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大产
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亳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1
•【字号】亳发[2014]1号
•【施行日期】201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大产业发展
的实施意见
(亳发〔2014〕1号2014年1月)
为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和农产品加工、汽车农机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以下简称"十大产业")发展,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的主基调,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协作紧密、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实施十大产业发展"1615培育提升计划"。

即:落实基础设
施、项目谋划、载体建设、精准招商、财政扶持、金融支撑、创新引领、专家咨询、人才政策、发展环境10大推进措施;打造全国现代中药、全国白酒、全省农产品加工、皖北汽车农机及零部件、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全省能源化工6大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率达到50%左右(分产业发展目标见附件2)。

二、推进措施
(一)强化基础设施。

坚持交通先行,优化和改善全市区位条件。

加快商杭高铁、济祁高速、S307线一级公路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亳州机场、引淮济亳、涡河航道疏浚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贯穿皖北、连接中原经济区的城际铁路项目,提升中心城市和三县县城的通达能力。

着力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水务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二)加快项目谋划。

结合十大产业课题研究成果,围绕产业发展核心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十大产业项目库",每年谋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00个,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更新补充。

按照十大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一批综合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各产业推进组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药发局、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三)提升载体水平。

加大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产业发展综合配套能力,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鼓励发展产业聚集区,大力支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试点建设。

围绕现代中药、农副产品和白酒等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加大研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和行业50强在我市新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研发机
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贴。

对在我市新设立省级技术中心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贴。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委、市科技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四)推行精准招商。

排出十大产业世界500强、全国100强、民营企业100强、行业50强和上市公司,明确十大产业招商引资重点企业。

制定年度招商计划,明确拜访重点招商对象,细化时间节点,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

每年每个产业推进组至少拜访重点企业20家、落实投资意向10项、签订投资合同5项、落地项目2个。

(责任单位:各产业推进组牵头,市招商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五)加大财政扶持。

设立5000万元的市级十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十大产业项目。

实行重大项目奖补,对十大产业中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新建成投产项目(房地产项目和资源开采项目除外),由受益财政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能评报告、安全评估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费用给予60%的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六)强化金融支撑。

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手段,扶持十大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十大产业相关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工作。

坚持市场化运作,谋划设立电子信息、文化旅游、食品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基金。

制定十大产业发展融资支持政策,每年组织2次以上专题银企对接活动。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和亳州银监分局配合)
(七)突出创新引领。

支持企业创新,对十大产业中上年度纳税额全市排名前50位且同比增幅超10%的企业,受益财政将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作为奖
励,定向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科技研发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在招商引资优惠期内,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

比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探索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配合)
(八)建立发展智库。

聘请课题研究知名专家,组建十大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就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动态研究论证,高起点、广视野谋划发展,全方位、多层次提供招商引资和决策服务。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蒙城县政府)(九)健全人才政策。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十大产业发展人才政策。

鼓励和支持人才引进,对企业引进的人才,符合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享受安家补助、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被批准为我市科技创新人才、列入我市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享受相应的资助。

在亳州师专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十大产业相关专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十)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信用亳州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开辟十大产业准入项目审批快捷通道,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建立十大产业发展信息部门间共享机制,实现办事流程公开。

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用地、供电、通讯、给排水、交通等问题,着力打造效能政府。

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十大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单位:市纪委牵头,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工商联、市招投标监管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三、工作机制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为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亳州市十大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

领导小组要围绕十大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切实履行领导职责,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任务,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人头,加强协调调度,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各类要素制约,高效推进产业发展。

(二)建立学习研究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对十大产业研究成果的学习运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列入年度学习计划,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

开展专题培训,聘请十大产业课题研究编制单位专家以药都论坛形式来亳讲座;每年对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培训,对外出招商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轮训。

加强政策研究,跟踪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提炼政策重点、制定落实措施、用足用好政策。

十大产业课题研究牵头单位要加强产业发展运行监测,密切跟踪产业发展动态,全面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每年要撰写年度产业发展报告。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和蒙城县政府配合)
(三)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1次十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推进组组长和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通报全市产业推进发展情况,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户,研究制定产业发展重大政策。

建立各产业推进组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通报推进组工作进展,协调落实议定事项。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蒙城县政府)
(四)建立工作督查机制。

制定《亳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督查调度办法》。

对十大产业推进组工作情况和全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月通报、季督查、年述职。

每年2月份举行上年度工作述职报告会,由十大产业推进组组长、十大产业推进组牵头单
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亳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负责人进行工作述职。

(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五)建立工作考核机制。

将十大产业发展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年度考核办法。

制定十大产业发展"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量化年度引进规模企业数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细化工作标准和推进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蒙城县政府配合)
(六)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制定宣传方案,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全面及时报道十大产业工作进展和发展成果,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附件1
亳州市十大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强(市委副书记、市长)
成员:汪一光(市委副书记)
袁方(市委常委、蒙城县委书记)
汤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朝荣(市委常委、谯城区委书记)
杜爱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金春龙(市委常委、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马露(市政府副市长)
王玉玺(市政府副市长)
高怀荃(市政府副市长)
李军(市政府副市长)
侯化(市政府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10个推进组和1个办公室。

推进组主要任务: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突破领域,推进产业链企业集群发展,研究落实国家、省产业政策,监测分析产业运行情况,做好重大项目跟踪协调和服务,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实施精准化招商,协调产业发展重大事项等。

各推进工作组分工如下:
一、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刘辉高怀荃
牵头单位:市经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招商局、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二、白酒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刘辉
牵头单位:市经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招商局、市商务局、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三、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马露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四、汽车、农机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袁方
牵头单位:蒙城县政府
责任单位: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农委、市农机管理局、涡阳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杜爱玉王玉玺
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明办、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六、煤化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刘辉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招商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供电公司、亳州煤业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驻亳办事处、皖北煤电集团驻亳办事处、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李军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招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人民银行亳州市中支、亳州银监分局、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汪一光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招商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统计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房产局、人民银行亳州市中支、亳州银监分局、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汤涌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招商局、市统计局、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十、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进组
组长:李军
牵头单位:市经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地方海事局、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涡阳县政府、蒙城县政府、利辛县政府、谯城区政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服务工作。

附件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