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
库带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40题)
1、“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D
2、()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苏伯尔
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答案】 B
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由他们的()水平决定的。
A.视觉发展
B.听觉发展
C.皮肤觉发展
D.运动觉发展
【答案】 D
4、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答案】 B
5、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答案】 B
6、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答案】 A
7、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文化制度
【答案】 B
8、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
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C
9、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答案】 B
10、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绘画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答案】 A
11、古希腊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性和价值,就在于使人的本质规定和人的和谐发展得以实现。
这属于()的观点。
A.外在目的论
B.内在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 C
12、2013年单项选择: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答案】 C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 B
14、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答案】 A
15、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 C
16、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答案】 C
17、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A.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B.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
C.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D.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
【答案】 C
18、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答案】 A
19、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答案】 A
20、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阶段中培养()的时期。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答案】 C
21、学生王某精力充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爱冲动,点火就着。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答案】 C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B
23、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
为了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
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A.行为强化法
B.精神分析法
C.榜样示范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A
24、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
A.六三学段设置
B.五四学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答案】 C
25、解锁密码箱时,每一位密码都有10个数字,那么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
这一过程是在采用()解决问题。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答案】 A
26、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D
2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A.有效的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 B
28、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答案】 C
29、“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
这个概念属于()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答案】 C
30、()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 B
31、下列属于心理现象的是()
A.词
B.语言
C.言语
D.句子
【答案】 C
32、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
A.没有关系的
B.不能转化的
C.可以转化的
D.没有区别的
【答案】 B
33、一个教师想到班级中的一个好学生,总是想起他(她)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她)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投射效应
【答案】 B
34、八年级学生小琳面临的人格发展阶段任务是()。
A.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自卑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答案】 D
35、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 B
36、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互补性
B.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37、“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 B
38、()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 B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的是()
A.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D.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答案】 C
40、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答案】 A
大题(共10题)
一、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
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
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问答题]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10分)[问题2][问答题]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分)
【答案】
二、深谙教学之道的校长建议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多用彩色笔标注,不着奇装异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问问题。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分析校长建议的依据。
【答案】
三、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
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
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
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1][问答题]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问题2][问答题]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答案】
四、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
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
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
”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
”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五、材料:初三学生小然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经常转校。
这次转校后,教她的有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风度翩翩的男老师。
小然对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心想遇见这么好的老师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老师的,于是她在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上狠下功夫,但是成绩并不理想。
之后小然见到这位老师就紧张,但又总是想见这位老师,最终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荒废了学业。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小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针对小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
六、材料: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2)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案】
七、材料: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问题: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帮助小王提升学习成绩的建议。
【答案】
八、材料:电视剧《琅琊榜》情节跌宕起伏,描述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讲到了靖王一直坚信大皇兄与赤焰军是被冤枉的,因此被皇帝冷落了十二年。
但无论面对怎样的不公与薄待,他也不愿软下脊背向皇帝屈膝请罪,只是默默地接受一道道的诏命,奔波于各个战场之间,沉稳、踏实、努力,最终登上皇位,为兄洗冤,为友平反;蒙挚作为禁军大统领,是大梁第一高手,琅琊榜第二高手,与好友直言直语,为帮梅长苏平反,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言豫津为琅琊公子榜第十,为人风趣好乐,洒脱不羁,善于交际,是萧景睿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纪王的忘年交,与梅长苏、霓凰郡主等人相交甚好。
宁铃铃同学平时多愁善感,在看剧的过程中,每每看到赤焰军被陷害、霓凰郡主与梅长苏分别、庭生被冷落等场景时。
就不禁潸然泪下。
问题:(1)请分析宁铃铃同学及剧中人物靖王、蒙挚、言豫津的气质类型。
(2)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发展
【答案】
九、材料:期终考试结束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小飒:“这次之所以没考好,都是因为考前一直在看《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
”小城:“天生的第一,考试的王者就是我!屡战屡胜,屡胜屡战。
”小波:“考场的灯光实在太昏暗,我都快要睡着了,肯定又考砸了。
”小琪:“都怪昨天那顿串串,吃得拉肚子,害得我今天都没考好。
”问题:(1)请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位同学的归因。
(2)请谈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答案】
一十、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
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
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活动结束后,老师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些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时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
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材料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