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名师课件 鲁科版选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①MgO ②BeCl2 ③CO2 ④Mg3N2 ⑤IBr ⑥SOCl2 (2)判断下列化合物类型:NaF、HCl、NO2、MgO、CaCl2、CH4 ①离子化合物:__①__M_+_g_2-O_2___②__B_+_e2__C-_l1_2___③__+C_4__O_-_22___④__M_+_g2 _3N-_3_2_ _⑤__+_I1_B_-r_1__⑥__+S_4_-O_2C_-l_12___; ②共价化合物:_①__N_a_F_、__M__g_O__、__C_a__C_l_2 __②__H__C_l_、__N_O__2_、__C_H__4 __。
()
A.3s2
B.3s23p3
C.3s23p4
D.3s23p5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A、B、
C、D 分别为 Mg、P、S、Cl,故 Mg 的电负性最小,选 A。
答案:A
2.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O<S<Se<Te
B.C<N<O<F
C.P<S<O<F
(2)利用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 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 元素是 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 元素是 O。
④单质最轻的元素是 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 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Br;金属元素是 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 强碱反应的元素是 Be、Al。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 化合反应的元素是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 S。 ⑧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是 Li、Na、F。
1.关于元素化合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重要体现
B.元素的化合价与价电子的排布无关
C.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族的族序数
D.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 8(氢除外) 解析:化合价是价电子排布的一种表现,是元素性质的体现;元素
的最高化合价等于族序数,只对全部主族元素成立,副族及Ⅷ族元
1.(2015·全国卷Ⅰ)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 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 与 Y 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 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
2.解题方法 (1)利用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 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 ①与 H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 ②与 N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F-、O2-、Na+、Mg2+、Al3+; ③与 Ar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Cl-、S2-、K+、Ca2+。
[特别提醒] (1)决定元素电负性大小的因素:质子数、原子半径、核外电子 排布。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 径递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递增。 (3)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 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因而电负性递减。 (4)在周期表中,右上方氟的电负性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左下 方钫的电负性最小;同一周期,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卤族元 素的电负性最大。
素有的不成立;D 项应是绝对值之和等于 8。
答案:A
2.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对应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B.具有负化合价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 D.具有可变化合价 解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有 可能是酸,二者均可具有可变化合价,对应的氢氧化物是两性化 合物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才有负化合价,金属元 素没有负化合价。 答案:B
A.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相应物质的沸点越高,故沸点:N2>H2, A 不正确;B.Cl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 H 元素,元素得电子能力越 强,其对应阴离子越不容易失去电子,故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Cl-弱于 H-;B 正确。C.P 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 Cl 元素的非金属 性,元素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 故酸性:H3PO4<HClO4,题目中未说明“最高价”,C 不正确; D.铵盐是离子化合物,N 和 P 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 (NH4)3PO4、(NH4)2HPO4、NH4H2PO4 等,D 不正确。 答案:B
[方法技巧] 判断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方法
(1)利用非金属电负性>金属电负性判断;(2)利用同周期、 同主族电负性变化规律判断;(3)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4) 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5)利用单质 与 H2 化合的难易判断;(6)利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判 断;(7)利用化合物中所呈现的化合价判断;(8)利用置换反应判断。
3.(2015·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 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 X、Z、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提示: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是最外层上的电子,副族及第Ⅷ 族,除最外层电子外往往涉及次外层电子(如 d 电子);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中,因原子结构的变化导致元素的哪些性质发 生什么样的变化?
提示: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 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特别提醒] (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没有明显的界线,不能把电负性 的大小作为衡量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 (2)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并不是一定形 成离子键,如 AlCl3、HF 均为共价化合物。 (3)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电负性数值相近,性 质相似。
1.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电负性最小的是
(3)利用一些规律 ①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三角”规律): 若 A、B、C 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 位置,则有关的各种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 D 不能参与排列)。如原 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 ②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规律: a.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图中 A、D 位置)的元素性 质相似,如 Li 和 Mg、Be 和 Al、B 和 Si 等; c.相邻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3)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 0 ,过渡金属元素的_价__电__子_ 较多,且 各级电离能 相差不大,因此具有多种价态。
(4)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表现正价,非金属元素既可显正价, 也可显负价。
(5)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
1.价电子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 构呈现什么变化?
