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 肿瘤无包膜, 呈浸润性生长, 可浸及邻近组织和器官, 但不发生远处转移, 术后极易复发。
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 并按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原则进行切除, 切除越彻底越好。
单纯手术切除其局部复发率高达70%。
故应尽可能行广泛切除, 切除范围至少达正常组织的3~5cm , 尤其长轴方向切除更应广泛。
如切除范围有疑问, 可在标本边缘作多处术中冷冻切片, 病检予以证实。
放疗可使80%的肿瘤缩小或消失, 肿瘤部位表现为残留纤维化。
硬性纤维瘤术后应常规行辅助性放疗, 以免复发。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概念滤泡树突细胞(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也称树突网状细胞( dendritic reticulum cell) ,是淋巴结生发中心中主要的支持细胞,主要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内,构成紧密的网状支架。
其主要功能是抗原捕获、提呈以及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作用。
滤泡树突细胞可存在于除脑以外全身各脏器。
滤泡树突状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起源于树突网织细胞,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多见于颈部和腋窝淋巴结。
2001年WHO将滤泡树突细胞肿瘤/肉瘤定义具有FDC形态和免疫表型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呈肿瘤性增生,根据细胞学分级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确定肉瘤或肿瘤。
2.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文献报道约10~20%的FDCS 患者伴发Castleman 病[1, 2],既可以先发生Castleman病,也可以两者同时。
滤泡树突状肉瘤好发生于透明血管亚型( hyaline vascular castleman disease , HVCD) ,HVCD是一种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主要发生于纵隔或颈部。
有人认为HVCD 是FDCS 的前驱性病变,FDCS 可能通过FDC 增生→不典型增生→肿瘤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1例乳腺癌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并文献复习
![1例乳腺癌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d35f5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e.png)
1例乳腺癌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并文献复习
位莉;丛竹军;高香亭;严颖;陶林;贾薇
【期刊名称】《农垦医学》
【年(卷),期】2024(46)2
【摘要】乳腺癌转移以同侧腋窝淋巴结常见,而以对侧腋窝淋巴结原发性转移较为少见,乳腺癌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还是局部扩散性疾病目前仍存在争议。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癌术后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患者的病程及
诊疗过程,明确疾病诊断,研究其治疗方案,已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4页(P189-192)
【作者】位莉;丛竹军;高香亭;严颖;陶林;贾薇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术后对侧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1例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在整形保乳手术中的应
用价值3.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及腋窝清扫术
的指导价值4.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5.超声引导下腋窝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
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ca38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2.png)
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进展邢进;郭京【摘要】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 MTC) derives from thyroid parafollicular cells in histology and is a relatively un-common malignant tumor, accounting for 3%~5%of all thyroid carcinomas.MTC cells can produce calcitonin and other endocrine active substance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y have diarrhea, flushing and other carcinoid syndrome or endo-crine disorders.Total thyroid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treatment.So i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thyroid carcinoma.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progression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MTC.%甲状腺髓样癌(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为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5%,其组织来源为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MTC细胞能够产生降钙素( calcitonin)和其他具有内分泌活性的物质,其临床表现可有腹泻、潮红等类癌综合征或内分泌失调的表现,治疗上主张甲状腺全切除术,故不同于其他类型甲状腺癌。
本文就MTC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癌;手术;进展【作者】邢进;郭京【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妇幼保健所,辽宁大连116021;大连医科大学手术学实验中心,辽宁大连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是甲状腺癌中相对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5%,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异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
1例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患的报道分析
![1例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患的报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8fd6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到改善。
中医治疗肝硬化时会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的情况选用方药,从而恢复其脏腑的机能,提高其肝功能。
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肝硬化患者应用中医药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偲,郑佳连,王岩,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卢秉久辨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4):47-51. [2] 王秀玲,沈峰,齐艳.《神应经》治水四穴隔药灸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8):964-968.[3] 叶永安,刘蕊洁,杨先照,等.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点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20,61(4):346-350.[4] 郭晓霞,胡娜,廉晓晓,等.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7):1527-1533.[5] 李树志,刘铁军,沈东.刘铁军教授从肠毒辨治肝硬化内毒素血症[J].吉林中医药,2020,40(4):466-468.[6] 李佃贵,李刚,刘金里,等.李佃贵以“浊毒”立论治疗肝硬化经验[J].陕西中医,2006,27(11):1394-1395.[7] 高宪虹.肝硬化辨证分型论治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54-55.[8] 邢登洲.肝硬化中医辨治的临床体会[J].甘肃医药,2008,27(3):26-27.[9] 侯丽颖,刘友章,季幸姝,等.从肝脾相关理论论治肝硬化[J].新中医,2009,41(8):114-116.[10]吴旻,李金会.下淤血汤加减治疗肝硬化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5):36-37.[11]孙志国,崔海峰.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体会[J].甘肃科技,2015,31(6):115-116.[12]黄红刚.大黄蟅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指标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8):1048-1051.[13]勾文忠.拉米夫定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5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95-96.·病例报告·1例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患的报道分析余 波,胡志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 成都 610240)[摘要]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CT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CT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21b8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0.png)
PTC)是 其 中 最 为 常 见 的 类 型,区 域 淋 巴
获取 CT 图像后行 CT 增强 扫 描.以 碘 佛 醇 为 碘 对
. 对 PTC
比剂,药 物 浓 度 为 50 mL33.
