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堰出水槽水流速度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溢流堰出水槽水流速度公式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淹没式的还有穿孔集水槽(墙)。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
本次重点介绍沉淀池中常见的非淹没式三角堰、梯形堰、淹没的穿孔集水墙。
(二)直角三角堰
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计算公式
【堰口计算就像校核的时候可以像计算管道截面积一样,根据Q/V=A,根据n个,得到具体的三角堰面积。
按充满度0.8校核是否满足流量要求。
具体计算的话还是要先算出单个堰口过堰流量,根据h 过堰水深选择不同计算公式,当h=0.021~0.20m,q=1.4h2.5(m3/s);当h=0.301~0.350m,q=1.343h2.47(m3/s),再根据堰口数量n=Q/q (个);最后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q、=Q/(h·n)(个)】
2.1 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可查表,查询《给水排水手册第一册》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
下: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u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
u 直角三角堰。
2.2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
q`=0.5·Q/(h·n)(个)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q、: 堰上负荷(L/(m·s));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
对于初次沉淀池,q、≤2.9 L/(m·s);对于二次沉淀池≤1.7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