2.(2015·全国卷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 c>b>a
B.a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K<Na<Mg<Al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
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答案:A
3.比较下列元素电负性的大小。 (1)Li_>___Na (2)O_<___F (3)Si_<___P (4)K__<__Ca (5)Mg__<__Al (6)N__<__O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
1.电负性 (1)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标准:指定氟的电负性为 4.0 ,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 元素的电负性。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 递增 ;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 递减 。
解析:W、X、Y、Z 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 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故 W 是第一周期的 H 元素,X 是第二周期的 N 元素,Y、Z 是第三周 期元素,因为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故 Y、Z 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为 18-(1+5)=12,又因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 电子排布是 1~7,故只有 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5,Z 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 7 才能满足条件,则 Y 是 P 元素,Z 是 Cl 元素。
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化合价的决定因素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 价电子排布有 着密切的关系。 2.化合价规律 (1)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 族的序数 (ⅠB、0 族、 氧、氟以及Ⅷ族的某些元素除外)。
(2)非金属元素的 最高化合价 和它的 负化合价 的绝对值之和 等于 8(氢元素除外)。
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解析:由 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可知,a 为 H。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则 b、c 处于第三周期,又知 b、 c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6、7,从而推知,b、c 分别为 S、Cl。由 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d 为 K。A 项,S、Cl 处于第三周期, Cl 的原子序数大于 S,则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由 H2S 中 S 元素显 -2 价、H 元素显+1 价可知,S 的非金属性强于 H,因此三种元素的 非金属性顺序为 Cl>S>H;B 项,H 和 S、Cl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H2S 和 HCl,而 H 与 K 则形成离子化合物 KH;C 项,K 和 H、S、Cl 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分别为 KH、K2S 和 KCl;D 项,H、S、Cl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1、+6 和+7,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2 和 -1,因此三种元素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答案:B
3.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通常,电负性小于 2 的元素为 金属 元素(大部分);电负性大 于 2 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大部分)。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 负 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 呈现 正 价。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 离子键 ;电负性差值 小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 共价键 。
解析:从元素周期表的局部图可知 X、Y、Z、W 为二、三周期元 素,W 位于第三周期,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故 W 是 P 元素,据此推出 X、Y、Z 分别是氮、氧、硅。根据四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原子半径:Z>W>X>Y,A 项错 误 ; 非 金 属 性 : O>N>P>Si ,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的 酸 性 : HNO3>H3PO4>H2SiO3 , 即 X>W>Z , 氢 化 物 的 热 稳 定 性 : H2O>NH3>PH3>SiH4,即 Y>X>W>Z,B、C 项正确;主族元素除 O、F 外,其他元素最高化合价都等于其主族序数,D 项正确。 答案:A
第 2 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课标要求]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2.了解电负性的应用。 3.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3.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氟,电负性最小的是钫。 4.电负性的应用:
①MgO ②BeCl2 ③CO2 ④Mg3N2 ⑤IBr ⑥SOCl2 (2)判断下列化合物类型:NaF、HCl、NO2、MgO、CaCl2、CH4 ①离子化合物:__①__M_+_g_2-O_2___②__B_+_e2__C-_l1_2___③__+C_4__O_-_22___④__M_+_g2 _3N-_3_2_ _⑤__+_I1_B_-r_1__⑥__+S_4_-O_2C_-l_12___; ②共价化合物:_①__N_a_F_、__M__g_O__、__C_a__C_l_2 __②__H__C_l_、__N_O__2_、__C_H__4 __。
()
A.3s2
B.3s23p3
C.3s23p4
D.3s23p5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A、B、
C、D 分别为 Mg、P、S、Cl,故 Mg 的电负性最小,选 A。
答案:A
2.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O<S<Se<Te
B.C<N<O<F
C.P<S<O<F
(2)利用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 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 元素是 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 元素是 O。
④单质最轻的元素是 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 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Br;金属元素是 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 强碱反应的元素是 Be、Al。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 化合反应的元素是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 S。 ⑧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是 Li、Na、F。
1.关于元素化合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重要体现
B.元素的化合价与价电子的排布无关
C.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族的族序数
D.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 8(氢除外) 解析:化合价是价电子排布的一种表现,是元素性质的体现;元素
的最高化合价等于族序数,只对全部主族元素成立,副族及Ⅷ族元
1.(2015·全国卷Ⅰ)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 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 与 Y 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 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
2.解题方法 (1)利用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 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 ①与 H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 ②与 N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F-、O2-、Na+、Mg2+、Al3+; ③与 Ar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Cl-、S2-、K+、Ca2+。
[特别提醒] (1)决定元素电负性大小的因素:质子数、原子半径、核外电子 排布。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 径递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递增。 (3)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 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因而电负性递减。 (4)在周期表中,右上方氟的电负性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左下 方钫的电负性最小;同一周期,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卤族元 素的电负性最大。
素有的不成立;D 项应是绝对值之和等于 8。
答案:A
2.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对应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B.具有负化合价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 D.具有可变化合价 解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有 可能是酸,二者均可具有可变化合价,对应的氢氧化物是两性化 合物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才有负化合价,金属元 素没有负化合价。 答案:B
A.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相应物质的沸点越高,故沸点:N2>H2, A 不正确;B.Cl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 H 元素,元素得电子能力越 强,其对应阴离子越不容易失去电子,故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Cl-弱于 H-;B 正确。C.P 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 Cl 元素的非金属 性,元素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 故酸性:H3PO4<HClO4,题目中未说明“最高价”,C 不正确; D.铵盐是离子化合物,N 和 P 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 (NH4)3PO4、(NH4)2HPO4、NH4H2PO4 等,D 不正确。 答案:B
[方法技巧] 判断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方法
(1)利用非金属电负性>金属电负性判断;(2)利用同周期、 同主族电负性变化规律判断;(3)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4) 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5)利用单质 与 H2 化合的难易判断;(6)利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判 断;(7)利用化合物中所呈现的化合价判断;(8)利用置换反应判断。
3.(2015·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 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 X、Z、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提示: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是最外层上的电子,副族及第Ⅷ 族,除最外层电子外往往涉及次外层电子(如 d 电子);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中,因原子结构的变化导致元素的哪些性质发 生什么样的变化?