9 g,取 药 品 75 mL
(平均剂量 1.
25 mLkg-1 )与 15 mL 生 理 盐 水 混
实用临床医学 2023 年第 24 卷第 1 期
Prac
t
i
ca
lCl
i
n
i
ca
lMed
i
c
i
ne,
2023,
Vo
l24,
No1
63
CT 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联合1 ,曾炳亮2 ,李虹璐2 ,李滋聪2
(
南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 抚州 344500;2.
s
G
ye
ymphnodeme
t
a
s
i
si
nPTC(
P <0.
05).
Conc
l
u
s
i
on Thevenouspha
s
eCT va
l
ueo
fp
r
ima
r
umo
rc
anp
r
ed
i
c
t
yt
收稿日期:2021
G
10
G
22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健委科技计划(
202130073)
作者简介:张联合(
1968—),男,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的研究.
PTC 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滤泡亚型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滤泡亚型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fbf3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4.png)
滤泡亚型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孙琦璇;代权伟;高铭;丁亚磊;邱新光【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30)1【摘要】目的探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22-1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中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6例FVPTC患者(FVPTC组)及110例CPTC患者(CPTC组)的临床资料。
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VPTC及CPTC患者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FVPTC组的肿瘤直径、彩超分级、BRAF基因突变率、淋巴结转移个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均低于CP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FVPTC组中肿瘤大小和彩超分级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
CPTC组中彩超分级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FVPTC的多项临床特征与CPTC存在差异,可协助鉴别诊断。
肿瘤体积大、彩超分级高的年轻患者CLNM可能性较大,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总页数】4页(P10-13)【作者】孙琦璇;代权伟;高铭;丁亚磊;邱新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相关文献】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2.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3.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4.经典型及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5.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临床资料 .
患者男 性 ,2岁 , “ 6 因 发现 颈部 包块 4 0余
年, 左颈部淋 巴结 肿 大 3个 月 , 伴声 嘶 1个 月 ” 院 。患 者 入
4 前 发 现 左 颈 前 有 一 约 “ 指 尖 ” 小 肿 块 , 经 任 何 治 0年 拇 大 未
静 , 映梅 , 守京 王 杨
块 , 13病例伴 有疼 痛。虽然 S F被认 为是一种低度恶性 有 / E 的纤 维 肉瘤 J 但其大多 数表现为一 种更具侵袭性 的肿瘤 , , 其 复发率 >5 % 、 移 率 为 4 % ~8 % 、 死 率为 2 % ~ 0 转 3 6 病 5
5 7% [ ,
