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上册解题技巧
找规律题目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找规律题目中常出现的数列关系
(一)等差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
自然数数列:1,2,3,4,5,6……
偶数数列:2,4,6,8,10,12……
奇数数列:1,3,5,7,9,11,13……
例题1:2,5,8,( )。

A.10
B.11
C.12
D.13
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 +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二)等比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比数列在数字推理测验中,也是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2,-4,8,-16,( )。

A.32 B.64 C.-32 D.-64 解析:答案为A。

这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前后项的比值为-2。

(三)平方数列
1、完全平方数列:
正序:1,4,9,16,25
逆序:100,81,64,49,36
2、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2,4,16,( 256 )
解析: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256。

2)一个数的平方加减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1,2,5,26,(677) 前一个数的平方加1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677。

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
1)通过加减一个常数归成完全平方数列:0,3,8,15,24,( 35 ) 前一个数加1分别得到1,4,9,16,25,分别为1,2,3,4,5的
平方,答案352)相隔加减,得到一个平方数列:
例题1:65,35,17,( ),1A.15 B.13 C.9 D.3
(四)立方数列
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类似。

例题1:0,9,26,65,124,( )(2007年考题)
解析:前五项分别为1,2,3,4,5的立方加1或者减1,规律为位置数是偶数的加1,则奇数减1。

即:前n项=n+ (-1)。

答案为239。

(五)、加法数列
数列中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第三个数:n1+n2=n3
例题1:1,1,2,3,5,( )。

(六)、减法数列
前两个数的差等于后面第三个数:n1-n2=n3
例题:6,3,3,( ),3,-3
(七)、乘法数列
1、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2,12,36,80,( ) (2007年考题)A.100 B.125 C.150 D.175
解析:2×1,3×4 ,4×9,5×16 自然下一项应该为6×25=150 选C,此题还可以变形为:,,,…..,以此类推,得出
(八)、除法数列
与乘法数列相类似,一般也分为如下两种形式:1、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

2、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等。

(九)、质数数列
由质数从小到大的排列:2,3,5,7,11,13,17,19…
(十)、循环数列
几个数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出现的数列。

例:3,4,5,3,4,5,3,4,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