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9月防 护 林 科 技
S e p
.,2014第9期(总132期)
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o .9(S u m N o .132
)文章编号:1005-5215(2014)09-0078-02
收稿日期:2014-04-24
作者简介:温玉杰(1965-),男,内蒙古通辽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营林生产及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通讯作者:毕广有(1963-),男,研究员级高工,E m a i l
:b g y
631226@126.c o m 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温玉杰1,史绍林2,毕广有2
(1.内蒙古得耳布尔森工公司林业局天保办,内蒙古呼伦贝尔022350;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 要:介绍了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认为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挽救中药资源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之一㊂提出道地药材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道地药材的区域性,系统掌握道地药材与伴生植物的作用机理,系统掌握道地药材栽培技术,开展药效质量评价研究㊁打造道地药材品牌㊂
关键词:道地药材;仿生栽培;林业;可持续发展;G A P 认证
中图分类号:S 759.8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
.i s s n .1005-5215.2014.09.035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
好㊁临床疗效高㊁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㊂道地药材产区(或称地道产区)具有特殊的地质㊁气候㊁生态条件[
1]
㊂道地药材具有产量高㊁性状特征明显㊁有效成分含量高㊁毒性小㊁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在生产经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㊂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中药资源的过度采挖和毁灭性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
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2]
㊂因此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行科学种植,是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㊂
1 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1.1 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挽救中药资源㊁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东北地区道地中药俗称北药,指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道名贵药材,如人参㊁鹿茸㊁田鸡㊁北五味子㊁北细辛㊁关龙胆㊁关防风㊁黄芪等药材品种,它们自成体系,统称为北药㊂东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但近20年来,由于毁林开荒,使得林地和草原面积锐减,大部分药材品种野生资源贮藏量大幅度减
少,甚至已濒于灭绝[6
]㊂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对森
林㊁草原等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产业的提高,衍生的中医药产品㊁保健产品的
不断开发,人们对野生植物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多㊂因此保护东北地区道地药材资源,合理对其开发利用不仅为人们提供宝贵的健康服务产品,也能以短养长,保护林木资源㊁促进林区经济发展㊂充分利用东北林区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林业技术力,积极开展在林下仿生栽培,既可以挽救濒危的药材资源,也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毁坏林地㊁草原等,保护生态环境㊂
1.2 林下仿生栽培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
保证
我国药材产业基础薄弱,药材质量与产量问题矛盾非常突出㊂野生中药材野外生长多年,其有效成分和含量较高,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工种植只追求产量而忽视中药材的质量,滥用化肥和农药现象屡见不鲜,造成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些人为措施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安全性㊁有效性和稳定性㊂据外贸部门透露,德国魁茨汀中医院曾从我国某著名中药集团进口106种中药饮片,结果因质量不合格而禁用的有32种,占33%;32种饮片中,
金属含量超标的有11种,占34%[8]㊂刘大会等[1
0]
提出仿生栽培的目标是根据药用植物生理和生态特性,主要从田间生态工程技术着手,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仿生栽培优化生态环境㊁改善药用植物的生理状况,促进生产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以提高生产力,达到最佳效果,并以此克服一些气象灾害,减轻中药材栽培上的短期行为对药材生长所造成的影响,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使药材的品质和疗效达到或接近野生药材的水平,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益㊂在朝鲜淫羊
藿[3]㊁紫萁贯众[4]㊁辽藁本[5]
等药材上有了初步的应
用试验㊂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够使药品保持较高的产量㊂陈光启等通过红松+人参+桔梗的间作试验发现,间作地的桔梗产量比荒地直播的产量要高一倍以上[7]㊂
1.3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之一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传统的造林模式在较高的抚育管护成本和乡土树种经济产出较低的因素制约下,造林后难以马上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㊂所以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之说㊂为此农林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积极探索引入一些高效的种植经营模式,培育后续产业,使退耕还林等实施的生态目标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及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㊂林下仿生栽培药材属于林药复合的范畴,是农林复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林药复合经营加强了林地的集约化管理,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以耕代抚使林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有明显的提高㊂林药复合经营以短养长,弥补了林木生长周期长㊁见效慢的缺点㊂林下中药经济可实现农㊁林㊁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和综合生产途径,是当前提高林业综合效益㊁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广阔的前景㊂
2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关键问题2.1应该严格注意道地药材的区域性
道地药材的在特殊的气候㊁水分㊁光照等条件下各物种之间相互适应㊁相互制约,共处一个大环境中㊂众所周知,北京同仁堂出产的中成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信誉的由来之一正在于同仁堂极重视所使用药材的质量, 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 ,不怕价钱高,不惜重金,唯重道地质量:大黄必用西宁或凉州产的,白芷必用杭州产的,白芍必用浙江产的,当归必用甘肃产的㊂在当今 回归自然 的国际传统医药热中,道地药材更是备受青睐[2]㊂生物种的地域性在中药中反映为道地药材物种的地域性即在一个大的地域内还存在小的地域性㊂有研究表明[12],不同纬度及同纬度山区与平原所产龙胆的有效成分龙胆苦甙的含量是不同的㊂东北东部地区林下药材一般耐阴㊁喜水,例如北五味子㊁刺五加等㊂西部地区的道地中药则多为喜光种类,例如关防风㊁柴胡等㊂2.2掌握道地药材与生境中树木和其他伴生植物间的作用机理
仿生栽培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道地药材的生境,研究伴生植物的习性,研究药材与林木及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合适的栽培模式,即使仿生栽培更接近自然生长,又使仿生栽培尽可能的便于管理,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的栽培模式㊂2.3道地药材仿生栽培应系统掌握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包括选种㊁播种㊁采收时期㊁采收部位等技术㊂刘双利[13]研究防风在不同采收期的测定结果是栽培1㊁2㊁3年生防风4种色原酮总量分别为0.41%,0.60%,0.86%,因此最佳采收年限应该为3年;从月份上看,色原酮总量在5月最高,10月含量次之㊂如果只考虑主要药效物质的含量,应该在春季采收好,但实际采收大多在秋季㊂众所周知,很多药材采收时期对药效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采收时期微量元素不同,从而影响有效成分㊂2.4积极开展仿生栽培药材药效质量评价研究
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下,人们对传统中药的保健医疗作用日益重视,很多发达国家纷纷投资中药材开发利用㊂我国作为中药材产地大国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开发利用国家,应尽快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㊂提高中药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仿生栽培应该积极开展药效质量方面的研究,实行中药材G A P 认证,从而打造品牌㊂
参考文献:
[1]温枫,庄洁.道地药材的特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4(1):47
[2]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3]刘玉,李道红.长白山区朝鲜淫羊藿林下仿生栽培技术农业与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6,26(5):104-104
[4]龚洵胜,康林峰,刘卫平.紫萁贯众仿生态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6(2):84-85
[5]于英,赵伟,杨旭.不同仿生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71-74 [6]赵敏,张云峰.北药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方园艺,2001 (3):47-48
[7]陈光启.红松㊁人参㊁桔梗间作试验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 1995(6):19-22
[8]邬时民.中药出口质量是关键[N].中国绿色时报,2001-03-29(1)
[9]娄志红,蒙祥才,王臣,等.关于东北地区药材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医药,2002,15(5):385-386
[10]刘大会,黄璐琦,郭兰萍,等.中药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中医杂志,2009,(34):524-529
[11]臧东娥.北药开发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9-128
[12]刘鸣远.根类药用植物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3]刘双利.防风类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
学,2007
97
第9期温玉杰等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