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吉林吉林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
1.单选题
第1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B: 脱贫是我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C: 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遇到困难后要学会化整为零的重要性。

D: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答案】B
【解答】A项,搭配不当,应将意识改为行为。

C项,成分残缺,删去使或通过。

D项,语义重复,约和左右删去其一。

故选B。

2.文言文阅读
第2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从流飘荡从:_______________
②急湍甚箭甚:_______________
③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
④窥谷忘反反:_______________
(2)请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内容的句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文章第二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为了表现这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看到眼前的山水如此美丽,作者不禁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跟、随。

', '超过。

', '这里指飞奔的马。

', '同返,返回。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视觉、听觉相结合,能突出山奇水异的特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渴望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解答】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
(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到处都是奇特的山优异的水,真是独一无二的绝色美景。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写作目的能力。

答题时,一是要注意句子本身所反映的内容,也就是浅层次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句子的隐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角度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视觉上的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为听觉上的对偶句,对偶的运用,可以让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使画面活起来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第一问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三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的意思是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高峰,
(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
(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会)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现代文阅读
第3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边疼着,一边美好
①遇到他们,是在去南方的火车上。

彼时,他们剥好橘子正要往女儿口里送时,小女孩突然调皮一笑,像个小精灵般,腰肢一扭便滑开了。

②对面的我,被这温暖的一幕打动,眼见旅程无聊,便和他们搭讪了起来。

听他们口音,应是北方人,我便问:年关将近,你们怎么往南方去?在南方定居?
③男人摇头。

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上周好不容易买好车票,准备回北方老家过年,这刚到家第二天,便又急着返回南方。

到南方后把事情处理好,然后再回家过年。

④什么事这么慌张?这年头买张火车票容易吗,短短两三日就要来回奔波?
⑤男人看我疑惑,刚要说话,却被他的妻子给打断了。

女人指着孩子说,因为她骗了人家,他们才不得不来往匆匆。

⑥在他们的话匣子中,我才得知前后的原委:
⑦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九岁的女儿,就在他们工地旁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

男人干的是模板活,很累很苦;女人的活儿比较简单,在工地上做做饭,烧烧汤,支持家用。

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棚户区,来这里的都是农民工。

大家的日子过得虽然都是清苦,但相处得也是极为融洽。

⑧本来,棚户区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失幸福地继续着。

但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里,一个民工兄弟的女儿却得了病,医院下的诊断触目惊心:癌。

孩子在医院住了短暂的日子后,便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而回。

当然,医生也曾暗示过,说这种病发现时已是晚期,不是花钱的事了。

他们听出医生的弦外之音,才不得不抹着大把眼泪把孩子接回了家。

⑨据说,这种病有极强的传染性。

所以,谁也没敢去看她。

只有男人在网上查阅过,这种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

但是,没人信他。

⑩他和妻子,几次去过那个女孩的家。

尽管比较拮据,但每次去都买水果,送上几百元钱。

他们能表心意的,也只能如此了。

⑪几个月后的一天,星期一。

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女孩正躺在椅子上休养,对着门,对着阳光。

他们的女儿上学时,正好经过女孩家门口,看到屋内的她。

女儿隔院子喊,等放假了,我来看你。

那个女孩反问,你来看我干吗?女儿揉揉鼻子,略微想了想,便答道,我来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这几天,花开了,冰融了,水在欢快地唱歌。

还有,童话书里的小熊掉进陷阱后,又被猎人救了起来。

还有可恨的灰太狼,被喜羊羊捉弄得好惨呀……
⑫女儿一口气将她心中所认为的美好说了出来。

躺椅上的女孩苍白的面容上飞来了一抹嫣红。

女孩稍微挣扎了一下,眨巴着大眼睛,说,你真的会来吗?女儿重重点了点头,做出了承诺:我说话算话的,否则让我鼻子长到天上。

下周四上午我们放寒假,中午我就来看你。

我讲一天,你听一天,好吗?里面的女孩点点头,脸上笑靥如花;外面的女儿也点点头,面颊上阳光朵朵。

⑬约定,本是不会落空的。

只是女儿没想到,为了返途顺利,父母提前买好了火车票,且在第二天就出发了。

她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不敢跟父母言语。

她也知道,现在的火车票是多么难买。

⑭回家后,她才把心事告知于父母。

爸妈丝毫没耽误,决定次日就返程。

⑮我听完,鼻端酸酸,感动的同时却也问他们:值得吗?我知道,对于经济拮据的他们,不说来回上千公里的颠簸,光是车费怕是也不少。

⑯值得!男人郑重点点头,女儿答应过她,我们不能磨灭了那个女孩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

⑰这时,女人也指着女儿说:同时,我们也希望她以后也能珍惜别人对她的美好,更不希望她从小就视承诺为儿戏。

⑱在遇到他们之前,我很难想象,世间居然有美好得诸如他们这样的人,为了孩子对别人的承诺,不惜颠簸千里之遥来兑现诺言。

现在我知道,说是为了生命即将陨落前的悲悯也好,还是为了捍卫并践行承诺也罢,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④段的两个疑问句既写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推动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B: 选文第⑩段写到男子和妻子虽然生活拮据,但每次都会去带水果和现金去看望患癌症的女孩,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好和善良。

C: 选文第⑬段写到女儿把心事压在心底,可以看出他们女儿的懦弱和不守信用。

D: 选文的结尾写到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2)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