形大包块 , 最大直径 约 7 c 质 硬 , 面 尚光 滑 , 动度 差。 m, 表 活 左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及 锁骨上窝可触及数枚肿大淋 巴结 , 最 大直径约 5c m。包块 听诊 , 无血管杂音 。B超示 甲状腺左 叶 体积增大 , 正常结构 消失 , 多考虑 为 甲状 腺癌 。左 侧颈 部 多 发肿大淋 巴结 , 部分 融合 , 提示淋 巴结转 移 。甲状 腺 右叶 大 小正常 , 未见 明显异 常。C T示 甲状腺左 叶及 峡部增 大 , 内见 数个 团状病灶融 合 , 最大 直径 约 5 5c 呈不 均匀 强化 , . m, 向 下达前上纵隔 。左侧锁 骨间隙及 锁骨上 窝见 多发大 小不 一
硬 化 性 上 皮 样 纤 维 肉 瘤 (c rs ge i eodf rsr — sl oi pt li boac e n hi i o
m ,S F 是一 种 罕见 的特殊 类 型 的纤 维 肉瘤 … , Me — a E) 由 i s Kn bo i lm等 于 19 d 9 5年首先 报道并 命名 。该 肿瘤 由圆形 、 卵 圆形或多边形 的上皮样 细胞 构成 , 呈条索状 、 状或 腺泡 巢 状排列 , 布于大量 嗜伊 红 、 分 玻璃样变性 的胶原纤维 中 , 并且
及质硬结 节 2枚 , 包膜不完整 , 面灰 白、 切 灰红 , 局部似钙化 。
光镜下见肿瘤 由形态较一致的圆形 、 圆形或多边形上皮 样 卵 细胞构成 , 呈巢状 、 条索状或腺泡状排列 , 分布在大量玻 璃样 变性 的纤维组织 中。肿瘤伴 大量坏 死 , 微血 管浸润 , 局部 区
1 4年( 平均 7 7年) , . J远处转移最常见 的部 位依次 为肺 脏 、 胸膜 、 、 骨 乳腺 、 肝脏 、 软组 织 、 大脑 以及 淋 巴结 ’ 。但 最新 统计 分 析 表 明 ,>2 % 的患 者 明 确诊 断 时 已发 生 远 处 转 7 移 。本文现报道 1 原发 于甲状腺的 S F 并结 合文献 分 例 E , 析和讨论该肿瘤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 断。
疗, 直至包块缓慢 增大 至 约“ 蛋 ” 鸡 大小 , 无不 适感 。查体 :
颈 软 无抵 抗 , 管 右 偏 , 静 脉 无 怒 张 。 左 颈 前 可 见 一 椭 圆 气 颈
关键 词 : 甲状腺肿瘤 ; 软组织 肉瘤 ;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 肉瘤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 7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பைடு நூலகம்7 9 (0 2 0 0 3 0 10 — 39 2 1 )8— 90— 4
・
9 0・ 3
临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 志
_Ci EpP to 2 1 u ;8 8 , l x ahl 0 2A g2 ( ) n
甲状 腺 原发 性硬 化 性 上 皮样 纤维 肉瘤伴 颈 内静脉 瘤栓 和 淋 巴结转 移 1例并 文 献复 习
刘坦坦 , 云峰 , 王 李
摘要 : 目的
1 材 料 与 方 法
域肿瘤细胞密度较高 , 核异型 明显 , 核分裂多见 。免疫表 型 :
肿 瘤 细 胞 v e t 弥 漫 阳 性 , C A 1 A 3 、 - 0 i ni m n 而 K( E / E ) S1 、 0 HM -5 C 3 、MA、em n等 均 为 阴性 , 瘤 细 胞 K一7增 B4 、D 4 S dsi 肿 i 6
自 19 9 5年最初报道 2 5例 以来 , 文献 中相继报道 约 8 9 例 -J而原发于 甲状腺的 S F尚未见报道 。S F具 有血管 9, E E 侵犯 、 局部复发和 ( 转移 的倾 向 , 程 5年 以上可 发生全 或) 病
身 扩 散 。初 次诊 断 至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的 时 间 范 围 为 4 7— .
探讨原发于 甲状腺非常罕见的硬化性上皮样纤
对 1例 甲状 腺 原 发性 S F进 行 E
维 肉瘤 (c rs ge i e o boacm ,S t 临床 病理 特 sl oi pt li f rsro a E ) e n h i di
征 、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方 法 诊
H E和免疫组 织化 学 E Vs n法染 色 、 n io i 电镜 观 察 , 复习 相 并 关文献。结果 灰 红不完整 甲状 腺及 周围肌肉组织 , 内触 其
具 有 纤 维 母 细 胞 超 微 结 构 分 化 特 征 。 发 病 年 龄 1 4~8 7
殖指数高达 5 % 。另外 , —a nn核旁点 状 阳性 , D 6 Bct i e M M2和
p 3核 阳 性 。 电 镜 显 示 肿 瘤 富 含 粗 面 内 质 网 , 有 纤 维 母 细 5 具
胞分化特征 。患者进行手术扩大切 除并辅 以术后化疗 , 术后 2个月复发 , 发现 “ 黄豆” 大小包块 。结论 S F是一 种少 见 E 的低度恶性肿瘤 , 可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转变为高度恶性肿 瘤, 并侵犯 血 管 , 生淋 巴结 转 移。另 外 , D 4 MD 2和 发 C K、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