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边“破”边“立”——《倍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拓展到几倍 练习一:第一行吟 吟 吟。 画一画:第二行的吟是第一 行的 3 倍。 师:如果第二行的吟是第一 行的 5 倍、10 倍,又怎么画? 师:如果是 1 倍呢? 练习二: 第一行吟 吟 吟 第二行吟 吟 吟 吟 吟 吟
1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另一种量的 2 倍。并且尽量画得 与众不同。
3.反馈交流。 (1)出示学生的各种画法。
(2)比 较 这 些 图 :为 何 都 可 以说一种物体是另一种物体的 2 倍?
4.提炼。 师:只要一种物体的个数为 一份,另一种有这样的两份,都 可以说两份的物体个数是一份物 体个数的 2 倍。 师:一份的如果是 20 个、50 个、100 个,两份的分别是多少? 师:一份的如果是 a 个,那么 两份的有多少个? 生:b 个。 师 :很 好 ,能 用 字 母 来 表 示 ,
二、着力构建 2 倍 1.课件把物体隐去,留下第一 行一个圈圈,第二行两个圈圈。 师:这两样比较的东西除了 作业纸上的这些,还可以是什么? 生 :还 可 以 是 铅 笔 、书 本 、男
生、女生…… 师:个数除了 1、2、3、4,还可
以是几个? 生:5、6、7、8…… 2.画一画。 要求:画的两种量,一种量是
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能力培养
数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说第 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 倍呢?
生 :因 为 都 是 以 第 一 行 的 个 数为一份,第二行都有这样的 两份。
师 :对 啊 ,不 管 什 么 物 体 ,有 几个,只要以第一行为一份,第二 行有这样的两份,都可以说第二 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 倍。
一、初步认识“倍” 1.出示题目。 第一题:说说第一行的吟和 第二行的茵有什么关系? 第一行:吟 吟 吟 第二行:茵 茵 茵 茵 茵 茵
图1 生:第一行比第二行少 3 个。 生:第二行比第一行多 3 个。 师:它们除了相差关系还有 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 研究的内容。 第二题:出示下图,要求根据 前三幅图的规律,画出第四幅图 第二行的图形。 第一行: 第二行:
【设计意图:1. 课始出示第一 行 3 个吟和第二行 6 个茵的图 片,让学生说说第一行的吟和第 二行茵的关系,学生说出相差关 系后,教师引导学生说“除了相差 关系还有什么关系呢?”打破学生 的 认 知 平 衡(相 差 关 系),激 发 学 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相差关系还 有什么 关系),为“破”加 法 结 构 “立”乘法结构做好了准备。2.学生 根据前三幅图画图时已初步体会 到“倍”的结构,也就是第一行都 有一份,第二行都有这样的两份。 引出“倍”后,再让学生异中求 同———“每组图东西不一样,个数 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说第二 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 倍呢?”这 样逐步剥离“倍”的非本质属性 (与 是 什 么 物 体 、 个 数 有 几 个 无 关),显现倍的本质特征—— —只要 以第一行为一份,第二行有这样 的两份,都可以说第二行的个数 是第一行的 2 倍。】
小学教学 计·数学 2021/07
文 | 倪斌强
———《倍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一次和新思维教育科学研 究院共同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我们 连续听了几节《倍的认识》,课后感 觉到学生学习“倍”有点困难,根本 原因在哪里呢?经过与教研员的讨 论,认识到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认识“倍”是学生从“加 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一次质 的转化,而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学 生学习的最大困难。
第二,“倍”在刻画两个量的 关系时,要从绝对数量的多少比 较转变到相对数量的关系认识, 这是很多学生不易想通的地方。
第 三 ,日 常 的“ 倍 ”与 数 学 上 的“倍”稍有区别。日常的“倍”,商 一般大于 1,而数学上的“倍”,商 大于、等于或小于 1 都可以。
找到了学生学习“倍”的困难 之处,教学中应设计哪些有效教 学活动来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呢? 我们对《倍的认识》进行了重新设 计,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图2 第一行: 第二行:
图3 第一行:阴 阴 阴 阴 第二行:
图4
2.反馈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画生:我画了 8 个阴,第一行的 个数乘 2 就是第二行的个数。 师:如果把第一幅图中第一 行三个吟看为一份 (边说边圈), 那么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份? 生:2 份! 师:另外几幅图,像老师这样 圈一圈,看看是不是都一样。 (学生动手圈画) 师:比较这几幅图有什么共 同点? 生:都是第一行的个数为一 份,第二行的个数有这样的两份。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第二行 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 倍。 师:按“( )为一份,( )有 这样的( )份,( )是( )的 2 倍。”说一说。 3.提炼。 师:每组图的东西不一样,个
但 b 个能看出有这样的两份吗? 生:不能。 师:那到底怎么表示呢? 生:2 个 a。 【设计意图:1. 由于要求画得
不一样,学生就会存同求异,出现 了以第二行为标准量、不工整排 等几种变式情况,也就“破”了一 定以第一行为标准量的思维定 势,更好地建立了“2 倍”的模型。 然后又进行了异中求同的比 较———“ 为 何 都 可 以 说 一 种 物 体 是另一种物体的 2 倍”,使学生明 白“只要一种物体的个数为一份, 另一种有这样的两份,都可以说 两份的物体个数是一份物体个数 的 2 倍”。2“. 一份的如果是 a 个, 那么两份的有多少个?”尝试在三 年级就渗透用字母表示数,让学 生体会符号的含义。经过实践,学 生完全能够接受,一开始很多学 生会想到用“b”来表示,“但 b 个 能看出有这样的两份吗?”经教师 提醒,有部分学生会想到用“2 个 a”来 表 示 ,这 样 也 就 突 破 了 低 段 学生只局限于具体数量的问题, 出现了用代数符号表达的“2 倍” 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