提示: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 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特别提醒] (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没有明显的界线,不能把电负性 的大小作为衡量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 (2)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并不是一定形 成离子键,如 AlCl3、HF 均为共价化合物。 (3)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电负性数值相近,性 质相似。
1.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电负性最小的是
(3)利用一些规律 ①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三角”规律): 若 A、B、C 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 位置,则有关的各种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 D 不能参与排列)。如原 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 ②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规律: a.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图中 A、D 位置)的元素性 质相似,如 Li 和 Mg、Be 和 Al、B 和 Si 等; c.相邻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3)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 0 ,过渡金属元素的_价__电__子_ 较多,且 各级电离能 相差不大,因此具有多种价态。
(4)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表现正价,非金属元素既可显正价, 也可显负价。
(5)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
1.价电子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 构呈现什么变化?
2.(2015·全国卷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 c>b>a
B.a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K<Na<Mg<Al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
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答案:A
3.比较下列元素电负性的大小。 (1)Li_>___Na (2)O_<___F (3)Si_<___P (4)K__<__Ca (5)Mg__<__Al (6)N__<__O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
1.电负性 (1)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标准:指定氟的电负性为 4.0 ,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 元素的电负性。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 递增 ;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 递减 。
解析:W、X、Y、Z 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 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故 W 是第一周期的 H 元素,X 是第二周期的 N 元素,Y、Z 是第三周 期元素,因为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故 Y、Z 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为 18-(1+5)=12,又因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 电子排布是 1~7,故只有 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5,Z 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 7 才能满足条件,则 Y 是 P 元素,Z 是 Cl 元素。
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化合价的决定因素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 价电子排布有 着密切的关系。 2.化合价规律 (1)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 族的序数 (ⅠB、0 族、 氧、氟以及Ⅷ族的某些元素除外)。
(2)非金属元素的 最高化合价 和它的 负化合价 的绝对值之和 等于 8(氢元素除外)。
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解析:由 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可知,a 为 H。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则 b、c 处于第三周期,又知 b、 c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6、7,从而推知,b、c 分别为 S、Cl。由 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d 为 K。A 项,S、Cl 处于第三周期, Cl 的原子序数大于 S,则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由 H2S 中 S 元素显 -2 价、H 元素显+1 价可知,S 的非金属性强于 H,因此三种元素的 非金属性顺序为 Cl>S>H;B 项,H 和 S、Cl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H2S 和 HCl,而 H 与 K 则形成离子化合物 KH;C 项,K 和 H、S、Cl 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分别为 KH、K2S 和 KCl;D 项,H、S、Cl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1、+6 和+7,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2 和 -1,因此三种元素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答案:B
3.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通常,电负性小于 2 的元素为 金属 元素(大部分);电负性大 于 2 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大部分)。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 负 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 呈现 正 价。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 离子键 ;电负性差值 小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 共价键 。
解析:从元素周期表的局部图可知 X、Y、Z、W 为二、三周期元 素,W 位于第三周期,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故 W 是 P 元素,据此推出 X、Y、Z 分别是氮、氧、硅。根据四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原子半径:Z>W>X>Y,A 项错 误 ; 非 金 属 性 : O>N>P>Si ,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的 酸 性 : HNO3>H3PO4>H2SiO3 , 即 X>W>Z , 氢 化 物 的 热 稳 定 性 : H2O>NH3>PH3>SiH4,即 Y>X>W>Z,B、C 项正确;主族元素除 O、F 外,其他元素最高化合价都等于其主族序数,D 项正确。 答案:A
第 2 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课标要求]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2.了解电负性的应用。 3.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3.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氟,电负性最小的是钫。 4.电负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