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5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归纳总结】
1.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是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一是古登堡界面,它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球内部结构: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千米。

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1。

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2.地壳“厚薄”歌
大陆厚,海洋薄——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3。

数字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两种地震波,即纵波和横波。

二: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三:三大内部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三大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知识背景】纵波与横波
纵波(P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在地壳中平均速度为5~6km/s.纵波是沿着地震射线采取一推一拉的方式传播的,当它传播到某处时,该处物质振动方向和地震射线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横波(S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质点振动方向和震波射线方向垂直,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在地壳中平均速度为3~4km/s。

由于纵波速度大于横波,因而发生地震时,总是纵波首先到达地震台,横波随后到达,而且随着震源距离和震中距离越大,横波到达的时间越晚,二者之间的时差也越大。

因此,反过来,如果从地震谱上知道了纵波、横波到达地震台的时差,便可知道这次地震的震源距离,或震中距离.
【拓展探究】地震发生时人的感觉:震中地面上的人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因为纵波传播的速度快于横波,故地面上的人感到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又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故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
【易错提醒】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地核不是固体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下降,表明这里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弹性减小,但只能说明外核是液体而不是固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核呈固体状态.
【拓展探究】详解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

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地壳又分为双层结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在大陆地壳中,两个层次都有;在大洋地壳中,硅铝层变薄甚至缺失,所以大洋地壳比较薄。

2.地幔:地幔的范围是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是三大圈层中的中间层,厚度为28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幔圈占了地球大部分的质量。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软流层物质仍是岩石,为硅酸盐类、氧化物等。

由于这层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高,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呈融熔流动状态,犹如倾倒的浆糊。

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推测,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与上下层物质都不同,并构成一个圈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软流圈.软流圈层厚度范围并不是从莫霍面算起,约在地下60~250km,它属上地幔部分,但位置并不在地幔的顶部.
3.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因为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

【典题探究】
【例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C B
【例2】(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质量调研考试)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

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
(2)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
A.震级小B.震源深C.人口密度小D.抗
灾能力强
(3)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答案A C B
1。

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答案D
(2014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2.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说法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大于干旱地区B.南方大于北方
C.海洋大于陆地D.山地、高原大于平原、谷地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黄土高原、汾河谷地B.四川盆地、大别山区C.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答案D B
3.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A和B+C是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
(3)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
核心要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归纳总结】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在此范围内.
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
2。

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

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其关系图如下:
【拓展探究】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主要不同点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他圈层是由无机质组成的,而生物构成了生物圈的主体,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其次,其他圈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而生物圈则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圈层.
【典题探究】
【例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B D
【变式精练】
4.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
图,回答(1)~(2)题.
(1)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①;7月B.②;7月C.①;1月D.②;1月
(2)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答案A B
5。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由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等多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6.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
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