(3)品析第⑫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的理解。

【答案】C
(2)插叙。

工地上一个农民工的女儿得了癌症,男人和他的妻子几次去看望生病的女孩。

几个月后的一天,他们的女儿遇见得病的女孩,女儿约好寒假后来看她,给她讲故事。

放假农民工夫妇带着女儿回到北方老家,得知女儿的承诺后,次日又买票返回南方,帮助女儿兑现承诺。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个女孩的笑容比作花和阳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女孩彼此做出承诺后高兴、快乐的心情。

同时用灿烂的笑容从侧面烘托出两个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凸显了文章真善美的主题。

(4)疼着指那个得了癌症的女孩的遭遇让人心酸、痛惜;农民工一家人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颠簸往返的精神令人感动。

美好指生病女孩对美好世界的渴望、期待;也指农民工一家人身上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践行承诺的行为,彰显生命的尊严和优秀品质。

标题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主题。

【解答】
(1)C项,理解错误。

选文第⑬段写到女儿把心事压在心底,是因为她知道父母买车票的艰难,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回家后将心底的事告诉父母,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忘记对癌症女孩的承诺。

(2)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即可。

阅读文章可知,棚户区一起居住的一个民工兄弟的女儿得了癌症,他和妻子,几次去过那个女孩的家。

尽管比较拮据,但每次去都买水果,送上几百元钱,在几个月后,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女孩正躺在椅子上休养,对着门,对着阳光。

他们的女儿上学时,正好经过女孩家门口,看到屋内的她。

女儿隔院子喊,等放假了,我来看你……,但只是女儿没想到,为了返途顺利,父母提前买好了火车票,且在第二天就出发了。

她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不敢跟父母言语,回家后,她才把心事告知于父母。

爸妈丝毫没耽误,决定次日就返程。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阅读画线句可知,脸上笑靥如花面颊上阳光朵朵将两个女孩的笑容比作花和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两个女孩彼此做出承诺后快乐的心情。

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两个女孩心灵的纯洁与美好,突出表现了文章真善美的主
题。

(4)解答此题,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进行分析。

阅读文章可知,疼指患了癌症的女孩的遭遇让人痛惜,也指农民工一家人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为兑现承诺而颠簸往返,令人感动。

女孩虽得了癌症,但她仍然对世界抱有美好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指农民工一家人践行承诺的的行为以及尊重生命的优秀品质。

另外,标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第4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乙】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的主要内容。

(2)说说【甲】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认真阅读【乙】段,填写下表。

美的变现主观感受
①_______________舒畅
石桥与细柳配合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满足
桥面与廊亭配合④_______________
(4)【甲】段选自课文《中国石拱桥》,【乙】段选自《桥之美》;前者出自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之手,后者出自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之手。

他们在语言使用、对桥的功能的说明上均有所不同,请简要说说有何不同。

【答案】
(1)【甲】段侧重说明赵州桥设计独特,结构坚固;【乙】段侧重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作用。

(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意对即可)'
(3)①石桥与苇丛配合', '②销魂', '③长桥与水面配合', '④欣赏'
(4)甲文以朴素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美
(实用功能);乙文用大量的描写和抒情介绍桥的形式美
(审美功能)。

【解答】
(1)作答本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根据文中的关键句子或是词语,归纳概括即可。

阅读可知,【甲】段说明了赵州桥设计独特,结构坚固。

【乙】段则说明了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作用。

(2)这句话把桥洞比作弓,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3)根据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可知这是石桥与苇丛的配合。

根据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可知,石桥与心细柳的配合给人销魂的感受。

根据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可知长桥与水面的配合给人满足的感觉。

根据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可知桥面与廊亭配合给人以急着欣赏的感觉。

(4)说明文常用的两种说明方式是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阅读可知,【甲】文语言朴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美。

【乙】文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桥梁,用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介绍了桥的形式美。

4.综合读写
第5题.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

你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
(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
肯定关注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8 10
(1)从上面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

(2)请你将宣传标语补充完整。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传标语:比拼环保创意,。

(3)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请你提几条建议,并说说这样做的意义(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1)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
(2)探索低碳未来'
(3)示例一: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

示例二:减少空调的使用,减少汽车出行等,既可以节约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答】
(1)从表格中得出信息时,一定要联系表格的标题,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整理归纳表格数据可知,肯定关注低碳生活的人和一定程度上关注低碳生活的人所占比例分别是33%和50%,据此可得出信息,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2)拟写宣传标语,要注意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

本题围绕环保主题,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示例:选择低碳生活、探索低碳未来、树立低碳理念等。

(3)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

本题需围绕低碳环保提出建议,如减少空调的使用,乘坐公交出行,使用再生纸,使用节能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最后根据具体的建议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即可。

5.名著阅读
第6题.
阅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认识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满人性光辉的昆虫世界。

阅读美国作家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们感受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请从这两部作品中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的认识或感受(100字左右)
【答案】联系自己生活,解析某名著中的部分内容即可。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示例一: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集科学知识和文学特色为一体的经典巨著。

阅读《昆虫记》,我知道了蝉的一
生,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像米粒大小的幼虫到枣一样大小的蝉,需要大概四年的地下生活,只为五个星期的歌唱梦想。

蝉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

示例二: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读这部作品,我认
识了周恩来。

他本出生在官僚家庭,为了自己的信仰毅然从家庭中走出,投入到革命中,他参加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最终
成为优秀的红军领袖。

他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